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酉民,1957年生於陝西長安,男,漢族。現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管理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MBA學院常務副院長。1974年高中畢業返鄉,1977年考入陝西機械學院物理師資班,1982年獲學士學位,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學獲系統工程碩士學位,1987年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工程博士學位,1988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2年再次破格晉升教授,1993年成為我國管理工程領域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曾多次赴加拿大、新加坡、美國、日本、葡萄牙、瑞典、英國、法國等歐洲多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合作研究和講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席酉民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務: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榮譽獎勵
2. 群體決策過程、組織、行為及支持系統的綜合研究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第一完成人
3. 管理與管理研究的體系與方法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 第一完成人
4. 基礎學科發展預測和評價系統的綜合研究 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6 第四完成人
5. 三峽工程經濟評價研究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2 無排名
6. 三峽工程評價、決策、決策支持系統研究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2 第一完成人
7. 和諧理論與戰略研究方法論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9 第一完成人
8. 三峽工程綜合評價與決策分析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7 第二完成人
(二)綜合獎勵:
1. 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人事部 1997
2. 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國家教委,人事部 1997
3. 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管理科學) 團中央,中組部,國家科委,人事部 1996
4. 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科協 1992
5. 政府特殊津貼 國務院 1992
6. 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 1991
7. 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 1990
研究方向
一、和諧理論、和諧管理理論簡介
為了應對多變環境下的複雜管理問題,提出了和諧管理理論。針對當前組織日益網路化與層級模糊化的特點,以和諧管理理論為指導,提出了作為複雜網路描述和分析工具的“立體多核網路模型”;同時,鑒於領導及高層領導團隊在戰略決策及戰略執行中的重要作用,系統研究了其應對複雜管理問題的作用機制,進一步深化和推動了和諧管理理論的發展。
(一)和諧管理理論的提出與發展
提出了針對複雜系統運行、控制和演化的“和諧理論”,以“和”的環境誘導與“諧”的最佳化設計“雙規則”處理傳統管理模式難以應對的複雜管理問題,編制了相應的診斷分析軟體,進行了實際分析。並逐步發展出以“和諧主題”、“和則”、“諧則”、“和諧耦合”為核心概念的和諧管理理論體系。
和諧管理理論主張組織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圍繞和諧主題,以設計最佳化的控制機制和能動致變的演化機制及其互動耦合為手段來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其中,“和諧主題”指組織在特定的發展時期和情境下,為實現其使命和願景,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或要完成的核心任務;“和則”主要著眼於不確定性的消減和利用,通過激發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形成能動致變的演化機制。管理者可通過和則的運用(通過影響組織成員認知、情感、行為的政策、文化、管理模式等),誘導其表現出符合組織期望的行為;“諧則”主要著眼於相對確定性下的理性設計,通過事先安排好組織成員的行為路線以形成設計最佳化的控制機制。管理者可以通過諧則的運用(利用制度、流程、結構等方面的理性設計),實現組織投入要素的協調匹配、動態調適和整體最佳化;“和諧耦合機制”主要著眼於問題導向下通過人、物互動過程來實現協同增效的組織目的,體現了雙規則圍繞主題在不同條件下、不同層次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及系統湧現特性。領導者和管理者可通過和諧耦合機制(通過演化過程中的組織學習機制和手段),實現組織在目的導向下的系統協同和適應性演化。
(二)“立體多核網路模型”的提出與發展
針對當前組織日益網路化與層級模糊化的特點,提出了網路組織“核”和“核度”的概念,建立了反映現實組織網路隱性層級結構特點的“立體多核網路模型”,作為“複雜網路”描述和分析工具之一。其中“核”代表在立體網路中,具有吸聚、支配和協調其他節點功能,並且因其被去掉或遭受破壞而使網路的局部或整體遭受衰變或瓦解的活性節點;“核度”指立體網路中核的拓撲勢的測度,是反映“核”在網路中所起作用和功能的評價指標;而“立體多核網路”是由對網路功能起不同重要作用的動態節點依據其相互作用關係構成的多層級的立體空間系統。
“立體多核網路模型”體現了新型網路組織結構中要素多樣性、關係多樣性、動態特性和層次交錯性等方面在內的複雜特性,以及網路中各節點的異質性和差異性,為網路系統和組織行為的分析提供了更為深刻和逼近現實的描述和分析工具。現已將“立體多核網路”及“多重聯繫的複雜網路”思想運用在網路組織隱性層級結構仿真模擬、產業集群網路核心企業分析、知識網路與知識轉移、團隊內部互動行為分析等理論研究方面來分析不同網路組織的統計特性以及存在的局部互動和全局演化與湧現的動力學特性。
(三)基於和諧管理理論的領導及領導團隊研究
