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堤防志》是常德市堤防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常德市堤防志
- 作者:常德市堤防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89年04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常德市堤防建設、管理和防汛的堤防情況。
作品目錄
封面
常德市堤防志
圖片
常德市副市長張安中題字
常德市堤防志領導小組和修志人員審修志書合影
1986年7月5日,湖南省委書記在常德市黨、政領導同志陪同下,視察上、下麻陽街“三防”工程。
1986年春,湖南省建委顧問陳奇敏在市政府領導同志陪同下,視察筆架城下“三防”工程,在筆架城留影
常德市堤防現狀平面圖一九八七年
常德府圖明嘉靖十八年制
常德府城示意圖嘉慶十八年制
護城丹洲垸略圖(1958年)
常德市沅江北岸大堤
沅江北岸東堤岩潭子兩子夾一堤
1984年9月至1986年6月常德市堤防會與國務院水電部十三局一分局挖泥船隊訂立挖泥填塘、固基的契約,在龍坑、牛耳堤兩年填塘400餘畝,完成土方90.4萬立方米、省、市投資270多萬元。不僅清除堤身隱患,還在龍坑至落路口填築300多畝,開闢成臨江公園。下圖為初建臨江公園一角。
沅江北岸,兩水夾一堤,堤段全長3.82公里,塘內嚴重翻砂鼓水。1984年冬至1986年6月,對落路口——大西門,門家吉牛耳堤2.82公里進行填塘固基;但牛耳堤在填塘固基後,距堤腳百米處,散浸仍然嚴重。
常德市老城堤,建於明洪武六年,距今六百餘年,城牆磚石風化嚴重,堤腳被洪水淘空。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經省政府批准,將長百米的上、下麻陽街民房拆遷,趕修駁岸防滲防沖工程,擴展沿河街道寬八米至十米。
沅江北岸大堤上,下麻陽街年久失修,堤面堤腳破爛不堪,部分堤段是由磚渣,瓦礫築成,滲漏嚴重,這三張圖片是治理前的堤面、堤身情景。
1988年4月,岩潭子填塘固腳時,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安中(中)、市建委主任張清藻、堤防會張竹林、周繼軍(女)檢查工程質量。
1988年10月,郊區東江鄉組織勞力培修柳葉湖責漬堤。
1988年春,市政府決定對落路口石櫃腳部拋塊石7,000噸以防沖。
東郊鄉的鄉長劉開武甘露寺村村長李維新、村工程員沈家道、堤防辦公室老主任張竹林、鄉工程員康全平、高級工程師龍世聯在檢查修堤工程質量。
1988年東郊鄉組織勞力冬修柳葉湖質堤,用履帶式拖拉機碾壓新土
常德市農委的高級工程師龍世聯和堤委會張竹林檢查清除隱患質量。
常德市塑膠公司宿舍前面,已閉進水碈一座。1988年秋汛出險。11月,東郊鄉組織勞力清隱整險。
1988年10月常德市堤防工程股技術人員對城堤進行測量。圖這堤防會黨支部書記劉和生、助理工程師李正武、周繼軍(女)、技術工人劉長生在測量工程。
1988年農委水電站,請來省水利廳工程隊挖泥船在東江鄉馱古堤,巴耳垸壩塘固基。圖為挖泥船輸泥管道。
護城官障民國初期舊貌圖
落路口石櫃,處於沅水入市內起點,防沖效果顯著,所受沖刷也劇烈,離石櫃25米處有深潭,深潭吳淞標高8米,石柜上各方面都有開裂,最寬裂縫達0.1米。
花貓堤石櫃修建年代最早,距今有一千餘年的歷史了。由於其上建有糧倉,白螞蟻很多,1972年,曾挖出幾擔白螞蟻,現在,石櫃南面出現了裂縫。
西堤石櫃迎流頂沖,保護了下游城堤,但由於長期沖刷,石柜上游的護坡護腳已被衝垮,石櫃風化嚴重,東側出現了裂縫。
鹽關石櫃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此石櫃挑溜緩流,守點固線,不使河床北移效果顯著,但由於河水長期沖刷,致使下腳淘空,腳面崩垮,下部出現錯位,在臨水面各側都出現了裂縫。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五日常德市副市長文國時,在臨沅閘竣工大會上講話。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五日臨沅閘剪彩通車現場。
一九八二年四月,用大理石刻成的“臨沅閘”和“臨閘記”兩塊碑記,立在臨沅閘前東、西兩邊閘壁上。
