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謀臣劉伯溫》是一部由李浩白所著歷史小說, 重慶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簡介,
內容簡介
洪武元年(1368年)春,朱元璋親率大軍,御駕征討元頑頂*兒悍將王保保。丞相李善長與御史中丞劉伯溫,以一正一副兩位監國輔政大臣的身份留守應天府,輔佐太子朱標理政。
適逢大旱,數月不雨,江南百姓罹災,國中人心難安。而中書省都事、李善長的侄兒李彬卻因貪墨受賄巨額白銀,被人舉報到劉伯溫處。圍繞著這大明開國*一貪腐大案,劉伯溫與李善長、胡惟庸、陳寧等淮西朋黨展開了艱辛複雜的角力,誓將李彬明正典刑。在驅破胡虜、消弭天災、肅清綱紀等三大難題猝然齊襲而至之際,劉伯溫巧妙布局,苦心孤詣,上解朱元璋開基拓業、擊破王保保之大憂,中解淮西朋黨在李彬一案上處心積慮之掣肘,下解江南黎庶缺乏人力抗災之難處,推動尊法守法的觀念深入人心,並堅定地維護了司法公正和吏治廉明。
作者簡介
李浩白 重慶作家,新一代非虛構歷史讀物青年領軍人物,貫通文史哲,行文浩氣磅礴,著有《抗日援1592》(上下)、《司馬懿吃三國》(1-5)等暢銷作品。
目錄簡介
01李善長的侄兒攤上大案了
“小生豈敢在這等弊案上撒謊?他們做的這些貪贓不法之事,是後來被小生的知交好友、長洲縣的縣衙主簿穆興平知道了後才告訴小生的。”姚廣孝從衣袖中取出一卷狀紙,向劉基遞了過來,“這份狀紙里附有穆興平的證詞,他把整個事情的經過也寫得很詳細……而且,韓復禮的兒子韓通根本就不通文墨,愚鈍無比——先生可以將他召來一審便可辨清真偽虛實!”
02當官看來不好耍吶
夏輝越聽下去臉上表情越是嚴峻,“砰”地一掌將茶几重重一拍:“你這奸商!到了此時此刻,居然還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明目張胆地向本朝監察御史公然行賄收買!這是何等令人髮指!還不速速隨我等進京交代你的行賄買官之罪行!”
03不欺暗室,讓上門求情者自己下定決心
在經過書房門口之時,李善長心神恍惚,腳下的鞋子一下碰在了門坎上,險些弄得他一個趔趄。劉基急忙上前伸手將他扶住。李善長站定了身形,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有些複雜,嘴唇抽動了幾下,終究沒能吐出什麼字來。他“唉”了一聲,扭頭便去了。
“小生豈敢在這等弊案上撒謊?他們做的這些貪贓不法之事,是後來被小生的知交好友、長洲縣的縣衙主簿穆興平知道了後才告訴小生的。”姚廣孝從衣袖中取出一卷狀紙,向劉基遞了過來,“這份狀紙里附有穆興平的證詞,他把整個事情的經過也寫得很詳細……而且,韓復禮的兒子韓通根本就不通文墨,愚鈍無比——先生可以將他召來一審便可辨清真偽虛實!”
02當官看來不好耍吶
夏輝越聽下去臉上表情越是嚴峻,“砰”地一掌將茶几重重一拍:“你這奸商!到了此時此刻,居然還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明目張胆地向本朝監察御史公然行賄收買!這是何等令人髮指!還不速速隨我等進京交代你的行賄買官之罪行!”
03不欺暗室,讓上門求情者自己下定決心
在經過書房門口之時,李善長心神恍惚,腳下的鞋子一下碰在了門坎上,險些弄得他一個趔趄。劉基急忙上前伸手將他扶住。李善長站定了身形,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有些複雜,嘴唇抽動了幾下,終究沒能吐出什麼字來。他“唉”了一聲,扭頭便去了。
04拿對手的小動作,大做特做文章
“下官認為,這劉中丞拒不接受您這一番好意也就罷了——竟還代替中書省和太子殿下自作主張,要求把那么貴重的一塊‘雞血瑪瑙’轉賜給徐達元帥去賣自己的人情,這也太有些過份了!”胡惟庸一句接著一句層層逼進地說道,“他本是一個文臣,卻企圖擅自籠絡征伐在外的武將——這難道不是在為他自己謀取更大的權位而拉幫結派嗎?徐達元帥也是我們的淮西同鄉啊!劉中丞這是在挖我們淮西人的‘牆角’啊!”
