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大蠶蛾(帝王蛾)

烏桕大蠶蛾

帝王蛾一般指本詞條

烏桕大蠶蛾是鱗翅目大蠶蛾科的昆蟲,又名桕蠶、大烏桕蠶。體、翅紅褐色,前翅頂角顯著突出,前後翅的內線與外線白色;中室端部有較大的三角形透明斑,外緣黃褐色,並有較細的黑色波狀紋;頂角粉紅色,內側近前緣有半月形黑斑一塊,下方有紫紅色縱條;後翅內側棕黑色,並有黃褐色斑;外緣黃褐色,有黑色波紋端線。雌蛾觸角櫛齒狀,雄蛾觸角羽毛狀。

烏桕大蠶蛾分布於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在中國見於湖南、福建、江西、廣東、海南、貴州、廣西、雲南、台灣等地。棲息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夜晚趨光。主要寄主為烏桕、樟、柳、甘薯、狗尾草、蘋果、冬青等。植食性,取食寄主葉片。1年發生2代,以蛹越冬。4、5月及7、8月間見成蟲。

隨著環境的惡化,烏桕大蠶蛾棲息的範圍越來越小,再加上人類的過度捕捉,數量急劇減少。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活習性,主要寄主,人工養殖,養殖的意義,場地的選擇,苗圃地建立,寄主植物區,飼養室,越冬區,產卵交配區,飼料植物栽種,寄主植物育苗,寄主植物種植,幼蟲的飼養,蛹期的管理,地理分布,保護級別,相關事件,

簡介

烏桕大蠶蛾Attacus atlas(Linnaeus)又名桕蠶、大烏桕蠶,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分布於浙江、湖南及南方地區。幼蟲食葉為害烏桕、樟、冬青、楓、榆、栓皮櫟、合歡、柳、樺、小檗等林木。1年發生2代,以蛹越冬。4~5月及7~8月可見成蟲,成蟲體長約40毫米,翅展180~216毫米;末齡幼蟲體長100~120毫米(圖1-573至圖1-575)。

形態特徵

翅展180-210毫米。前翅頂角顯著突出,體翅赤褐色,前、後翅的內線和外線白色;內線的內側和外線的外側有紫紅色鑲邊及棕褐色線,中間夾雜有粉紅及白色鱗毛;中室端部有較大的三角形透明斑;外緣黃褐色並有較細的黑色波狀線;頂角粉紅色,近前緣有半月形黑斑一塊,下方土黃色並間有紫紅色縱條,黑斑與紫條間有鋸齒狀白色紋相連。後翅內側棕黑色,外緣黃褐色並有黑色波紋端線,內側有黃褐色斑,中間有赤褐色點。
被認為是全球最巨大的蛾。它的龐大翅膀最高紀錄有400平方厘米之廣,其前翅的最長長度亦足有25至30厘米。哥斯拉系列中的著名怪獸摩斯拉,就是以皇蛾作為原型。皇蛾展翅後的翅幅幾乎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雌性的體積普遍較雄性為巨(不過如果純粹計算翅幅的話,皇蛾仍屈居於有“白巫蛾”之稱的強喙夜蛾之下)。
皇蛾的英語名字是“Atlas moth”,可能源自希臘神話中提坦之一的阿特拉斯,亦可能是因為它的翅膀長得像地圖。而在香港,皇蛾又被稱為“蛇頭蛾”,原因是皇蛾的前翅末端部份,形態非常像蛇的頭部。
與一般天蠶蛾類相同,皇蛾的觸角是呈羽毛狀的。大部份皇蛾都以栗色為主色,身體呈三角形,前翅及後翅上都長著有黑色邊線的眼狀紋。關於皇蛾何以會擁有如此誇張而迷幻的翅膀,暫時尚未有明確的解釋,但相信這雙翅膀在某程度上有迴避獵食者的作用。皇蛾的身體有毛,與其翅膀相比之下顯得非常細小。皇蛾根據地理及亞種的分別而有著不同的體紋及顏色。雄性皇蛾的體型及翅膀均較雌性為小,然而其觸鬚卻比雌性皇蛾為寬闊及稠密。成蟲後的皇蛾口部器官會脫落,因此不能進食,它們僅靠幼蟲時代吸取在體內的剩餘脂肪維持生命,大概一至兩個星期後便會死去。

