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不走的處方》是乾亞群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12月。
《帶不走的處方》以一名鄉村婦產科醫生的視角聚焦20世紀80年代女人的孕育史。《帶不走的處方》可納入成長故事譜系,模式是:融入了,離開了,兩點一線,之間的過程是成長。留下的是“處方”,帶走的是成熟。而且,每一章(篇)都獨立成篇,由第一人稱的敘述者兼親歷者貫穿全書,串起各種物事,猶如串珠成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帶不走的處方
- 作者:乾亞群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19萬字
- 首版時間:2020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帶不走的處方》集合了35篇散文,形式上,單獨成文,講述了一個個完整的故事;內容上,既有相互關聯之處,又可以切換成章。《帶不走的處方》以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視角,見證鎮上孕育那些事和那些人,打量孕育中的人性,洞見女人命運的幽微,探尋到女性人生的起伏與悲歡,她們的故事引渡著作者的精神世界,她們有時是病人,有時是產婦,有時是朋友,不同的角色在作者的生活里疊加、替換、交錯,從而拉升作者對生活的感知。同時,作者也直面了自己的徘徊與彷徨。
作品目錄
一件借來的白大褂 紅卡 拆線 一個人的夜晚 意外 電影院的門 合谷 寫作是另一場孕育 紫雲英 | 尾隨時光 給春天一個郵戳 看一副牌打完 被勸進來的病人 因為一棵桃樹 暗房 信 五腳鼠 落地時辰 | 斷橋 末腳位 環形 劉老師和他的雄鴨 門診貼 拖拉機的叫聲 角色 風中呼嘯的娘 偏方 | 氣味 文友 風掌握生長秘密 半路無門 電話機 不能去的舞廳 瘢痕 大年三十熄燈 後記 |
作品鑑賞
《帶不走的處方》由“我”貫穿,以衛生院為中心,穿起了鎮域範圍物事,展開了“鄉村敘事”,有環境的氣氛,有生活的氣息。表面看,許多物事與醫院無關,但總會牽扯出醫療,引發出“孕育”。也可見,“我”的視野逐漸打開、接納。一棵茶花樹,一棵楝樹,一棵桃樹,一棵梨樹,一個老南瓜,一片油菜花,一根豆莢,甚至,一個稻草人,一條機耕路,一片雪花,不經意間跟“孕育”連線上了。作品不僅僅限於節育、懷孕、分娩的生理層面上展開敘述,更在乎顯示鄉村生活的肌理質地和文化心理。這種鄉村經驗的回憶,表現出作者審美的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乾亞群記下了相處、接近的那些小人物,包括門衛、清潔工,要是不記,那些平常百姓就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這就是文學的價值與源頭。
在該書中,作者的視角基本圍繞著孕與育兩個基本元素,前者如《暗房》,後者如《門診貼》。正如作者所言:“醫生的視角是命運與人性的最佳取景鏡頭,除了接近高尚與純真,也靠近卑微與渺小,以及痛苦與無奈。”作者有過從醫經歷。正如她在後記中所寫:“我把它視為人生最重要的歷程。這不僅僅是我青春的開始,也是我體驗生命的渡口。”那段時間,她見證了小鎮婦女的孕育史,見證了她們的運氣,也見證了她們在孕與育中疼痛、窘迫、掙扎以及羞怯的表現。作者還把孕育寫進了日常。《帶不走的處方》採用了碎片化的微小敘事方法,用細節撐起故事,進而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被勸進來的病人》一文雖然篇幅不是很長,但將集市場景穿插進就醫畫面,將集市上濃郁的生活氣息融入醫院環境,新穎獨特,細緻真實,還多角度地刻畫了和藹的童醫生、熱心耿直的阿德、淡泊自在的擺書攤的老頭以及趕集求醫的村民,眾多人物形象共同組成了一幅鄉村生活畫卷,也描繪出充滿活力、和諧自然的鄉村風貌。
文章貴在用情,有了真情,就有了分量。作者散文中尤其吸引人的、讓人回味的部分,是閃耀著個性光輝的真實情感和內心體驗。在《風中呼嘯的娘》中,她為那個全身近乎裸著的瘋婆娘之死難過。在《文友》中,她為海燕的單純感到唏噓。當然,她也為菊嬸嬸和門衛老伯相濡以沫的愛情感到欣慰。儘管菊嬸嬸曾服用一種中藥,導致閉經,終身未育,但門衛老伯與她一直恩愛如初。作者說:“我早已開始用電腦寫作。可寫這本集子時,我大多時候還是用筆寫。我感覺自己匍匐於筆尖,只有這種情緒,才能支撐起那些人和事。”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11月,該書獲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2018—2020)。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帶不走的處方》 | 2020年12月 | 寧波出版社 | 978-7-5526-4127-1 |
作者簡介
乾亞群,女,1972年9月出生,中國作協會員,寧波作協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給燕子留個門》《梯子的眼睛》《指上的村莊》《樹跟鳥跑了》《帶不走的處方》等。散文常見於《散文》《散文選刊》《作家雜誌》《上海文學》《天涯》《美文》等。曾獲得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首屆三毛散文獎、第七屆冰心散文獎、儲吉旺文學優秀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