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維爾·伊萬諾維奇·巴托夫

帕維爾·伊萬諾維奇·巴托夫

帕維爾·伊萬諾維奇·巴托夫Павел Иванович Батов (1897.-1985)蘇聯軍事首長,大將(1955),兩次蘇聯英雄(1943.10.30,1945.6.2)。 華沙條約國聯合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在俄羅斯軍事學院2002年的評定中,在偉大的衛國戰爭的33個上榜的集團軍司令中名列第二,排名僅次于堅守史達林格勒成名的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巴托夫是戰爭經驗最豐富的集團軍司令之一,對戰前協調和戰前準備工作的具體組織最為出色。女兒嫁給蘇聯駐華外交官顧巴朔(庫巴索夫,1928-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維爾·伊萬諾維奇·巴托夫
  • 外文名:Павел Иванович Батов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85
人物生平,所獲榮譽,主要著作,

人物生平

巴托夫1897.5.20(6.1)出身於雅羅斯拉夫爾州雷賓斯克區菲利索沃村,一個貧農家庭。1916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作戰立功,獲喬治十字勳章2枚和獎章2枚。1918年8月志願參加紅軍,隨即參加了平定反革命騷動和叛亂的作戰。1920—1936年先後任連長、營長、步兵團長。畢業於高級步兵學校(1927)。1929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36—1937年在西班牙共和國軍隊方面作戰。1937年回國後任步兵軍軍長。參加了1939—1940年蘇芬戰爭。1940年任外高加索軍區副司令。
帕維爾·伊萬諾維奇·巴托夫帕維爾·伊萬諾維奇·巴托夫
衛國戰爭開始後,巴托夫曾任克里木特別步兵軍軍長、南方面軍第51集團軍副司令(1941.8起)、第3集團軍司令(1942.1—2)、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助理(1942.2—10)。1942年10月至衛國戰爭結束,巴托夫一直擔任第65集團軍司令,先後在頓河方面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中央方面軍、白俄羅斯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編成內參加作戰。所部在他指揮下,在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第聶伯河交戰、解放白俄羅斯作戰、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東普魯士戰役、東波美拉尼亞戰役以及柏林戰役中,建樹了卓著戰功,連克格盧霍夫、列奇察莫濟里博布魯伊斯克明斯克等城,並對羅斯托克、斯德丁(什切青)和格但斯克發動了強攻。巴托夫所領導的第65集團軍,因戰功受到最高統帥約30次通令嘉獎。在強渡第聶伯河時、因巴托夫組織所屬部隊精確協同動作,固守河西岸登入場以及本人表現英勇無畏,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在組織強渡奧得河和占領斯德丁(什切青)的作戰中,巴托夫因機斷行事和作戰勇敢,再次榮獲“金星”獎章。1944年6月29日因白俄羅斯戰役突破成功晉升上將。在多次作戰中,巴托夫都表現出是一位果斷、剛毅的軍事首長,是衛國戰爭時期最有名望的集團軍指揮員之一。
戰後,巴托夫歷任近衛機械化集團軍和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司令、蘇軍駐德軍隊集群第一副總司令、喀爾巴阡軍區司令、波羅的海沿岸軍區司令和南部軍隊集群司令。畢業於總參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1950)。1962—1965年任華沙條約締約國聯合武裝部隊參謀長。1965年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軍事顧問監察員。1970年起任蘇聯老戰士委員會主席。撰有許多著作。是蘇聯第一、二屆和第四——六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所獲榮譽

巴托夫獲列寧勳章6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3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一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和“榮譽”勳章各1枚,榮譽武器1件,司令級大英帝國勳章1枚,外國勳章多枚,獎章多枚。雅羅斯拉夫爾地區的雷賓斯克市榮譽市民。在市中心有他的半身銅像,這是紀念複雜“光榮之火”的一部分。在雷賓斯克有他命名街道和的河流。
雷賓斯克市的巴托夫半身銅像雷賓斯克市的巴托夫半身銅像

主要著作

《可靠的盾牌》,莫斯科1965年版;《奧得河戰役、柏林戰役中第65集團軍的戰鬥行動》,莫斯科1965年版;們941年的彼列科普》,辛菲羅波爾1970年版;《沿著父輩的光榮道路前進》,莫斯科1972年版;《群英薈萃——論蘇軍遠東軍事將領》,布拉戈維申斯克1972年版;《在行軍和戰鬥中》,莫斯科1974年第3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