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一門學問回中國:盜火者嚴復

帶一門學問回中國:盜火者嚴復

《帶一門學問回中國:盜火者嚴復》簡介:嚴復(1854年—1921年),字幾道,名傳初、又陵,後改名復。福州人,馬尾船政後學堂畢業後留學英國格林尼次海軍大學,回國後先後在馬尾船政學堂、北洋水師學堂任教,光緒十八年(1892年)以“選用道員”四品銜,升為水師學堂總辦。“甲午戰爭”後,鑒於清政府的腐敗,致力於翻譯英國哲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警醒國人奮發圖強,一時風靡全國,被推為“中國西學第一人”。嚴復還有《支那教案論》、《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名學》、《社會通銓》、《法意》、《名學淺說》、《中國教育議》等十餘部譯著的《辟韓》、《上光緒皇帝書》等大量著作,參加維新改革活動。《帶一門學問回中國:盜火者嚴復》為我們講述的就是他的人生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帶一門學問回中國:盜火者嚴復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頁數:283頁
  • 開本:16
  • 定價:36.00
  • 作者:李新宇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1066277, 9787201066271
  • 品牌:天津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帶一門學問回中國:盜火者嚴復》:他被推為“中國西學第一人”,他把進化論帶到中國,並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世界觀

作者簡介

李新宇,男,山東青州人,生於1955年2月,1978年考入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先後任教於曲阜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同時涉及20世紀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大夢誰先覺》、《愧對魯迅》、《走過荒原》、《魯迅的選擇》、《吶喊點評》、《愛神的重塑》、《中國當代詩歌藝術演變史》、《中國當代詩歌潮流》、與人合作出版有《新時期小說的文化選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判》、《水滸傳》《三國演義》批判,主編有《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中國當代小說發展史》、《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留學:面對另一個世界
一、從福州啟程
二、最初的留學生
三、知遇郭嵩燾:
四、對“西學”的認識和接納

第二章 海軍教習的悲歡
一、回國之後
二、任職情況
三、仕途不暢之謎
四、難圓的科舉夢
五、嚴復與李鴻章
六、甲午戰爭中的海軍教習

第三章 言論(上):警世雄文
一、戰爭留下的疑問
二、認識千古未有之變局
三、尋求富強之路
四、批判專制傳統
五、認識“政教之非”
六、帝國黃昏“醒者”譜系裡的嚴復

第四章 言論(下):維新的另一路徑
一、獨樹一幟的《國聞報》
二、嚴復與“康黨”
三、《擬上皇帝書》
四、“未及用”的“新黨”?
五、批判“中體西用

第五章 譯述(上):天演論旋風
一、走向翻譯
二、”譯“與”做
三、《天演論》帶來了什麼
四、知識界的“天演論旋風

第六章 譯述(中):自由理念
一、《原富》:傳播西方經濟思想
二、《群己權界論》:試向國人說自由
三、《法意》:介紹西方法理

第七章 譯述(下):社會政治及其他
一、”群學“中的”修齊治平
二、為什麼翻譯《社會通詮》
三、未完成的“名學”譯述

第八章 教育:理念與實踐
一、見解與主張
二、主持復旦公學
三、安徽高等學堂監督
四、從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到北大校長