基於和諧管理理論,較為系統地研究了領導及高層領導團隊(top management team, TMT)在戰略決策及戰略執行中的作用。相關研究集中於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研究了領導在戰略決策與和諧主題辨識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內在認知機制。探討了在組織環境複雜多變、組織要素間關係因果鏈不清晰的情況下領導及組織如何應變的管理難題,基於國內外關於領導理論及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發現了選擇性注意機制在戰略決策及和諧主題辨識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並從領導的角度剖析了在管理實踐中影響戰略決策及和諧主題判定的主要因素。
第二,研究了領導在雙規則耦合機制中的駕馭能力及其作用機制。分析了領導(企業家)在應對和處理不確定性與複雜性中的重要地位,探討了領導在組織適應性演化和學習過程中所發揮的駕馭能力及其作用機制,對領導駕馭力與雙規則耦合應變機制間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研究,並正在展開相關的實證研究。
第三,在高層管理團隊特性及組織戰略變革方面,初步探討了高層管理團隊成員個體特性的不同組合方式與組織戰略變革(strategic change, strategic shift)間的關係,對TMT成員的人口統計學特性(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及深層(underlying)特性(如心理、領導風格、信任關係、能力、需求與動機等)的組合方式對戰略變革及和諧主題轉換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的理論研究,並正在展開進一步的實證研究。
現已運用和諧管理理論對能源(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陝西能源、陝西電力、義馬煤業、大亞灣核電站、華電國際)、電器(海爾、方太)、食品(青啤)、服裝(偉志、班博)、貿易(邁科)、礦產(金堆城鉬業)、地產(榮華、立豐)、科技產業(西安交大產業集團)、研究院所(航天618所)等不同行業的典型組織進行了深度案例研究,目前正在進行覆蓋數百家企業的實證研究。在該領域,發表了系列論文,出版了《和諧理論與戰略》、《和諧理論》、《和諧管理理論》、《和諧管理理論研究》、《和諧管理理論案例及套用》及《管理研究》等專著。以和諧管理理論為核心的研究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優秀創新研究群體基金:複雜多變環境下組織變革與管理創新研究(No:70121001)的連續資助。其中,“和諧理論與戰略研究方法論”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諧理論與戰略》獲“光明杯全國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獎”,“管理與管理研究的體系和方法”獲教育部提名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在企業理論與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研究與創新成果簡介
圍繞企業改革與企業管理,對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管理及治理的內在機理、組織架構及決策過程改進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中國轉型經濟時期的企業理論研究。
(一)國企改革與企業理論研究與創新
在國企改革與理論創新方面,分析了西方企業理論在中國情境下的局限性,指出了中國國有企業所存在的“不對等契約關係”等眾多問題之源,提出了“委託—代理循環”概念,研究了國有企業的性質及管理難題、委託—代理關係中的信息價值及管理者動力問題、不對等契約關係、軟法制環境制約、腐敗與串謀、企業治理結構及其管理模式、上市公司治理的實證分析、企業和諧管理機制等問題。在該領域,發表了系列論文,出版了《公司治理》(主編)、《公司治理與國有企業改革》(合著)、《戰略研究理論與企業戰略》(專著,獲“國家教委首屆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獎”)等著作。另外,《Agency Cost,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獲中加管理教育項目NSP研究獎(1994);《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Go: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rial Behavior of Chinese SOEs》獲中加管理教育項目NSP優秀論文(1995)。
(二)企業集團管理的理論、模式與政策研究
在現代企業組織結構及企業集團管理方面,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企業集團組織、發展與協調管理的理論、模式和政策研究”的資助下,對企業集團的形成、演變、發展及管理控制模式的比較、企業集團發展的制度環境與政策、企業集團的治理與管理模式、企業集團人力資本管理、企業集團信息管理與財務控制、企業集團競爭力及綜合評估、跨國企業集團的管理與控制、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集團管理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關於企業集團組織、發展與協調管理的系統認識,並探索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改革、企業重組和發展企業集團的基本模式,得出了在這些方面的相關政策建議。在該方面主編出版了“企業集團管理叢書”(共9本),在國內外期刊及學術會議上發表了系列學術文章,產生了10餘篇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企業集團組織、發展與協調管理的理論、模式和政策研究”成果獲西安交通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上述重點項目工作的基礎上,申請人圍繞企業集團的治理與管理有關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例如:
第一,轉型經濟下企業集團在彌補國有企業所有權缺失及提升企業績效上的作用研究。基於國際上著名的制度缺失(institutional voids)理論,提出了制度缺失的一個下層概念——所有權缺失(ownership voids),並結合產權理論及基於制度的觀點,利用中國1119個國有上市公司的調研數據探討了在轉型經濟中,企業集團作為一種治理架構所起到的彌補所有權缺失、提升企業績效的作用。研究發現,轉型經濟中國有資產產權的不清晰導致了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的所有權缺失問題,而企業集團這種治理架構恰好替代性地彌補了這一問題,企業集團架構與國有產權間的互動對轉型經濟中國有企業績效的提示起到了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