05揣摩皇帝意圖,黑面判官看著辦
“陛下也為難吶!”劉基深深一嘆,抬頭望向北邊的天空,悠悠說道,“前方戰事正緊,能夠及時為北伐大軍供糧供餉才是頭等大事啊!這樣看來,三軍安危實是繫於中書省與李善長之手!陛下在此關頭豈會因小失大——為了一個區區的李彬而激怒李善長?他寫這道手詔,也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06朱元璋家訓:該正時才正,該邪時就邪
朱元璋捋了捋自己頜下的美髯,終於露出了這些天來難得一見的笑容:“父皇今晚就和你說一些心裡話吧:你大哥什麼都好,就是太正太直,像個溫良謙恭的‘周公’,不是一個大刀闊斧的‘漢武帝’。我們帝王之家的人,心性之中本是正邪混雜,該正時才正,該邪時就邪啊!要用正來親任忠良,要用邪來制服奸惡,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帝王之道啊!你可明白?”
07懸而不決,只待秋後算總賬
“下官認為,這劉中丞拒不接受您這一番好意也就罷了——竟還代替中書省和太子殿下自作主張,要求把那么貴重的一塊‘雞血瑪瑙’轉賜給徐達元帥去賣自己的人情,這也太有些過份了!”胡惟庸一句接著一句層層逼進地說道,“他本是一個文臣,卻企圖擅自籠絡征伐在外的武將——這難道不是在為他自己謀取更大的權位而拉幫結派嗎?徐達元帥也是我們的淮西同鄉啊!劉中丞這是在挖我們淮西人的‘牆角’啊!”
05揣摩皇帝意圖,黑面判官看著辦
“陛下也為難吶!”劉基深深一嘆,抬頭望向北邊的天空,悠悠說道,“前方戰事正緊,能夠及時為北伐大軍供糧供餉才是頭等大事啊!這樣看來,三軍安危實是繫於中書省與李善長之手!陛下在此關頭豈會因小失大——為了一個區區的李彬而激怒李善長?他寫這道手詔,也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06朱元璋家訓:該正時才正,該邪時就邪
朱元璋捋了捋自己頜下的美髯,終於露出了這些天來難得一見的笑容:“父皇今晚就和你說一些心裡話吧:你大哥什麼都好,就是太正太直,像個溫良謙恭的‘周公’,不是一個大刀闊斧的‘漢武帝’。我們帝王之家的人,心性之中本是正邪混雜,該正時才正,該邪時就邪啊!要用正來親任忠良,要用邪來制服奸惡,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帝王之道啊!你可明白?”
07懸而不決,只待秋後算總賬
劉基微一沉吟,卻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這番話,而是悠然說道:“近來老夫靜夜深思,覺得陛下當年那首《詠菊》之詩寫得極佳:‘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老夫每一次誦念,都會從此詩之中汲取到陛下那豐沛盈溢的剛正雄遠之英氣而變得無比振奮起來……”他這話一出,朱棣頓時就會意了。
08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胡大人今日這般禮待高某,倒是令高某深感惶恐不安了。”高正賢連連推辭,不敢入席落座,“高某謝過胡大人盛情款待。只是高某當不起胡大人的美意,就此告辭……”其實高正賢心底清楚,目前中書省與御史台為了李彬一案,早已勢如水火。而身為中書省首席副官的胡惟庸竟來宴請自己……這一席酒宴,是無論如何也要推掉的了。
09捨近求遠,解後顧之憂
“還是文忠哥深明大義、通曉大局!您且附耳過來……”朱棣趨身上前和李文忠交頭耳語了半晌,最後方才將緊緊捏著的右拳如鐵錘般從半空中往下重重一擂,“所以,文忠哥,咱們只有在這前線好好替父皇和劉先生打贏了這一場‘黃河峽口’之役,才能幫助他們在後方擺脫掣肘、順利執法!”
10君臣無猜,上下才能相安
“孩兒哪,你細細思慮一下,以七戰七捷、驅除匈奴而威震四海的衛青大將軍,為何竟在漢武大帝劉徹面前‘以和柔自媚’?他的‘和柔自媚’,又換來了什麼?同樣,我們來看氣吞山河、名揚塞外的岳飛大元帥——他是‘剛銳果毅、不屈於上’的楷模。然而,他的‘剛銳果毅、不屈於上’又換來了什麼?”
08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胡大人今日這般禮待高某,倒是令高某深感惶恐不安了。”高正賢連連推辭,不敢入席落座,“高某謝過胡大人盛情款待。只是高某當不起胡大人的美意,就此告辭……”其實高正賢心底清楚,目前中書省與御史台為了李彬一案,早已勢如水火。而身為中書省首席副官的胡惟庸竟來宴請自己……這一席酒宴,是無論如何也要推掉的了。
09捨近求遠,解後顧之憂
“還是文忠哥深明大義、通曉大局!您且附耳過來……”朱棣趨身上前和李文忠交頭耳語了半晌,最後方才將緊緊捏著的右拳如鐵錘般從半空中往下重重一擂,“所以,文忠哥,咱們只有在這前線好好替父皇和劉先生打贏了這一場‘黃河峽口’之役,才能幫助他們在後方擺脫掣肘、順利執法!”
