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帝國凋零之晚清的最後十年
- 作者:金滿樓
- 作品類型:歷史、小說
- 作品性質:小說連載
作品簡介,作品內容,作品章節,
作品簡介
晚清的最後十年,到底是王朝衰世的末日,還是被打斷的大國崛起?這個似乎不能算問題的問題,實際上卻是很成問題的問題。庚子年後的這十年,也就是清朝覆滅前的最後十年,這段歷史讓人眼花繚亂,說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縮影,實不為過。在這段短短的十年間,各派人物、各種觀點,你方唱罷我登場,今天你搞維新,明天他要守制;今天你說立憲,明天他要革命,這熱熱鬧鬧的一台大戲剛剛開場,還沒有等到各方人物進入角色,便突然嘎然而止。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辛亥革命的爆發並不是因為清廷專制腐敗到了極點,而恰恰是因為其推行了新政和立憲的改良措施。這看起來是個悖論卻是近乎殘酷的歷史現實,便是晚清的最後十年,一個在改良、創新與革命中掙扎的混亂年代。
作品內容
但是,科舉制度的複雜性就在於,它不僅僅是高考或者研究生考試,它還是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考試。作為朝廷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科舉考試的廢除,將關係到數以百萬讀書人的出身和仕途問題,可以想像其中的阻力是何等之大。譬如1898年戊戌變法的時候,維新派提出廢除八股、改試策論,停止武舉並開設經濟特科等的改革措施,康有為差點被人暗殺;而變法失敗後,一切照舊,武舉考試甚至又搞起了他們的“刀弓石”科目,全然不顧當時的世界早已是長槍大炮。要這么看的話,大清朝在對外戰爭中大敗特敗,一點都不冤枉。
戰爭的失利讓停止武舉也就成為最容易的突破口。1901年8月,朝廷下詔永遠停考武科,而且鄉試和會試等均試策論,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題;同時,朝廷決定在考試中增加政治、歷史、地理、軍事等適應時代需要的科目。1904年1月,負責修訂新學制的張之洞和學務大臣張百熙、榮慶上折提出,由於科舉未停,所以新學堂的設立受到阻礙;而新學堂未能普遍設立,又使得科舉不能立刻停止。因此,朝廷應該確立一個過渡期,使科舉和學堂教育歸於一途。這個奏摺上去後,得到了清廷的認可。由此,科舉便開始逐漸減少錄取名額而轉向學堂選拔人才了。
有意思的是,在某些時候歷史的發展往往會超越人們的預期。時隔一年,1905年9月,在日俄戰爭的重大刺激下,國人要求立即廢除科舉的呼聲大為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袁世凱會同張之洞、周馥、岑春煊、趙爾巽、與端方等地方督撫大員一起上奏朝廷,稱“科舉一日不停,士人皆有僥倖得第之心,民間更相率觀望”,請立停科舉,推廣學堂。慈禧太后在時勢危迫之下,也覺得遞減科舉名額的辦法緩不濟急,終於接受了立刻停止科舉的意見。
清廷隨後發布諭旨,宣布從光緒三十二年(1905年)開始,停止各級科舉考試。由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在清末新政還不到五年便被徹底廢止。對此,美國社會學家羅茲曼在其著作《中國的現代化》中大加讚嘆道:“科舉制度的廢除,代表著中國已與過去一刀兩斷,其意義大致相當於1861年沙俄廢奴和1868年明治維新後不久的廢藩。”應該說,這個評價頗為中肯,並不是有意的拔高溢美之詞。
作品章節
目 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