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尾負鼠(帚尾袋貂)

刷尾負鼠

帚尾袋貂一般指本詞條

刷尾負鼠(帚尾袋貂)是體型最大的袋貂。其學名的意思是“毛尾的小狐”,因為它們的外觀像狐。它們的尾巴有盤卷能力,下身底部則沒有毛。在城市中很易看見它們的蹤跡,是小數生活在澳大利亞大自然及人工環境的動物之一。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刷尾負鼠(俗名)
  • 拉丁學名:Trichosurus vulpecula
  • 別稱:帚尾袋貂、走地蝠袋鼠、狐袋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獸亞綱,後獸下綱
  • :澳洲有袋總目雙門齒目
  • 亞目:袋貂亞目
  • 袋貂科
  • 帚尾袋貂屬
  • 命名時間:Kerr, 1792
  • 英文名稱:brushtail possum
生活習性,人工飼養,生態影響,保護級別,相關,

生活習性

是夜間活動的。它們主要是吃葉子的,但亦會吃細小的哺乳動物,如家鼠。在很多澳大利亞的棲息地中,桉樹會占它們食物的大部份,但卻並非主要部份。這可能是因在桉樹葉中含有單寧酸或其他保護性的化學物質。在人類生活的環境中,它們是著名的搶掠者,專向果樹、蔬菜園及廚房埋手。刷尾負鼠是晚間出沒的。
刷尾負鼠刷尾負鼠
在日間,刷尾負鼠會在樹上的巢或其他方便的地方(如天花的空間)睡覺。雖然它們主要是在樹上生活的,但亦會有很多時間在地上出沒。它們是可以站立的。
雄性刷尾負鼠會發出非常大的嘶叫來保護領土。它們亦會有其他的發聲,主要都是喀嚓聲。大部份刷尾負鼠都相對寂靜。它們一般都是獨自生活,或以細小群族聚居。刷尾負鼠是有高度的區域性,對外來的動物或負鼠本身都帶有攻擊性。

人工飼養

在很多地區都是禁止飼養刷尾負鼠的。若是人工養大的刷尾負鼠,會很馴服,但仍會本能性的到處搜尋。人工哺育刷尾負鼠需要在斷奶後,以樹葉及花朵、或果實及蔬菜來取代母乳。一般的錯誤是主要以果實及蔬菜來餵飼,這會阻礙食道內微生物的發育,嚴重會造成死亡
刷尾負鼠刷尾負鼠
刷尾負鼠是非常聰明的動物,智力可與相比,故可以教授飼養的刷尾負鼠一些花式,如“坐下”等一般動作。教授時須留意要給予確實的指示,並經常給予獎勵。

生態影響

歐洲移民曾在紐西蘭發展毛皮工業而引入刷尾負鼠,現時它們的數量約有7000萬頭。引入刷尾負鼠造成了生態的破壞,因為當地的植物都是在沒有刷尾負鼠的情況下進行演化。刷尾負鼠選擇性地吃當地的蔬菜,特別對闊葉樹(如鐵心木屬)造成破壞。從而引發與鳥類對食物的競爭、森林的組成及冠層的瓦解。它們對假山毛櫸屬沒有很大的影響,但它們吃了很多自然生長的品種,從而減少了假山毛櫸屬的多樣性。刷尾負鼠是機會主義者,會掠食鳥類的蛋。
刷尾負鼠被認為是牛結核病的帶菌者,對牛乳業、牛肉業及鹿肉業造成危害。但是其傳播途徑卻未曾清楚。
捕捉及毒殺刷尾負鼠能成功的減少其數量。一般的獵人為控制害蟲或狩獵毛皮都會使用氰化物來殺死刷尾負鼠,而紐西蘭政府則使用代號1080的氟醋酸鈉來處理較大的面積。研究發現原住的鳥類只有少量的減少,而原住的無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則會在它們的數量回升後而被比下去。另一個好處是一些其他入侵物種的副獵獲。個別亦有報告指寵物受到1080的毒害,成因可能是吃了被毒殺的刷尾負鼠屍體。
刷尾負鼠刷尾負鼠
為避免對幼樹造成破壞,刷尾負鼠的數量須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約為5%。刷尾負鼠在紐西蘭被認為是主要的生態危害,一些生態組織更建議將之滅絕。但是它們所造成的影響是很複雜的,尤其加上紅鹿山羊的引入,另外人類活動如農業、砍伐森林及礦業等。
狩捕刷尾負鼠一直持續,它們的毛皮亦被作為買賣。不過這些因毛皮而被獵殺的刷尾負鼠數量比因中毒而死亡只屬小數。環境學者質疑這個行業是否為減少或滅絕刷尾負鼠。一些紐西蘭公司將它們的毛皮出口至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另外,亦有將刷尾小鼠肉製作為狗糧的工業。

保護級別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CITES)Ⅱ

相關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複合群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病。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結核,約10%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嚴重者導致死亡。動物結核病除導致動物生產的損失外,還是人結核病的重要來源。BCG是人結核病預防的唯一疫苗,但存在一定缺陷。已報導了多種新型結核疫苗,如重組BCG、減毒活疫苗、亞單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載體疫苗等,其中一部分已經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動物結核疫苗的研究剛剛起步。獾BCG疫苗是第一個獲執照的動物結核疫苗,牛、鹿、刷尾負鼠等動物的結核疫苗正在研究之中。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能取代BCG的商業化新型疫苗,結核疫苗研發工作任重道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