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文章注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杲杲常德,古武陵,朗州,鼎州是也①。天不吝嗇,舍湘北膏腴之地而為郡;地有獨鐘,讓西楚縱橫之區而雄踞。控引巴蜀,襟帶洞庭。敞東南而望衡廬,傾西北以抱四塞②。雪峰皚皚,簾掛瀟湘新雨;河洑巍巍,夜宿衡陽雁聲③。禹分九派,先有澧州春秋;光耀華夏,首舉城頭清煙④。沅澧湯湯,多屈子懷鄉去國之恨;雲水浩浩,揚文正先憂後樂之仁⑤。江流如夢,何曾山河依舊,但看朝陽如爐。
武陵閣上,凌虛送目,吳楚呼前,青山無數。巫峽猿啼,聲播沅水秋風;雲夢波涌,水擱筆架城樓⑥。江山西來,霞送武陵奇峰;大河東去,浪挽長江歸舟⑦。壺瓶飛瀑布兮,奪匡廬之水;花溪舞白鷺兮,降三春之雪⑧。魏晉不遠,桃花未瘦,乃世外桃園,遊人忘蹤⑨;聖賢留芳,晚嵐未收,有善卷德山,雲過垂袖⑩。宋玉悲秋,寒天落葉(11)。太白醉酒,流水飛揚(12)。劉郎踏歌,亦晴亦雨(13)。奉天隱禪,非僧非王(14)。十萬義旗怒大宋湖山,八千金戈鑄古城銅牆(15)。漁父盜民主之聖火,伯渠擎神州之滄桑(16)。楚國風騷,傳伯贊丁玲,南國嘯聲,追屈宋文章(17)。星垂平野,有我魁星半斗耳。
彩雲飛渡,豈在清風明月之間。欄桿拍遍,看大地載德。百尺城垣,已翻舊貌。招遠山而列城郭,覆銀河以明兩岸。一湖柳浪,柳搖長空;十里詩牆,詩接唐宋(18)。不賒無邊春色,綠了百萬城樓。受我之魚,烹之飪之,江南魚池,半在洞庭。食我之稻,美之樂之,湖廣糧倉,半在鼎城。游我之壑,舞之蹈之,四海名山,半在朗州。賜我之丘,采之掘之,五湖寶藏,半在澧陽。關外之雲有我雙翼,黃海之波有我長笛,南北鎖鑰在我掌心。秋冬之末有我芙蓉(19),冰雪之尾有我熱能,上下財貨在我肩輿。舉河漢兮摘明珠一串,掛孤峰之巔(20);呼雷雨兮折彩虹一縷,拱湘北門戶。更有金橘燦燦星空不窮,茶山渺渺雲海不枯。不識我者,殘夢總繞西風;能識我者,壯心且追東流。展宏圖之美,絲弦難奏(21);盡三湘之神,畫筆難收。今 日勝區,經得吳楚千古明月一顧。
噫噓兮!常德德山山有德(22),天下修德豈能無我常德乎?天有善德,社會和諧;地有善德,萬物歸焉。長風過楚兮平湖滔滔,日月過楚兮天地煌煌,德潤大地兮山川不朽,德行天下兮武陵風流。喚鴻雁兮秋水展翅,托洞庭兮歌動楚空,大漢氣象兮今 日安哉,天下俯仰兮常德是也!
文章注釋
①武陵、朗州、鼎州:漢以後的歷代行政稱謂。
②四塞:指湘、鄂、川、貴,常德史有“四塞之國”之稱。
③雪峰:雪峰山脈,余脈蜿蜒於境內。河洑:河洑山,位於市西郊。
④澧州:今澧縣。城頭:城頭山,我國最早的古城遺址,坐落澧州。
⑤沅澧:沅水和澧水,橫貫境內。屈子:屈原。文正: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死後謚“文正”。
⑥雲夢:古澤藪名,位於湖北省境內,臨洞庭湖。筆架:筆架城,傳說魁星點斗後將筆擱在筆架城上,因其狀如筆架而得名。
⑦武陵:武陵源,位於市西部,有張家界、武陵源著名景區。
⑧壺瓶:壺瓶山,位於市西北部,著名景區,多瀑布。匡廬:匡廬峰,位於江西廬山,李白有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之句。花溪:花岩溪,位於市南部,著名景區,多白鷺。
⑨魏晉不遠: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有“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之句。世外桃園:桃花源,位於市南部,因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得名,著名景區。
⑩聖賢:堯舜時期的賢人善卷。德山:位於市東郊,因善卷在此布善施德而得名,是“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11)宋玉:戰國時期楚國大辭賦家,被貶到常德市臨澧浴溪,因悲憤而作《九辯》。
(12)太白:李白,唐代詩人,流放經過常德,在壺瓶山留下了“壺瓶飛瀑布”的名句。
(13)劉郎:劉禹錫,唐代詩人,在常德任朗州司馬十年,創造了竹枝詞,寫下了“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名句。
(14)奉天: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歸隱常德石門夾山,稱奉天玉和尚。
(15)十萬義旗:北宋末年發生在洞庭湖的楊麼農民起義。八千金戈: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常德保衛戰,有八千男兒為國捐軀。
(16)漁父:宋教仁,常德桃源人,民主革命先驅。伯渠:林伯渠,常德臨澧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17)伯贊:翦伯贊,常德臨澧人,著名史學家。丁玲:常德臨澧人,著名文學家。屈宋:屈原和宋玉。
(18)一湖柳浪:柳葉湖,位於城北,我國最大的城市淡水湖之一,著名景區,多柳樹。十里詩牆:常德詩牆,有“詩國長城”之稱,列入基尼斯世界紀錄,著名景點。
(19)芙蓉:常德品牌香菸。
(20)孤峰:孤峰塔,在德山,市經濟開發區所在地。
(21)絲弦:常德民間地方曲藝。
(22)常德德山山有德:湖南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
創作背景
常德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東瀕洞庭,北臨鄂西,西連張家界、湘西自治州而接黔、川。歷史上就是“西楚唇齒”,“四塞之國”,“黔川之咽喉,雲貴之門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早在7000多年前,人類就在這裡勞動生息。夏、商、周三代,常德隸屬九州之一的荊州,春秋戰國時屬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漢稱武陵郡,隋稱朗州,宋稱鼎州,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設常德郡,後升為常德府,自此一直為郡、府、市之治所,歷代相傳。常德歷史名人薈萃,是一座具有革命傳統的城市,在近現代史上,民主革命先驅宋教仁、無產階級革命家林伯渠、著名作家丁玲、史學泰斗翦伯贊都誕生在這裡。現轄六縣二區一市,人口六百多萬,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城市、園林城市,魚米之鄉、橘鄉、茶鄉。
作者簡介
張天夫,湖南省石門縣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