10君臣無猜,上下才能相安
“孩兒哪,你細細思慮一下,以七戰七捷、驅除匈奴而威震四海的衛青大將軍,為何竟在漢武大帝劉徹面前‘以和柔自媚’?他的‘和柔自媚’,又換來了什麼?同樣,我們來看氣吞山河、名揚塞外的岳飛大元帥——他是‘剛銳果毅、不屈於上’的楷模。然而,他的‘剛銳果毅、不屈於上’又換來了什麼?”
11朱元璋說得越客氣,對大臣越是疏遠
朱元璋忽然對李善長這般客氣,卻令朝中大臣個個驚疑不定。劉基目光一斂,眸中不禁掠過一絲沉痛之色。他憑著自己對朱元璋一向為人處世之風的了解,已然懂得朱元璋此刻在口頭上對李善長越是說得客氣,心底就對李善長越是疏遠。
12 南轅北轍,君臣走的不是一條道
朱元璋的思維視角的確和他所有的臣子都迥然不同。在他心目中,維護朝廷的權力平衡格局也罷,維護《大明律》的權威也罷,其最終目的也只是為了維護大明的江山始終姓朱。他想將《大明律》執行到位、一刀斬了李彬,但又害怕激怒李善長和“淮西黨”,引起他們對北伐大軍的掣肘,於是便採用了半推半拖的態度來應付此案。
13自貶離京,人去政才能興
他深深地測探到了朱元璋內心深處的想法。這一次在李彬一案上,劉基是大出風頭、威名遠揚,早已觸發了朱元璋心底的深深猜忌。劉基審時度勢,意識到自己必須及時抽身離職而去,讓朱元璋接過手來在將來推行《大明律》的過程中樹立起他“嫉貪如仇,愛民如子”的英主賢君的光輝形象!他相信,以朱元璋的剛明果毅、殺伐決斷之材,只要謹遵《大明律》,就一定會開創出華夏歷史上最為清廉的一代盛世!
14陽謀為上:德勝於智,義勝於謀
劉基也是悠悠一嘆,道:“你既然已懂得了‘德勝於智,義勝於謀’這個道理,也確是難得了。許多謀略之士,沾沾自喜於自己如蜂蜇人、如犬吠日般的微末智謀,雖一時僥倖成功,卻終不能功德圓滿,其弊正在於此!還望姚公子日後念念以濟世安民為本,若逢治亂之機,一展鴻圖,鎮奸輔國!”
15尾聲
後記:深入淺出寫春秋,丹青描來照汗青(創作談)
朱元璋忽然對李善長這般客氣,卻令朝中大臣個個驚疑不定。劉基目光一斂,眸中不禁掠過一絲沉痛之色。他憑著自己對朱元璋一向為人處世之風的了解,已然懂得朱元璋此刻在口頭上對李善長越是說得客氣,心底就對李善長越是疏遠。
12 南轅北轍,君臣走的不是一條道
朱元璋的思維視角的確和他所有的臣子都迥然不同。在他心目中,維護朝廷的權力平衡格局也罷,維護《大明律》的權威也罷,其最終目的也只是為了維護大明的江山始終姓朱。他想將《大明律》執行到位、一刀斬了李彬,但又害怕激怒李善長和“淮西黨”,引起他們對北伐大軍的掣肘,於是便採用了半推半拖的態度來應付此案。
13自貶離京,人去政才能興
他深深地測探到了朱元璋內心深處的想法。這一次在李彬一案上,劉基是大出風頭、威名遠揚,早已觸發了朱元璋心底的深深猜忌。劉基審時度勢,意識到自己必須及時抽身離職而去,讓朱元璋接過手來在將來推行《大明律》的過程中樹立起他“嫉貪如仇,愛民如子”的英主賢君的光輝形象!他相信,以朱元璋的剛明果毅、殺伐決斷之材,只要謹遵《大明律》,就一定會開創出華夏歷史上最為清廉的一代盛世!
14陽謀為上:德勝於智,義勝於謀
劉基也是悠悠一嘆,道:“你既然已懂得了‘德勝於智,義勝於謀’這個道理,也確是難得了。許多謀略之士,沾沾自喜於自己如蜂蜇人、如犬吠日般的微末智謀,雖一時僥倖成功,卻終不能功德圓滿,其弊正在於此!還望姚公子日後念念以濟世安民為本,若逢治亂之機,一展鴻圖,鎮奸輔國!”
15尾聲
後記:深入淺出寫春秋,丹青描來照汗青(創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