第九章 政治舞台上的身影
一、“中國國會”副會長
二、革命到來之際
三、復辟罪魁?
四、嚴復與袁世凱

第十章 盜火者“滅火”之謎
一、變與不變之間
二、現實感受與傳統拘牽
三、英國經驗與斯賓塞學說
四、知識:西學與中學的先後
五、嚴復和他的朋友們
後記

文摘

嚴復是最初的官派留歐學生。
說起中國的官派留學,應該從容閎說起。作為最早畢業於美國大學的中國人,他被稱為“中國留學第一人”。同時,談論中國的留學史,更不能不說到容閎,因為他一生最主要的事業,就是促成120名幼童赴美留學,他因此而被稱做“中國留學生之父”。說起嚴復的留學,其實也與容閎推動的幼童留美有關。是派幼童留美的事啟發了沈葆楨,才有了派員出洋學海軍的動議,最後才有了嚴復等人的留學歐洲。
容閎(1828-1912),字達萌,號純甫,生於廣東香山縣南屏鎮(今屬珠海市)。幼年家境貧寒無錢讀書,只能到澳門英國傳教士辦的教會學堂就讀。1841年又人美國人布朗(Rev.s.R.Brpwn)主持的瑪禮遜學校(Morrison Schoo1)。1842年該校遷往香港,容閎又跟隨學校到了香港。正是這樣的經歷,容閎接受的教育與中國傳統教育大不相同,而且最先走上了留學之路。
1846年冬,布朗因健康原因要歸國休假。臨行前他向學生宣布:願意帶3~5名學生赴美留學。與此同時,他已經與香港基督教會的幾名教友談妥,由他們為學生提供兩年的留學經費,並為學生的父母提供贍養費。讓布朗沒有想到的是,宣布這個訊息之後,四十多名中國學生竟然全都默然無聲,最後只有容閎、黃勝和黃寬三人表示願意跟隨校長到美國留學。容閎的父母開始也憂心忡忡,是在容閎的說服之下才同意的。之所以如此,其實並不奇怪。當時國人對海外幾乎茫然無知,民間廣泛流傳著有關外國人的種種駭人傳說,比如,中國小孩到了海外,要被剝皮,換上狗皮或者猴子皮,然後拿去展覽和表演,等等。
容閎等人之所以有勇氣,一是因為他們已在洋人的學校里學習多年,知道民間關於洋人虐待孩子或拿孩子做實驗的說法實屬荒誕不經。二是為了學點新的技藝,以便將來養家餬口。儘管他們知道,那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但他們還是決定到美國去。容閎後來回憶說:“予等留美期內,不獨經費有著,即父母等亦至少得二年之養贍。既惠我身,又及我族,仁人君子之用心,可謂至矣。”①直到晚年,容閎仍然牢牢記著那些資助他出國留學的人。

後記

寫這本書完全在計畫之外。它是紹東兄布置的一篇命題作文。
愉快地接受這個任務,是因為過去20年對百年中國知識分子的考察和清理使我對嚴復略有所知,覺得不妨展開這個個案。然而,困難也是知道的:關於嚴復的著作已經不少,光是“傳”與“評傳”就有若干種。在這種情況下,我有什麼理由再寫一本呢?或者說,我又能增加哪些新東西呢?學界喜歡談論突破和創新,比如給博士論文或什麼課題結項寫評語,是一定要尋找創新之處的。但說句老實話,有意義的突破和創新談何容易!比如對嚴復的研究,從周振甫、王栻等老前輩,到眼下的一批中青年學者,各自都做了許多深入細緻的工作。如果把這種工作比作開礦的話,完全可以說:這裡已經沒有多少未開墾的層面。那么,這工作就像進入一個別人反覆挖過的舊礦洞,只能是重複開採。
好在紹東兄給的是這樣的命題:叢書題為“帶一門學問回中國”,這一本是《盜火者嚴復》。命題作文有省力之處,就是不必為選題費心思,也無須為之徘徊和猶豫。尤其讓我高興的是,這樣一個好題目,竟然真的沒人寫過!
寫這本書並不奢望對嚴復進行全面研究,而是著力把作為盜火者的嚴復描述出來。他是如何走上盜火之路的,又是如何盜火的,他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他的選擇到底怎么樣,這是我首先關注的。鑒於已有論著如林,為了顯示一點獨特之處,寫作中有這樣幾點追求:
一是文本細讀。嚴復的著作與我們已經相距百年。在這期間,中國的書面語經歷了從文言到白話的轉變,造成了我們與嚴復之間的語言障礙。同時,一般的著作大多追求某種深度,因而即使是厚厚的大部頭,讀完後也常常是並不清楚嚴復的完整面目。尤其是嚴復的文章和譯著,到底傳播了什麼?大而化之的概括,或者為我所用的提取,都不利於完整了解嚴復的形象。本書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力求內容具體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