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

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

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是指常州外國語學校自2015年9月份學校搬到新校址後,很多學生因為環境污染,出現了各種不適症狀,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媒體報導,493名學生先後被檢查出皮炎、血液指標異常等情況,個別學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學校附近正在開挖的地塊上曾是三家化工廠,學生們的身體異常情況疑與化工廠“毒地”相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
  • 地點:常州外國語學校
  • 原因:學校周邊環境污染
  • 時間:2015年9月開始
事件概況,事件經過,事件原因,事件影響,各方反應,教育部,常州市政府,新聞媒體,事件調查,六大疑問,事件處理,

事件概況

常州外國語學校以及馬路對面的“化工污染地”。一邊是7年前三座化工廠污染後的地塊,面積有數個足球場大小;一邊是剛入駐不久的學校,時時聞到刺鼻的氣味,兩者只有一路之隔。本該是安全的學習場所,學校選址卻建在“有毒地塊”旁;本應是健康的少男少女,卻身體出現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症狀。

事件經過

2015年9月,常州外國語學校遷至位於新北區龍虎塘街道的新校區,新校區與常隆污染地塊僅一路之隔。常州外國語學校現有初、高中部58個班級,約2800名師生員工。
2015年12月,有家長在接送孩子時聞到學校周邊有刺激性氣味,後得知是常隆污染場地在進行土壤修復施工。該污染場地原址是幾十年的農藥廠、化工廠,家長得知訊息後一陣恐慌,紛紛質疑常州外國語學校選址不當。
2016年3月下旬,有學生反映,自從2015年9月份搬到這個新校址後,很多學生因為環境污染,出現了各種不適症狀。
2016年4月17日,央視曝光常州外國語學校新址污染事件。
2016年4月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聞辦回應稱,常州市委、市政府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開。

事件原因

一切的根源,在於學校對面一路之隔的化工廠原址,因為在土地修復中帶來的環境污染,致使學校“至少493名國中生群體性身體異樣”,並且在學校的地下水和空氣中檢測出非城市空氣品質標準中的污染物。
化工廠原址地塊種植了很多花草樹木,有一台挖土機在作業,門衛說市、區的領導來過很多次了,要求不封閉現場。

事件影響

2015年底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很多在校學生不斷出現不良反應和疾病,有493人出現皮炎、濕疹、支氣管炎、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症狀。調查發現,污染地塊部分污染物超標近10萬倍,學校內污染物質與污染地塊上的污染物質對應吻合。當地環保部門和學校官方都曾經發布正式聲明表示學校附近環境無異味,土壤、地下水符合標準,但家長們並不認可。
2016年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點,全市8家醫院共接診常外學生就診及體檢597人,檢查結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檢查指標異常133人。其中,甲狀腺結節71人、頸部淋巴結腫大22人、甲狀腺結節伴頸部淋巴結腫大17人、肝功能異常5人、腎功能異常8人、支氣管炎3人、橋本2人、左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1人、WBC<4000的4人。

各方反應

教育部

2016年4月18日,教育部對常州外校污染事件表態,啟動重大突發事件專項機制,由國家督學牽頭趕赴常州進行專項督導,並及時對外公布情況。環保部和江蘇省委託的調查組成員已陸續抵達常州,開始調查。

常州市政府

考慮到該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常州市政府已對污染地塊的用途做出更改,在未來作為公園環境生態的民生工程,政府將進行綠化和生態修復。
2016年4月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聞辦回應稱,常州市委、市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表示對環境污染“零容忍”,本著對師生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迅速認真調查核實並依法處置,對存在的問題絕不姑息,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開。
國家環境保護部、江蘇省政府在獲悉該事件後也立即成立聯合調查組,將趕赴常州現場調查。

