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疤修行》是2014年10月1日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健強。
基本介紹
- 書名:帶疤修行
- 作者:宋健強
- ISBN:9787515405278
- 頁數:301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1日
- 開本:16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由禪宗祖庭少林寺三十代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釋永信大和尚題寫封面書名。大陸版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發行,香港版由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出版發行,台灣版由台北凌零出版社出版發行,同時《帶疤修行》的電子版由和閱讀獨家首發。
《帶疤修行》以日記體散文的形式,真實地記述了一個80後作家的心路歷程,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講述了覺醒開始萌芽以及受傷的心如何治療。本書分為序(1篇)、正文(39篇)、後記(1篇)、楔子(7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從出家前幾日到整個出家的每一天的心路歷程;後記是作者出家的最後一天所作;楔子的作者的7位好友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來透視作者以及作者的這段短期出家經歷。是一部直擊當前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心靈深處的身心靈讀物。 評論家說:“這是一本愛情的毒藥,也是一本心靈的雞湯。”修行者說:“這是一個為愛痴狂的情痴情聖,也是一個有著極高佛學思想和悟性的大乘行者!”讀他的文字,讀他多情的悵惘,如同讀300多年前的倉央嘉措一樣,讀到了心痛,讀到了心顫。他們都是游離在紅塵和佛法中的人,塵世還沒有明了,佛法比誰都通透。他隱埋在這個世間,像遺棄了這個世界,又像被這個世界遺棄。
以日記體散文的形式,記述一個80後作家失戀後的短期出家經歷,講述受傷的心如何治療,告訴你什麼是愛情。是一部結合著失戀感受、個人旅行、人生往事,以及佛家哲理,來講述心靈療傷、進而取得上進、幸福生活的身心靈讀物。書稿的主題直擊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故事感人,富有哲理。在當前心理壓力大的情況,此書如同心靈雞湯,給人慰藉。
作者簡介
宋健強,雲南玉溪人,祖籍南京,現居北京。曾出版長篇小說《都市童話》、《紀憶》、《燎劍》,以及散文集《青春疼痛 過目就忘》、《正著成長 倒著回憶》、電視散文集《過耳隨聽》等多部,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等多個獎項。歷任中國少年作家學會副主席、北京大學青年作家班輔導作家兼《北大青年作家》責任編輯、中國青少年文學藝術家協會、中國當代青少年作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會長等職。
圖書目錄
序:觸摸靈魂
香港版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台灣版序:當下解脫
北京中秋: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西安:瘋狂虐心第三天
埋藏的時光:平行線與旋轉木馬
鄭州:夜入禪宗祖庭少林寺
立雪亭下:未人禪堂,先人魔障
再回西安:奔向終南山
華嚴祖庭:瓦礫中的千年圭峰寺
置換痛苦:花開花落兩不知
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剃度記
出家翌日:心裡一片荒蕪
廢墟度日:騙不了的自己
懺悔無門:拿什麼拯救我
回頭太難:情若不斷,如何遺忘
情愛欲:春夢,了無痕
關於成長:我試圖理解的
月若無恨:相見不如懷念
默念:當愛情缺席的時候
夜太黑:崩潰後的苟延殘喘
救贖:吾乃乞天下人憐者
自我救贖: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重慶十日:夢裡的前世今生
終南山上寫給她:點點滴滴都是你
寫給親愛的自己:天快亮了!
活在當下:吃苦便是療苦
寫給爸媽:既是冤家就解了吧
反觀自己:如果是我先放棄
友情的影子:寫給今生遇見的朋友
華山論道:陰陽太極與正負能量
原諒自己,原諒黑暗的日子
了凡四訓:改造命運的秘訣
維摩詰經:從痴有愛,則我病生
該忘的人定:覓心了不可得
過去式:倉央嘉措的“音律之海”
少林參禪:臨濟棒喝,破參開悟——寫給國際漢傳佛教學會的禪修報告
悟後起修:玄奘白馬初祖庵
廣參實修:朝拜佛教七宗祖庭
合掌刺青:一切法得成於忍
寫給未來:這個世界會好嗎?