近種區別

烏桕大蠶蛾
甜菜夜蛾
枯球籮紋蛾
成蟲體長約40毫米,翅展180~216毫米
成蟲體長10~14毫米, 翅展25~30毫米
成蟲體長45~50毫米,翅展150~162毫米。
前翅頂角顯著突出,體翅赤褐色,前、後翅的內線和外線白色;內線的內側和外線的外側有紫紅色鑲邊及棕褐色線。
前翅外緣線由1列黑色三角形小斑組成,腎形紋與環紋均黃褐色。
體色黃褐。胸部背面黑色底,黃褐色邊線,腹部背面黑底黃褐邊線,背線顯著。
烏桕大蠶蛾(帝王蛾)
烏桕大蠶蛾
烏桕大蠶蛾(帝王蛾)
甜菜夜蛾成蟲
烏桕大蠶蛾(帝王蛾)
枯球籮紋蛾

生活習性

江西、福建每年發生兩代,成蟲在4、5月及7、8月間出現,以蛹在附著於寄主上的繭中過冬,成蟲產卵於主幹、枝條或葉片上,有時成堆,排列規則。
與一般大蠶蛾類相同,烏桕大蠶蛾的觸角是呈羽毛狀的。大部份都以栗色為主色,身體呈三角形,前翅及後翅上都長著有黑色邊線的眼狀紋。烏桕大蠶蛾的身體有毛,與其翅膀相比之下顯得非常細小。烏桕大蠶蛾根據地理及亞種的分別而有著不同的體紋及顏色。雄性體型及翅膀均較雌性為小,然而其觸鬚卻比雌性更為寬闊及稠密。成蟲後的皇蛾口部器官會脫落,因此不能進食,它們僅靠幼蟲時代吸取在體內的剩餘脂肪維持生命,大概一至兩個星期後便會死去。
雌性在性活動方面是被動的,它們會釋放強烈的性荷爾蒙以吸引雄性接近。雄性的羽狀觸鬚擁有敏銳的化學物質接收系統,即使遠在數公里之外,只要迎著順風,它們就能感應雌性所釋放的荷爾蒙。烏桕大蠶蛾普遍沒有穩定的飛行習性,因此雌性並不會在破蛹後飛得太遠,它們只會在附近觀察空氣的流動方向,找出一個滿意的棲身之所,以便傳播它們的荷爾蒙。
交配後的雌性每次生產一定數量的卵,每枚卵直徑僅有2.5毫米,它們會把卵藏於樹葉的陰暗面待其孕育。約兩周后,呈綠色的毛蟲出生,並盡情地啃食出生處的葉子。幼蟲的背部長有一列肌質的角刺,角刺上鋪著一層白色的蠟質。幼蟲約成長至12厘米長的時候,它便會開始在枯葉間結蛹。成蟲約於四周后破蛹而出。

主要寄主

烏桕、柳、大葉合歡小櫱甘薯狗尾草、蘋果、冬青樺木

人工養殖

養殖的意義

長期以來,中國對烏桕大蠶蛾的利用僅停留在對野生資源的粗放開發狀態上。由於棲息地的減少及環境的惡化,過度地捕捉,使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如果再不保護生境,不進行人工繁殖,任其不加限制地被大量捕殺,它們滅絕的時間已經為期不遠了。需要通過人工養殖、放歸自然的方式,使野外烏桕大蠶蛾的種群數量增加、復壯,從而達到保護和利用的目的。

場地的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地方。農村村民零散養殖則可利用自家閒散地或房前屋後空閒地進行。
養殖面積的大小應根據養殖能力的大小來確定,一般而言,小型的養殖場面積以1
300 - 2000㎡較為理想,由於烏桕大蠶蛾食量較大,對於有能力養殖的單位和個人而言,理論上土地面積越大越好。

苗圃地建立

主要用於寄主植物扦插或種子育苗,提供足夠的寄主植物種源。

寄主植物區

用於大面積烏桕大蠶蛾飼料植物的區域。烏桕大蠶蛾可食用的寄主植物較多,有高大的喬木如依蘭香、各類樟樹、柳樹以及中小型樹種如白蘭花、毛枝堅夾木等。因此在栽種這些寄主植物時應進行套種方式。