新聞媒體

2016年4月20日晚,網易新聞請來了紹爾環境評估諮詢的土壤專家封衛青博士給大家解讀事件各種被忽視的細節:
[主持人]日森21:03
歡迎封老師,關於常州毒地建校的問題引起了全國範圍的討論。首先第一個問題要問封老師,此前有長隆華工前員工向央視表示,公司曾將數量不明的生產廢料填埋到地下8米至10米的坑內,生產廢料包括蒸餾殘渣和廢有機溶劑。這種填埋方式合不合理?蒸餾殘渣和廢有機溶劑填埋有什麼樣的危害?
[土壤專家]封衛青21:04
謝謝主持人。首先蒸餾殘渣和廢有機溶劑是很明確的危險廢物,按照我們國家的要求,必須送去有相關資質的機構來處理。
我必須明確的說,長隆化工廠深埋廢水廢物肯定是不合適的,很明顯是違法。
[主持人]日森21:14
你剛剛提到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這兩者之間在這片土地上有什麼關係嗎?
[土壤專家]封衛青21:15
就污染物來講,雖然土壤已經外運出去了,但是從老的衛星圖來看,當時整個地表水是深褐色的 ,已經遭到了非常非常嚴重的污染,修復又沒有做,地塊內部最毒的東西都還在。
[主持人]日森21:43
從專業的估算,把土壤修復到學校可以搬進去的標準,預計要多久?
[土壤專家]封衛青21:43
環境污染的修復,污染到一定程度是修復不下去的。就算是修復了,也會出現一定的反覆。
因為污染物會吸附到土壤上面,隨著風吹雨淋會慢慢釋放出來。破鏡很難重圓。
學校是最敏感的用地,孩子都比較小,耐毒性比較差,器官很容易受損。在國外,就算土地修復到標準以下,但也要進行一個長達十年、幾十年的連續觀測,而且定期檢測的資料一定要公開。
[主持人]日森21:48
據媒體報導,2015年9月,大批學生入校時,污染土壤還在開挖修復中。土地修復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
[土壤專家]封衛青21:50
這段時間我們能看到事件的三要素,一是污染源,一是暴露途徑,一是受體,也就是學生本身。 這裡面污染源和受體是很明確的。
就暴露途徑來看,空氣流通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但大家還忽略一個更重要的途徑,就是地下水。
常州地區的地下水非常淺,也就一兩米的樣子。這么淺層的地下水,雖然學生不可能直接喝,但水裡的污染物很容易揮發,透過地面污染到人。
[主持人]日森22:26
對於這次事件,從你的專業角度來看,還有什麼補充的地方嗎?
[土壤專家]封衛青22:27
相比起追責,作為專業人士來說我更關注土地能不能處理乾淨,避免問題再發生,用什麼樣的監管機制才能讓內情更透明。我覺得這個才是專業人士應該關注的問題。
[主持人]日森22:34
的確,正如封老師所言,常州這起環境問題事件存在的疑點還有很多。媒體的追問、政府的查處、事件的追責還在緊張地進行當中。我們也只能期盼事件能夠真的水落石出,但放眼全國,還會有多少個常州毒地,還會有多少間常州外語學校,相信很難得出最終答案。感謝封老師,也很感謝各位網友關注這次直播,我們後會有期。