圓滿佛七:我若再來,必腳踏蓮花
附錄:時光在每個人心裡留下的疤
健強故堅強(延理師父,美國少林文化基金會秘書長)
心安是歸處(慈燈師父,新加坡佛學院歸來)
海峽對岸的牽掛(乾爸,原台灣皇冠出版社總經理)
君子以自強不息(惠慧老師,海南某大學教授)
健強這個孩子(乾媽,雲南某研究會辦公室主任)
善良的力量(金玉,某航空公司乘務長)
修行在路上(雅君,上海某報社記者)
未知藝術家(墨兒,中央戲劇學院研究生)
聽說愛情回來過(婷兒,陝西某電台主播)
十年,兩茫茫(雨兒,廣西某雜誌社編輯)
畫一個句號(子康,外交部駐象牙海岸工作人員)
後記
問佛: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宋健強
序言
假如,你的心裡正在遭受著無邊的煩惱、不安的焦慮、失戀的無奈、無盡的沮喪、揪心的內疚、無名的惱怒、灰暗的憂鬱,甚至即將陷入無邊無際的痛苦和絕望……那么,《帶疤修行》這本書正是你需要的。
《帶疤修行》不是要讀,而是要品。宋健強的文字如果拋開浸染著的佛教氣息,就像一首生命綻放的詩。他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將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變成紙上的立體雕塑。
“人生不就是一場大戲嗎?演好了,戲落幕的時候有人給你拍手鼓掌,演砸了,戲還不到落幕就會被轟下台去,觀眾就會離場而去……”何其簡單的感悟,何其生動的說明。生命還可以再簡單一些嗎?當然,透過宋健強的文字,你可以將複雜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將所有的心看得明明白白,將自己的生命領悟得透透徹徹。你可以將作者看成自己心靈的好朋友,因為你將從他那裡得到愛的衛護和智慧的啟迪,你將會因為靠近他而忘卻煩惱和憂傷。
讀宋健強的《帶疤修行》,常常會忘記他是這本書的作者,而是更願意把他當作一位朋友。猶記得2010年夏天,宋健強率大陸青少年作家訪台進行文化交流,到達台北的第一天便與我的老友楊貴麟先生拜訪了我,並將他的長篇小說《燎劍》贈送給我。
我對這位年輕後生的印象便是從這時候開始清晰的,以前只是聽我的那位老友及其夫人常常提起,說宋健強是他們在大陸結識的一位青年才俊,深交後把他當成兒子一樣來對待。於是,宋健強在我的腦海里就有了模糊的印象,直到面見其真人,禮貌、謙遜、大方、儒雅,我才知道老友口中的“才俊”二字所言非虛。
後來,我開始閱讀這本《燎劍》。起初看到《燎劍》這個書名時還以為是一本武俠小說,於是興致勃勃地就看起來。看了開頭後才知道這並非武俠,繼續看下去,誰知看了一半後就不能釋手了,這本書有種吸引著我一定要看完的力量。其實宋健強寫的《燎劍》不是一部武俠小說,也並非一般的言情小說,姑且稱它為“佛理小說”。在這部小說里,“俠”無所不在,文也可以“俠”,儒也可以“俠”,關鍵是要有頂天立地的“立人之心”,非“武”不“俠”的觀念必須要改正,比如宋健強在《燎劍》里講到的那些佛經道理,無不是“俠”義開懷、令人生悟之言。
而今再次收到宋健強的新作《帶疤修行》,並誠邀我為其作序。捧讀宋健強先生的新作《帶疤修行》,有如漫步在潺潺流淌的溪水旁,聽他細聲細語地訴說著人生的無常,愛情的得失;又如徜徉在清香四溢的花圃中,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這香氣中凝結著佛學的空靈、道學的灑脫、儒學的仁愛,沁人心肺,在肚腹中形成不可抗拒的狂飆,把原來盤踞在肚腹中的濁氣、雜氣、業障氣蕩滌得無影無蹤……