飼養室

用於幼蟲的日常飼養管理。室內放置飼養籠,用於集中飼養幼蟲的區域。飼養籠可用木框和不鏽鋼做成。

越冬區

主要用於冬季烏桕大蠶蛾蛹越冬,以能保持溫度和濕度為原則,最好能與飼養室在一起,以便於管理。

產卵交配區

在養殖場地用沙網建立封閉的籠舍,籠舍高度3 - 4m,面積20 - 30c㎡,以提供烏桕大蠶蛾成蟲交配產卵用。

飼料植物栽種

飼料對烏桕大蠶蛾的生存和繁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種植寄主植物是人工飼養的重要環節。

寄主植物育苗

烏桕大蠶蛾為雜食性昆蟲,其寄主植物多達20多種,在眾多的寄主植物中,以毛枝堅夾木、白蘭花等寄主植物最為理想,這是因為其萌芽性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易於種植。寄主苗木可採用種籽育苗和扦插育苗。採集寄主植物種籽或枝條,如用枝條繁殖的毛枝堅夾木和種籽繁殖的白蘭花,將它們播種或扦插在沙床中,為了移植方便也可用營養袋育苗。育苗後的沙床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以15 - 30℃,濕度60% - 80%為宜。並進行經常性澆水、施肥、拔草等管理。

寄主植物種植

當寄主植物苗生長穩定後,就可以出苗了。為了保持苗木的成活率,一般等到雨季來臨種植較為合適。為使養殖見效快,食源充足,一般提前栽種寄主植物。

幼蟲的飼養

當雌蛾交配後,即可將雌蛾放入乾淨空紙箱中,任其在紙箱內壁上產卵,卵產完後即將蛾體拿出紙箱。一般經過8 - 9d卵就自行孵化成幼蟲,此時應採集新鮮、潔淨,不帶雨水或露水的寄主嫩枝葉,將其插入盛滿清水的瓶中,並用小木棍或毛刷將剛孵化出來的幼蟲從紙箱中移到瓶上寄主植物枝葉上,然後將瓶置入飼養籠中飼養。飼養籠可用木條、紗網訂製,規格以60cm×70cm×80cm為宜。瓶內清水每天需更換1次,寄主食物投放視幼蟲啃食量來定,一般每天投食3次為宜。待幼蟲長到3個星期後,需將其移到簸箕、或用紗窗製作成的篩子上飼養。飼養的密度以每篩20條為宜。飼養中,每天應清理籠內或篩內糞便,保持清潔衛生,減少真菌和病毒侵襲。幼蟲長到40d左右,即將吐絲化蛹,此時應將準備化蛹的老熟幼蟲,單獨移入到其它飼養籠內,保持籠內安靜,避免其它蟲體的侵擾,採集寬大枝葉,供其吐絲化蛹。

蛹期的管理

西雙版納境內的烏桕大蠶蛾每年發生2代,成蟲4 - 5月及7 - 8月出現。4 - 5月這一代的烏桕大蠶蛾從蛹到成蟲羽化需15 - 20d,而7 - 8月這一代的烏桕大蠶蛾以蛹在附著於寄主上的繭中過冬,到第2年的4 - 5月成蟲羽化。做好蛹期保存管理是提高羽化率的關鍵。幼蟲化蛹後須用繩線將其綑紮成串,放置於通風、清潔的房屋內保存,為了避免寄生性昆蟲及老鼠、壁虎的侵襲,房屋的門窗套用紗網將其圍住。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 - 30℃為宜,同時為避免空氣太乾燥影響蛹的發育,每星期須用小型噴霧器向蛹體噴水2 - 3次,這樣可保持空氣中的濕度,促進蛹的發育和成蛾的羽化,以提高蛹的存活率

地理分布

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台灣,海南,雲南的墨江以及西雙版納景洪勐臘一帶均有零星分布;泰國,馬來群島,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出沒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森林。

保護級別

烏桕大蠶蛾被列入2000年8月1日國家林業局發布實施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

相關事件

在寧遠縣太平鎮曾發現烏桕大蠶蛾,足足有22厘米長。
烏桕大蠶蛾(帝王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