事件調查

“退二進三”後遺症
從“十五”向“十一五”期間,蘇南等地區迎來一輪經濟轉型,包括常州在內的城市陸續實行“退二進三”的政策制度安排,即對城市的二產進行搬遷或異地投資,以此推進服務業的發展,提升城市三產占比。
這一發展邏輯得到了常州市環境科學院院長徐圃青的證實。在此前的“退二進三”中,常州成為了全國污染土地修複試點城市。修複方法是由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環保部南京所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國內知名專家諮詢評估,運用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模型,確定該地塊污染區域黏土的覆蓋厚度,於2月15日通過專家驗收。
為了進一步控制地塊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環境風險,編制了《地塊環境監控方案設計工作大綱》,制訂了5年實施方案,持續開展地塊及周邊敏感目標的空氣、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工作,以及地下水控制性修復工程。
“從現在的監測數據看,該地塊的生態隱患是可控的。”徐表示,也因此常州外校新校址因本次事件再次搬遷的可能性較小。
常州新北區政府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已組織專家制定並實施原常隆地塊應急處理方案和土壤修復調整方案,同時將該地塊用途由商業開發調整為綠化和配套設施用地,並由環保部門加強施工監管,確保不再發生類似的污染情況。
新北區政府表示,對土地修復工程中發生的異味情況公開向家長和社會表示歉意,承諾改進措施,堅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有問必答,有結果第一時間公布,努力為周邊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和教學環境。
“學校沒有發現外界訊息中的白血病案例,而患淋巴疾病的一位學生,從我們剛得到的醫院病例報告看,病發在入學前。”常州外校校長曹慧受訪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時表示,新校址於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在距離污染地塊最近的一個班級中,學生身體狀況未見異常,只有“個別感冒”。
一名8年級的男生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刺鼻味道散發期,自己的淋巴也有所腫大,但現在經過治療後已基本康復。
當地回應生態修復異議
此次事件涉及的地塊屬於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農藥廠、常州市華達化工廠、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原廠址,總面積約26.2公頃。
為改善周邊的空氣品質,新北區於2009年5月啟動了該地塊化工企業的搬遷工作,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業搬遷,2013年立項、2014年3月份正式實施該地塊修復工程。到2015年12月份,由於防護不當,修復過程中散發異味引發環境投訴。
這一時間節點,與常州外校學生群體性皮膚異樣時間點吻合。常州外校校長曹慧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12月份是刺鼻性味道最濃的時刻,這也與受訪的2名8年級學生的直接感觸相印證。
既然有著一系列的施工環保措施指導以及現場監測,為何異味仍擴散並影響到數百國中在校生?4月18日,常州市和新北區就諸多“未解問題”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供了說明。
就“大規模填埋危廢”以及“探測點位置錯配”問題,在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的全程監督下進行挖孔探測,總進尺154米,並對重點疑似區域逐一挖掘,挖掘面積345平方米,挖掘深度達到6米,現場共挖掘出30公斤填埋物,包括殘破鐵桶兩個(其中一隻內有少量黑褐色粘稠物)、小包除草劑(包裝袋註明為“高滲異丙隆”)三包,未發現大量具有化學品特徵物質的填埋痕跡。
“鑽孔的位置,是依據舉報人現場指認地點進行施工的。”徐圃青對此強調。
曹慧強調,學校用水來源於市政供水系統,未開採過地下水。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於2001年通過《關於在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採地下水的決定》,蘇南地區仍在沿用。
有家長通過自己渠道的檢測發現了學校室內空氣中“其他污染物”。曹慧解釋,這一調查是學校、家長分別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的,家長們委託檢出的其他污染物即丙酮、二氯甲烷等,濃度很低,並不是常隆地塊污染帶來的特徵因子。
2016年2月初,常隆(華達、常宇)公司原廠址地塊污染場地土壤修復調整工程完成後,常州環科院在常隆地塊內部、常外北校門和新北區政府北側(比對點)進行環境空氣比對採樣監測,而監測結果表明:三個地點檢出的有機物無明顯差異。
在常州外校的會議室,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看到,由公證機構貼封條的容器裡面仍保留了當初的三份取樣中的一樣。
對於“常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氯苯濃度分別超標的問題”,當地的解釋是,2011年搬遷後,當地環保部門及時組織對該地塊場地環境調查,參照《荷蘭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DIV,2009)》(目前國內無相關標準),該地塊局部區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等特徵污染物濃度超標,且經過多次監測結果表明,常州外校區的土壤和地下水沒有受到常隆地塊污染的影響。
爭議中的一大問題是“是否考慮過農藥成分”。對此,徐圃青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2015年一季度,新北區環保局對常隆地塊周邊環境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臭氣濃度進行了監測,其中揮發性有機物(VOC)包括氯苯、苯、甲苯等61種參數以及半揮發性有機物(SVOC)包括萘、苯並蒽等128種參數。最終,只檢出苯、甲苯兩種物質,臭氣濃度為12,其餘物質均未檢測(低於檢出值),所有監測指標均達標。
為何現場的巡查、檢測卻有刺鼻性味道擴散?土地修復工程施工單位常州黑牡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飛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解釋,對挖出來的污染物,按照處置流程是向水泥廠提供並進行燒煉,但因水泥廠處於“去產能期”導致開工不足,沒有及時將污染物運送到水泥廠,而是開挖後現場堆積,但在處理方法上“現場覆蓋與完全密封不同”,考慮到水泥廠可能隨時需要,因此沒有“完全密封處理”。
從記者的採訪看,無論是常州市和新北區的表態或常州外校校長的答覆,均將此事的導火索解釋為“由土地開挖引發,散發異味導致”。

