常德鐵幢,原稱為“金剛塔”,俗稱“鐵樹”,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濱湖公園。據《常德文物志》考,常德鐵幢始建於北宋建隆年間(960年~963年)。
常德鐵幢為宋代的宗教紀念性建築。是中國惟一現存的北宋時期仿木結構鐵質經幢。幢身為仿木結構,空心圓柱狀,用白口鐵分段鑄造,公母榫套接而成。幢底托以六方蓮花紋石座,幢身鑄有佛像、力士、龍虎、蓮花紋等圖案以及佛教經文。為研究中國佛教歷史、冶鐵技藝和古代宗教建築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史料。
1982年2月23日,常德鐵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德鐵幢
- 地理位置:湖南省常德市
- 所處年代:宋
- 保護級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文物編號:2-0043-4-001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文物遺存,綜述,基座,幢身,歷史文化,經幢,傳說軼事,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門票價格,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常德鐵幢,原稱為“金剛塔”,俗稱“鐵樹”,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濱湖公園。
據《常德文物志》考,常德鐵幢始建於北宋建隆年間(960年~963年)。
20世紀50年代,有人提出,要將常德鐵幢砸碎熔煉,在常德市機械廠職工保護下才得以倖存。
1979年,常德鐵幢(原位於湖南省常德市德山乾明寺舊址)遷到常德市城區濱湖公園,因人為破壞進行過修復。雖經過焊接修復,卻無法達到北宋不銹的工藝水平,焊接處容易生鏽。
2008年,常德市文物局邀請湖南省博物館典藏技術部到常德實地考察常德鐵幢的保存狀況及保存環境,專業技術人員認為由於常德天氣潮濕多雨,長期的日曬雨淋、環境污染再加上白口鐵本身化學性質活潑等因素,導致常德鐵幢表面局部鏽蝕嚴重,字跡斑駁,需作保護處理。
2009年2月,湖南省博物館典藏技術部編寫《常德鐵經幢拆卸重裝及保護修複方案》,常德鐵幢搬遷方案初步形成。
常德鐵幢回遷方案未按計畫執行,仍位於濱湖公園。
建築特色
常德鐵幢為宋代的宗教紀念性建築,是中國惟一現存的北宋時期仿木結構鐵質經幢。幢身為仿木結構,空心圓柱狀,用白口鐵分段鑄造,公母榫套接而成。幢底托以六方蓮花紋石座,幢身鑄有佛像、力士、龍虎、蓮花紋等圖案以及佛教經文。
文物遺存
綜述
常德鐵幢幢身為仿木結構,空心,下大上小,呈圓柱寶塔狀,用白口鐵分段鑄造,公母榫套接而成,通高4.33米,底徑0.9米,重1520.8千克。幢底托以六方蓮花紋石座,幢身鑄有佛像、力士、龍虎、蓮花紋等圖案以及佛教經文、捐資造幢人的姓名、官職和捐款數額等。
基座
常德鐵幢安放在八方形基座上、基座高1.42米,邊沿刻有雲蓮紋飾。
幢身
常德鐵幢從底座到頂部分十七節構成。
底部第一節下部四周鑄有力士像八尊,雙手彎曲向上呈托舉狀,中間鑄有龍虎各四隻,上部四周鑄有佛像十尊。
第二層上部有蓮花狀裝飾紋;中部周圍鑄有十尊釋迦牟尼像,披肩袒胸,合掌打座;下部有四龍四獅。
第三層和第五層四周陰刻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162字)和半身力士像,雙手上舉,與肩平齊,襯托金剛的姿勢;中部周圍分別鑄有八隻相間的龍和獅子,造型生動;上部周圍鑄有十尊釋迦牟尼的圖像,以上各層還飾有蓮花紋、纓絡紋、連珠紋、雲紋、波紋等。第五層上部還有飛檐,八面挑角。
第六層有重複的蓮花紋,中間鑄有一圓形拱門,雙扉緊閉。
第七層鑄有五個象徵東西南北中的五方法輪。中部陰刻有經文和捐款人、鑄造者和地方官員名稱。
第八層和第十一層的上部均有八角出檐,檐角有圓孔,曾掛有銅鈴。
歷史文化
經幢
經幢:讀音 jīng chuáng,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紀念性的佛教藝術建築。因所刻內容為佛教經文,稱為經幢。中國經幢多為石質,鐵鑄較少。據記錄,鐵制經幢中國只有2尊保留。
傳說軼事
常德鐵幢原建在離常德市城區10千米的德山孤峰嶺下乾明寺內。乾明寺初名“德山精舍”,相傳為魯班所建。唐時又名“古德禪院”。寺院內有金剛塔、慧光塔、峋嶁塔、毗廬閣、八角亭、斷橋、鐵經幢、白龍井、烏龍井、缽盂泉等。唐代著名高僧德山宣鑒(782年~865年)晚年在此住持、弘法。
文物價值
經幢一般為石質,常德鐵幢卻用生鐵鑄成,其結構精巧,浮雕裝飾的人物和行獸栩栩如生。它標誌著中國古代鑄鐵技術的高度發展,為研究中國佛教歷史、冶鐵技藝和古代宗教建築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史料。
文物保護
1982年2月23日,常德鐵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常德鐵幢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濱湖公園。
常德鐵幢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信息
常德市市內可以乘2路、14路、28路、33路等多趟公車到濱湖公園站下;7路、32路到濱湖公園站下車,均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