圖為建設橋機埠內外景。於1988年建成, 裝機730瓩/6台,投資160萬元。當年遇特大秋汛,搶排城市雨污水32個晝夜,運轉正常。
船碼頭機埠,裝機75瓩/4台、95瓩/2台,計490瓩。圖為機埠負責人王小平在檢查機器設施。
東江羅灣機埠裝機95瓩/1台瓦、155瓩/2台,總計405瓩,供排漬抗旱用,圖為東江排灌站站長曾凡武在檢查機器設施。
1987年3月31日常德市防汛指揮部召開防汛會議。市委書記熊奇生在動員大會上講話。
1987年3月31日常德市副市長龍迪安傳達湖南省防汛會議精神,部署常德市防汛工作。
上圖為臨沅閘一角。
1988年9月,沅水上游連降平月暴雨,常德市出現百年罕見的特大秋汛,大河街被 水淹沒了二米多深。
1988年9月,常德遇百年罕見的特大秋汛,牛耳堤多次出險,垸內機井亞重翻砂鼓水,建委助理工程師黑金城和堤防會助理工程師周繼軍檢查險情。
筆架城上角城堤段,由於年代久,承壓重,下部已向外突出。
筆架城上段,散浸嚴重,每到汛期,在城內側的中醫院、育英國小等處就出現枯水眼,枯水位時,有幾股時水外流。
一九八七年常德市堤防險情圖
常德市一九五四年火災示意圖
常德市一九八七年堤防建築物圖
1988年10月市堤防會管理股的肖連花、高德玉、劉興民檢查城堤防汛器材。
黃家巷儲備的防汛砂卵、塊石。
堤上民房多,裁花裁樹,雜草叢生,使堤面破壞嚴重。落路口大堤坡腳被水沖刷,又無護腳護坡,致堤坡腳滑脫,參差不齊。
常德市東門的城堤上,有些人違章建築。
常德市東門城堤上留存的1943年冬抗日戰爭時的碉堡。
常德市東門一段城堤的破壞形狀。
(防空洞和洞上房屋)
東堤楊家碼頭至沅水大橋,堤上建築物面積達61372平方米,使堤身單薄,堤面狹窄,最窄處堤面只有3至4米寬。
楊相公 重建鼎城上不費國下不病民三年告成士感恩明崇禎十三年造完敬立
落路口防汛器材倉庫,建於1954年冬,林結構。1973年改建成磚木結構。圖為倉庫保管員劉惠玲在檢查器材。
這是市堤防會設在落路口的油庫房。供防汛搶險時開車急用。
皇經閣的防汛器材倉庫建於1954年,木結構。1987年改建成磚木結構。庫內儲存防汛木材。
皇經閣倉庫保管員何導喜在檢查防汛木材。
常德市堤防委員會辦公樓,建於1979年春,位於下南門臨沅閘內。
常德市堤防委員會職工宿舍,建於1987年位於建設橋二機埠內,可住16戶。
悠悠長堤 同巍巍豐碑
《常德市堤防志》編纂領導小組成員
序
凡例
目錄
大事記
概述
第一章河流
第一節沅江
第二節馬家吉河
第三節三閭港河
第四節沙港
第五節新河
第六節東風河(原地名相公畔)
第二章堤防概況
第一節沅江大堤
第二節間堤、漬堤
第三章堤防建設
第一節沅江大堤的建設
(一)形成與發展
(二)綜合治理
第二節間堤與漬堤的建設
(一)間堤
(二)東郊區漬堤
(三)護城區漬堤
第四章防汛搶險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防汛概況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防汛工作
(一)組織領導
(二)防汛方針與原則
(三)防汛勞力安排
(四)通訊聯絡
(五)水雨情預報
第三節防汛搶險辦法
第四節特大洪水搶險年防汛紀實
常德地區水文站自1925年至1988年最高、最低水位統計表
第五章堤防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制度與政策
第三節違章處理
第六章設施與設備
第一節石櫃、涵閘、機埠
一、石櫃
二、涵閘
三、機埠
第二節房屋、車輛、儀器
第七章修防經費
第一節清代、民國時期的經費來源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國家投資及負擔政策
第八章人物簡介
第一節人物簡介
張若
沈如常
哈珊
楊嗣昌
盧爾秋
馮玉祥
鄷梯
潘萍海
劉小和
陳民眾
凌崇德
第二節名錄
附錄:文存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一、詔諭 二、奏摺 三、碑記
一、詔諭
二、奏摺
三、碑記
(二)文征叢報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檔案
(四)民間歌謠
(五)洞庭湖演變
修志始末
說明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