六大疑問

一問,誰在捂蓋子?其實,學生家長早就懷疑常州外國語學校處於“毒地”附近,並自帶孩子體檢。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學生家長在校門口抗議。1月份就有媒體進行了跟進報導。然而,“毒地”的蓋子卻被狠狠地捂住,數百名學生在明知身體受到毒害的情況下仍不得不堅持上學。到底是哪個部門、誰在阻止解決這一問題?背後有沒有利益糾葛?是否涉及失職、瀆職?
二問,環評為何失守?隨著事態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被媒體披露:常州外國語學校屬於先開工、後環評,且環評報告存在嚴重瑕疵。學校選址當慎之又慎,與學校一路之隔就是曾產生嚴重污染的化工廠舊址,學校卻能順利建成,環保成了橡皮圖章?還是環保被當槍使,成了充門面的“紙老虎”?
三問,學校為何死扛?常外的學生出現大面積身體狀況不是一天兩天,學校也並非不知情,面對學生家長訴求,學校方面一味否認、推諉,態度令人費解。
四問,該事件會如何處理?這一事件將會往何種方向發展?是否會走向高層重視、部門徹查、當事方整改、責任人受處分、輿論勝利?事後的處理經驗能否變成事前的指導?
五問,全國還有多少“常外”?常州外國語學校“毒地”並非個案,近年來惡性環境污染不斷曝光,有些污染十分明顯,而有些污染卻悄無聲音。公眾對大氣、地下水、土壤重金屬等污染的感知度不同,能引起媒體關注的事件是少數。全國還有多少個“常外”?
六問,“毒地”能否禁絕?屢次曝光的環境染污不斷挑戰社會的底線,在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共識的當下,怎樣破除政績衝動,將生態建設定於更加重要的地位,禁絕“毒地”是一道大考題。

事件處理

常州市政府8月26日晚通報“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下稱“常外校事件”)調查結果,並表示,常外校的環境是安全的。
通報稱,常外2016屆初三畢業生中考體檢顯示,健康狀況與其他學校學生沒有明顯差異,且周邊居民健康狀況與常州市其他地區同期水平沒有明顯差異。
4月18日前後,常州外國語學校被曝出毗鄰一塊化工廠舊址地塊,而該土地在土壤修復中帶來了環境污染,致使學校“至少493名國中生群體性身體異樣”,並且在學校的地下水和空氣中檢測出非城市空氣品質標準中的污染物。
事發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派出督導組,並與環保部、江蘇省政府聯合對“常外校事件”進行了調查。
通報顯示,針對“常外校事件”的調查工作是從2016年4月19日開始,持續1個月。
27日上午,有常州市政府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解釋,技術性的調查是由環保部從外地抽調的專家組成的多個專家組獨立進行的。從5月20日到8月26日期間,則是進行了系統性的數據對比分析。
“多個專家組都是獨立工作,根據每個組的不同任務,給出調查結論,然後統一上報調查組。”上述官員稱,常州當地是無條件配合。
通報還顯示,調查組對常外校園空氣、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現狀開展了監測評估。其中,對揮發性有機物等4類90項指標監測結果表明,校園與清潔區對照點青楓公園空氣狀況無明顯差異;對245項土壤和283項地下水指標監測結果表明,均未檢出氯苯類、四氯化碳、農藥類等“常隆地塊”的主要特徵污染物,表明未受到“常隆地塊”的污染影響。
但調查組也指出了其中的問題,如:未建設密閉大棚及配套廢氣收集設備,日常監管不到位,學校未經竣工環保驗收違規投入使用等。
調查組中的醫療衛生專家組給出的結論是,學校衛生、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食品衛生也符合要求。
對於學生因病缺課監測系統的數據顯示,未發生傳染病等疾病的流行和暴發,而常外部分學生出現甲狀腺結節的“成因不明”,但甲狀腺結節近年來在一般人群中檢出率有大幅增高趨勢。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專項督導組提出,要求常州市要密切關注學生健康,定期開展健康體檢,準確掌握學生健康信息;完善校園環境定期監測機制,高度重視“常隆地塊”修復工程;完善家校合作良性機制,保持與家長持續溝通,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等。
通報指出,常州市已對新北區(與常州高新區合署辦公)原副區長陸平、常州市教育局局長丁偉明等10名幹部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對事發地新北區政府給予通報批評,責成其作出深刻檢查,並加強對污染地塊修復過程的環境監管,儘快將其建成生態公園,確保達到治理要求。
常州市政府表態,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深刻吸取事件教訓,強化校園環境安全,加快污染地塊修復,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切實加強作風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