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塘橋白塔
"塘橋白塔"是武進遙觀鎮的著名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塘橋白塔
- 又名:永安橋
- 全長:26米左右
- 寬:橋面3.6米
塘橋介紹,白塔介紹,塘橋白塔的影響,
塘橋介紹
塘橋,又名永安橋,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據光緒《武陽合志》載,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曾重修。橋南北向,橫跨於遙觀鎮與坂上鎮分界處的采菱港(河)上。橋系花岩石質,單孔環洞形,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具有明末構築特色。全長26米左右,橋面寬3.6米。橋身東西兩側四根長條形石柱上鐫刻有橋聯。東側:"水月臥波中,遙映彩映添色相;岸雲浮草際,巧聯淵陌慶錦長。"西側:"馬跡聯龍城,冬令成梁知易易;鴨頭蟠鶴膝,幽人履道頌平平"。
白塔介紹
白塔,位於采菱港(河)畔塘橋北堍東側,建造年代不詳。由灰色青石仿樓閣式雕鑿疊築而成。六面七級,高3.4米。底邊每邊寬0.25米。石塔築於周邊呈花瓣形的平面基座上。塔身各級六面浮雕出屋檐瓦棱狀,屋檐下浮雕佛龕及形態各異的佛像36尊,塔頂為葫蘆形塔剎。塔身正南面上部鐫有"白塔塘橋"四字,下面刻有蔣宗齡撰跋:"吾鎮白塔不知始於何時,但考之志乘,稽之父老,皆謂有明以來即有此塔,相傳為白塔塘橋雲,……"等字。
塘橋白塔的影響
據當地傳說,未有白塔之前,橋南興旺橋北衰,橋南出了幾位文人墨客,聲名遠揚;而橋北貧困,人面無光彩,後來蔣氏采議建造石塔以鎮風水。塔成後不久,橋北亦興順發達起來,形成繁華鬧市,出了幾位商賈名人。為答謝神靈庇護,曾在塔北附近建起規模較大的寺廟,四方虔誠信徒雲集,朝拜者不絕於道。
每當風和日麗時刻,古橋石塔同時映入采菱河中,為小鎮增添了風韻,特別是秋爽夜晚,明月當空,平靜如鏡的河水中倒映著皓月,左右隱約襯托著石塔古橋倒影,空中流螢飛舞,田野昆蟲交響,使古鎮進入了夢幻的世界,無怪乎人們把此稱為武進的著名景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