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姑墩鑄銅遺址

師姑墩鑄銅遺址位於安徽省銅陵縣鐘鳴鎮,長江中下游三大古銅礦遺址內,長江幹流南面的衝擊平原區內,該區域以銅采冶為主,師姑墩遺址四周丘陵環繞與黃滸河直線距離兩公里。 該遺址方圓7500平方米左右,分四處分布,每個區域相鄰7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師姑墩鑄銅遺址
  • 位於:安徽省銅陵縣鐘鳴鎮
  • 年代: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時期
  • 方圓:7500平方米左右
該遺址群相對獨立於周邊遺址,發現有陶器及一批與青銅有關的器物和銅冶煉原料等。初步推斷師姑墩遺址為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時期。
先商遺存的意外發現。在這一遺址的地層之下,考古人員又意外發現了陶器等遺存,據初步推測,這些遺存的時間早到商代初期甚至更早,晚到商末周初。
根據師姑墩遺址出土了的一批與青銅有關的器物、冶煉原料、銅器、小武器等物品可以推斷,當時該區域已經有了相對完整的青銅冶鑄工藝。商代遺存陶片上的地層出現了銅煉渣,著名考古學家、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認為,這很可能是我國考古學屆第一次在長江南岸用科學的方法發現的鑄銅痕跡。
青銅考古的有益線索。據考古人員介紹,師姑墩遺址從遺址高度、堆積形態、模式、主體文化來看與安徽同類遺址相比基本屬中等偏大規模,證明銅陵在商代就已有人居住,由發現的銅礦料、燃料、銅渣等表明,該遺址涉及銅器冶鑄的各個環節。
在遺址下方意外發現一批商代遺存,至少證明銅陵早在商代已有居民了。這樣的一個普通村落的冶鑄是否具有普遍性,考古人員表示,該遺址與周邊30餘處類似地點相比具有獨特性,這樣可以承擔冶鑄造銅器的村落是否承擔著大區域內的冶鑄重任,還是同時期中國社會銅器冶鑄工藝都較為普及,這些為青銅考古提供的有益線索只有留待日後深入考證。
入選201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入圍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