第二,關於附屬於企業集團上市公司績效特徵的比較研究。以中國組建和發展企業集團的制度環境和中國股票市場的特點為背景,對附屬於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和非附屬於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進行了比較研究。運用我國1998-2003年製造業上市公司的實際數據進行了實證性探討,得到了附屬於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績效優於非附屬於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績效、在缺乏完善的外部控制機制的情況下企業集團在監督和控制上市公司及維持上市公司績效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等一系列研究結論。
第三,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結構、關聯併購及其績效影響研究。基於上市公司年報及CSMAR資料庫中的數據,利用實證研究方法對控制權結構與上市公司關聯併購行為間的關係、關聯併購行為產生的原因和動機以及關聯併購給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等三個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與探討。研究發現,附屬於集團公司的上市公司更傾向於關聯併購行為;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與關聯併購行為負相關;第一大股東投票權指數越大即基於博弈的控制權越大關聯併購行為越少;第二大股東投票權指數越大,關聯併購行為越多;不滿足配股要求的支持型關聯併購績效有明顯改善,滿足配股要求的掏空型關聯併購績效變化不顯著;加強主業的支持型關聯併購的在事件發生前後一年的績效有明顯改善,未加強主業的掏空型關聯併購在事件發生前後一年的績效有明顯下降。
(三)企業決策過程研究與創新
在團隊決策過程及決策改進與支持方面,主要研究了:第一,圍繞企業戰略決策過程中易發生的群體思維、極化、衝突等問題,重點從領導、高管團隊組成、群體行為特徵等方面揭示TMT構成多樣性、決策方式和程式等因素對團隊決策效率和效果的影響機理,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了理論支持。第二,根據“問題導向、環境依賴”的指導思路,提出了一套DSS研究與開發理論和技術路線,如用於DSS設計和決策分析的EMD模型;支持決策全過程的DSS體系;套用於DSS分析與設計的需求-供給-生產模型,以及一些具體的實現技術等,出版了專著《決策支持系統理論與實踐》。第三,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分析GSS實驗環境下群體互動過程的影響效果,設計開發了用於研究群體互動過程對群體決策偏好影響以及如何動態地集結群體偏好的GSS計算機支持系統,並進行了相應的實驗研究。2003年主持完成的“群體決策過程、組織、行為及其支持系統的綜合研究”項目獲得教育部提名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並發表了關於領導、高管團隊、群體行為、GSS等方面系列的理論與實證文章
三、大型工程決策與社會經濟系統發展戰略研究簡介
(一)大型工程決策研究
先後參與長江三峽工程綜合評價、經濟論證、決策分析研究近十年,主要從系統工程角度建立了綜合評價模型、動態投資經濟分析模型、多目標會話式決策分析模型等,對三峽工程建設可能的40多個方案進行了評價和決策分析;參加了國家科委組織的華中、華東電源點規劃研究,將三峽工程納入整個電源系統進行替代分析和規劃論證;作為綜合協調者參加了國家計委和國務院發展中心組織的鶯歌海海上氣田規劃決策研究;作為世界銀行中方專家參加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評價和論證等;作為陝西省和榆林地區政府特邀專家,參與陝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的規劃與研究;研究了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中的理論問題,提出在中國環境下最低價中標的擔保機制和“防護氣墊”的理論模型和操作程式;總結提出了大型工程決策的“法制化、科學化、民主化及適度透明度”的程式體系,建立了一套大型工程規劃、評價和決策研究的理論思想和模型方法體系,出版了專著《大型工程決策》。相關成果中,“三峽工程綜合評價與決策分析”於1987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三峽工程經濟評價研究”於1992年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三峽工程評價、決策與決策支持系統”於1992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黃河水系經濟運量研究”於1996年獲陝西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社會經濟系統發展戰略研究
基於工商管理學科相關理論,從不同層級和角度對社會經濟系統發展戰略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以項目為依託的相關研究包括國家軟科學項目“基於科技進步的西部開發戰略研究”,全國人大財經委的“國家稅收預測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政府如何管理企業:東亞模式”研究,“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策略及定量模擬分析”及“教育科研網CERNET及教育科研平台研究”等。另外,還為各級政府決策部門積極進言獻策,如研究提出“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及“政府如何管理企業”的有關建議,以專家建議形式提交到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的“關於大學校長選拔機制和程式的研究建議”、“關於大學管理的幾點思考”、“關於大學生服教師役的制度和建議”、“大學的治理難題和出路的建議”及“中外知名大學校長的比較研究”以及提交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關於改善政府管理環境的建議”和“民主監督政府公務員的體系建議”等。
同時,作為促進社會經濟系統發展相關努力的一部分,在學科建設及教學改革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所負責的“管理科學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及國家教育部21世紀教改工程重點項目“工商管理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等。基於重點項目“工商管理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出版了《新世紀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基於“管理科學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出版了《我國管理科學研究發展報告》。這些專著以管理環境分析為主線,結合國際趨勢和我國現狀探討了我國管理學科的發展,提出了21世紀初葉我國管理學科整體及工商管理類學科發展的方向、重點領域和相關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