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國瓷寓意,藝術賞析,傳統工藝,琺瑯彩,骨質瓷,設計師簡歷,
國瓷寓意
2014年11月10日,APEC國宴在奧運會場館“水立方”舉行,此次歡迎晚宴所使用的餐具,並不似以往國宴中使用的偏素色餐具,帝王黃的琺瑯彩瓷在國宴主桌上異常搶眼。據此次國宴餐具主創設計師之一莊志誠介紹,這套餐具是以《詩經》中詞句“和鸞雍雍萬福攸同”寓意為主題設計,專為APEC國宴而作,“和鸞是車馬上的鈴鐺,在設計的主體紋樣中為磬紋,寶磬是禮樂之器,有祝福之意。和鸞雍雍,萬福攸同,賓客至,同多福。”
藝術賞析
北京是皇城,“龍脈之地”,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其他國家(地區)領導人使用的主桌餐具上,顏色選用“帝王黃”,“能夠營造出一種中華的、典雅的,又有儀式感的氣氛”。
全套瓷器中有兩大件最吸引人注目。一個是“占地面積”最大的冷菜盤,是由方形的大底盤與圓形寶塔頂的蓋子組成,設計暗合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一說。其中,寶塔頂蓋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北京的天壇。據設計者莊志誠介紹,在中國傳統餐具中,並沒有使用“冷菜蓋”的習慣,而西餐則慣用金屬製作冷菜蓋。“是用陶瓷做的,因為冷菜蓋的體積很大,要做到弧面的精準,難度非常大。”
湯盅。湯盅的設計是所有餐具中最為複雜的,由里外4件獨立瓷具組合而成,製作過程要經過50多道工序。而餐具身上所使用的紋樣,則提取自古代官窯瓷器,“重新解構、重組,能讓它變得有時代感”。設計者將中國“如意”的概念運用到了餐具設計上,“包括毛巾托、筷架、椒鹽瓶、醬醋壺的托,都是如意的形狀”。
傳統工藝
琺瑯彩
琺瑯彩瓷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是一種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為“釉上彩之冠”,歷史上產量極少,僅見於清代康、雍、乾三朝,至今存世瓷器不過三、四百件。它是將西洋金屬胎畫琺瑯的琺瑯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成功創舉,有“彩瓷皇后”之美稱。琺瑯彩瓷從創燒到衰落全部由皇家壟斷不外傳,只局限於宮廷之中供皇室使用,屬宮廷御用瓷器。因而在歷代瓷器中,琺瑯彩瓷器造價最貴,藝術水平也最高,被譽為“官窯中的官窯”。
琺瑯彩盛於雍正、乾隆時,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徵。康熙朝琺瑯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瑯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瑯器。
骨質瓷
骨質瓷因其造型獨特、簡潔明快,質地潔白而細膩,長期以來一直是各國貴族用瓷,是唯一世界上公認的高檔瓷種。
骨質瓷產生於英國的一個高檔瓷種,發明於1789至1793年之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其“薄如紙、透如鏡、聲如磬、白如玉”,瓷質細膩通透,器型美觀典雅,彩面潤澤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點,成就了它潔白的質地和華貴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歷史上是宮廷專用品和貴族收藏之珍品,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受到不少買家的青睞,號稱“瓷器之王”。骨質瓷在經過一代代名匠之手後,逐漸成為世界陶瓷珍品。
骨質瓷是英國皇家專用瓷器,骨質瓷餐具不僅具有華美的外表,還具有維護人們健康的品質。骨質瓷是在傳統的陶瓷原料中添加了獸骨粉後燒制而成的,胎薄透亮,具有較大的韌性。骨質瓷是綠色陶瓷的代言,釉中彩骨質瓷是將畫面熔在高溫通明釉中,而且畫面不易磨損、不脫落,可當之無愧地稱為“健康陶瓷”。
骨質瓷用料考究,製作精細,標準嚴格,它的規整度、潔白度、透明度、熱穩定性等諸項理化指標均要求極高。骨質瓷各種中西餐具以其高質量、高格調、高品位成為各大星級賓館升級的必選用瓷。骨質瓷茶具,咖啡具家庭套具已成為各大小公司和豪富家庭的理想用具,更是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骨質瓷一躍成為中國國內高檔瓷消費的主導。
設計師簡歷
莊志誠:男,1987年10月出生,江蘇南京人,現為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主創設計師。27歲的莊志誠曾參與2014年上海亞信峰會國宴餐具設計和南京青奧會國宴餐具設計工作。2014年4月,他開始為APEC國宴餐具做設計方案,同包括來自瓷都景德鎮等地的設計師一起競選設計方案。最後,專為APEC國宴而作的帝王黃琺瑯彩瓷脫穎而出,成為國瓷藝術又一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