這佛、道、儒文化,其實就是中華文化的根,海峽兩岸,同根同種。我曾說過,文化是流水,揮刀是斬不斷的;文化是春風,再快的剪刀也剪不掉。中華傳統文化昭昭如日月,當我們看到流雲、看到清晨,就看到祖宗的臉。文化入,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文化人應擔負更大的創作責任。宋健強在《帶疤修行》里折射的哲學思想,正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讀罷《帶疤修行》,掩卷沉思,就像上了一堂人生的教育課。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人該怎樣棄惡揚善?該怎樣直面慘澹的人生?……諸多問題,在《帶疤修行》中都能找到答案。《帶疤修行》通篇都用佛理貫穿,但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把深奧的佛理與現實的人生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故事中講佛理,用佛理作故事的靈魂,使讀者在聽故事時潛移默化地受到佛的教化,淨化了心靈,導人向善。
從《帶疤修行》中還可以看到,健強極致地將內心剖析出來,以此來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喚起讀者的共鳴。這樣裸露的心理描寫,把人物內心的猶疑、多慮揭露出來,極易感動讀者,使讀者感同身受,足見他寫作功底的深厚。
而讀《帶疤修行》的感同身受之處便在於:因為真愛過,因為痴情過。
痴情,是你不在身邊,而我望著星空不眠不休;是你不在身邊,我仍把每件事情做好,等你歸來;是你不在身邊,我把眼淚藏起,怕上天作弄我,讓我離你更遠;是你說了不愛我,我就把感情殺了,絕不允許它變心。
從《帶疤修行》這部書里,我讀到的是作者宋健強的那種“痴情”。這是每一個“痴”過的人才會有的“清”……如果痴情是一種病,那我們多多少少都曾病過。病過之後,要麽醒悟,要麽麻木。
從表面上看來,《帶疤修行》的語言表述是很獨到的,總是娓娓道來,不溫不火,沒有大的跌宕起伏,但在樸實語言的背後,卻潛藏深不可測的道理,為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這就需要讀者去細細品味了。還有,書中有大量的對白和獨白,有問有答,上下句之間銜接很緊湊,有時還出現問東說西,避其話鋒,轉彎回答。這樣的對白或獨白常使讀者初看時如墜雲里霧中,待思考過後,才如撥雲見日,恍然大悟。
這恍然大悟究竟悟到了什麼?《帶疤修行》已經告訴我們了!——“人生原本就是一場修行,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生活與修行,不能貪求,亦不能飽足。破參其實破的就是自我的執著和欲望,開悟其實開的就是自己的勇氣和心量。”
宋健強用他短期的出家修行,是讓我們給自己一些時間,創造一個寂寞的機會,收回自己流放的目光,好好回望自己走過的路,想想這些年來,自己的心是怎樣流淌的?當感受到周圍的一切都靜止或是消失的時候,卸下所有的回憶和期待,發現自己再也不想要任何東西時,那一刻會沒有任何負累,會是一種當下的解脫。 當下解脫,此感是為序。
歲次甲午年立秋於台北
名人推薦
我以為小鳥飛不過滄海,是因為小鳥沒有飛過滄海的勇氣。十年以後我才發現,不是小烏飛不過去,而是滄海的那一頭早已沒有了等待。
——柏拉圖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倉央嘉措
讓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讓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覺。感情隨著時間沉澱,感覺隨著時間消失。終究是不同的物種,所以,誰又能明白誰的深愛,誰又能理解誰的離開。
——徐志摩
兩個人要想在一起久一點,就要悟,就要忍,互相悟,互相忍,悟愛情的本原面目,忍生活的是是非非,只有這樣,愛才會長一些。
——葉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