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蒂臍靜脈瓣膽道修復是自體生物瓣肝膽管的修復術。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帶蒂臍靜脈瓣膽道修復
別名
帶蒂臍靜脈瓣修復膽道缺損;帶蒂臍靜脈瓣修復肝膽管缺損術
分類
普通外科/膽道手術/肝門部肝膽管狹窄修復手術/肝門部肝膽管成形術/自體生物瓣肝膽管修復術
ICD編碼
51.7907
概述
肝膽管狹窄切開之後,肝膽管壁之缺損通常採用肝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近年來,臨床上採用各種自體生物瓣包括帶蒂臍靜脈瓣、帶血管蒂膽囊瓣、帶血管蒂空腸片和帶血管蒂胃漿肌瓣等修復膽管缺損,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肝膽管原位成形的優點,解除了肝膽管狹窄、保留了Oddi括約肌的功能和防止上行性膽道感染。
帶蒂臍靜脈瓣修復肝膽管缺損的優點:臍靜脈取材容易,臍靜脈有豐富的血液循環,臍靜脈壁主要由膠原纖維和少量平滑肌構成,偶爾可見彈力纖維,因此在結構上與膽管壁很相似。手術操作方便,容易掌握。
手術相關解剖見圖1.11.7.1.2.1-1~1.11.7.1.2.1-3。
適應症
帶蒂臍靜脈瓣膽道修復適用於:
1.肝總管狹窄,尤其醫源性肝總管損傷,左或右肝管狹窄及左右肝管開口處狹窄。
2.肝膽管狹窄較長或膽管壁增厚。
3.膽總管及Oddi括約肌功能正常。
4.狹窄以上之肝內膽管無結石殘留和膽管狹窄。
5.無嚴重的復發性膽管炎。
6.無肝葉萎縮等肝臟病變。
術前準備
1.詳細詢問病史,尤其手術史及膽管炎反覆發作史。
2.檢查肝、心、腎功能,必要時做胃腸道鋇餐或纖維胃鏡。
3.B型超聲檢查,了解肝膽管擴張、有無結石和蛔蟲;必要時行肝膽道γ照相;然後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PTC)或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以獲得清晰的膽道系統X線影像,以明確肝膽管狹窄部位和結石分布。
4.給抗生素以預防和控制肺部或膽道感染。
5.有黃疸者應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維生素K,並測定凝血酶原時原時間。
6.有腸道蛔蟲病者,應驅蛔治療。
7.術前放置胃腸減壓管和導尿管。
8.根據病人營養狀況,酌情給予支持治療。
麻醉和體位
一般採用持續硬膜外麻醉。肥胖或心血管疾病病人宜採用全身麻醉。手術體位為仰臥位。
手術步驟
1.切口 採用右肋緣下斜切口,必要時延至左肋緣下,手術野可獲得良好顯露,即便需肝方葉切除也能順利完成手術;對單純的肝總管狹窄、體型瘦長者亦可採用右上腹直肌切口。
2.分離肝門部粘連,顯露肝膽管狹窄。
3.左肝管狹窄伴肝方葉腫大或右肝管狹窄不能充分切開時,應行肝方葉或肝門部部分肝組織切除,以充分顯露肝膽管狹窄。套用懸掛肋緣牽開器可增加顯露和減少肝切除的需要要。
4.充分切開肝膽管狹窄,清除肝膽管周圍及膽管壁之瘢痕組織。膽管壁上的出血點應以3-0線逐一縫合結紮。
5.臍靜脈壁的血供分別由左門靜脈和左肝動脈各發出一分支。
6.分離臍靜脈周圍組織,將其分離至左葉間裂之橋狀組織處,近腹壁側切斷臍靜脈並縫扎腹壁側斷端。根據肝膽管缺損的部位,確定保留帶蒂臍靜脈長度;根據肝膽管缺損的寬度,適當擴張臍靜脈腔;根據肝膽管缺損的長度,確定縱行剪開臍靜脈的長度。
7.肝膽管壁與帶蒂臍靜脈壁做側-側吻合。肝膽管黏膜與臍靜脈內膜對合好,以3-0絲線做缺損的肝總管左緣和左肝管下緣與臍靜脈瓣全層單層間斷縫合,縫合完畢後由下而上逐一結紮,線結在外。
8.通過正常的膽總管壁,將T形管兩短臂置於左右肝管內做支撐引流。
9.行缺損的肝總管右緣和左肝管上緣與臍靜脈瓣全層單層間斷縫合,可邊縫合邊結紮。
10.清洗手術野。於小網膜孔放置引流。
術中注意要點
臍靜脈壁越近肝臟壁越厚,質量越好,在修復膽管無張力的情況下,儘可能用近肝臟側之臍靜脈。臍靜脈瓣的大小,可稍大於肝膽管壁缺損的面積。但不要過大,否則可能會造成膽管囊狀擴張。支撐的T形管不能從臍靜脈瓣或吻合口引出,必須從正常的膽總管引出。
術後處理
帶蒂臍靜脈瓣膽道修復術後做如下處理:
1.T形管支撐引流放置時間3~6個月,拔除T形管前應行T形管逆行膽道造影。
2.妥善固定T形引流管,以防脫出。
3.保持潘氏引流(Penrose drain)或菸捲引流通暢,術後48~72h或更長時間,視引流物多少逐漸拔除引流。
4.選用有效抗生素,根據膽汁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及時調整抗生素的使用。
5.胃腸功能恢復後,口服消炎利膽藥物。
6.若無潰瘍病等禁忌證,1周后開始口服潑尼松,每天用量10~15mg,3~6周后逐漸減量。
7. 10~14d後,右上腹肝門部可行超短波治療。
併發症
肝膽管再狹窄或囊狀擴張。嚴格執行手術操作步驟和術中注意事項,術後處理措施,可以預防或減少肝膽管的再狹窄或囊狀擴張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