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

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

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青年路。2014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1943年11月,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4軍58師八千餘官兵在師長余程萬的率領下,在常德城與日寇浴血奮戰16晝夜。為了紀念這些將士,時任74軍軍長王耀武和常德縣長戴九峰主持修建了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1944年,公墓正式動工,修建了矮花眼圍牆,集中將士遺骨堆成一座長55米,寬45米,高0.8米的大方台,上鋪青石板。1981年後,常德市人民政府進行了全面修復,恢復了部分原貌。如今,常德會戰陣亡將士公墓已成為人們緬懷民族英雄、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
  • 地理位置: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青年路
  • 景點級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主管部門:常德市人民政府
簡介,歷史事件,歷史及現狀,

簡介

常德會戰陣亡將士公墓修建於1944年,是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常德會戰中犧牲的中國將士尤其是為守御常德古城而陣亡的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5703名愛國官兵,於1944年開始,由74軍駐常德留守處和常德縣縣長戴九峰主持修建的抗戰烈士陵園。該烈士陵園原占地13畝,為民國時期特定的混凝土磚石結構建築群。主體建築包括:士兵和士官公墓一座,將校墓、紀念堂、紀念塔、紀念亭二座、紀念牌坊,基本呈南北軸線分布,周圍環繞矮花眼圍牆。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修建完成。後由於政治因素,陣亡將校墓和陣亡士兵公墓被毀,現位置上有一處由湖南文理學院阮先教授撰寫的“陸軍七十四軍常德會戰陣亡將士墓志銘”替代,紀念碑正面上書“陸軍七十四軍五十七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還有于右任戴傳賢居正孫科等國民黨員老題詞。
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
天地正氣
解放初期,原來的建築得以保留,後來把牌坊和紀念碑上的文字用水泥覆蓋,將紀念堂改建為工人文化宮和少兒圖書館等。1995年曾予以大規模修建,後在結合常德市創建園林城市建設中進行大規模的綠化,2009-2010年由常德市文化名城創建辦撥款予以維修;2017-2019年進行了修繕,並新增了常德會戰主題雕塑和文化牆浮雕。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事件

1943年11月,在抗日戰爭中,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常德會戰”,國民黨陸軍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八千餘官兵在師長余程萬的率領下,在常德城與入侵的日寇浴血奮戰,堅守了十六晝夜,最後陣亡將士五千餘人。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3軍暫編5師師長彭士量是在常德會戰中犧牲的第一個將領。其實,常德會戰中犧牲的中國將領共有8位,除了已公布的5位外,還有陶紹唐、楊劍秋、張慧民。

歷史及現狀

為了紀念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當時國民黨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和常德縣長戴九峰主持修建了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首先是以舊城牆為背景,面對南方,正對西圍牆大街,劃出一大扁圓形院子為陣亡將士公墓之地。1944年,七十四軍駐常留守處正式動工修建,修建了矮花眼圍牆,集中將士遺骨堆成一座長55米、寬45米、高0.8米的大方台,上鋪青石板。1945年,七十四軍工程處又予以重新修建,主要建築有牌坊、紀念碑、兩座紀念亭、紀念堂、公墓等。
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
紀念碑
解放初期,原來的建築得以保留,後來把牌坊和紀念碑上的文字用水泥覆蓋,將紀念堂改建為工人文化宮和少兒圖書館等。1981年後,常德市人民政府進行了全面修復,恢復了部分原貌。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現已成為人們緬懷民族英雄、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