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威夏寺(英文:Preah Vihear Temple),2008年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確認為世界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威夏寺
- 外文名:Preah Vihear Temple
- 簡介: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確認世界遺產
- 地址:柬國鄰近泰國北邊的高原邊緣
寺廟簡介,關於寺廟的糾紛,
寺廟簡介
位於柬國鄰近泰國北邊的高原邊緣。這座敬拜印度教神他濕婆(Shiva)的廟宇,它正式建於11世紀初,但其複雜的歷史卻可追溯到9世紀修行者隱居修道時期。廟宇的石刻裝飾工藝卓越,保存良好;建築物按自然環境施建,高踞懸崖,得以飽覽廣闊平原和山脈勝景,是高棉除吳哥窟外最重要的古高棉時代遺蹟。這處遺址之所以卓爾不群,原因有三:它位於海邊懸崖之上,從險峻的絕壁上可以遠眺廣闊的平原和連綿起伏的群山;建築風格與周圍的環境及神廟的宗教功能融為一體;最後是神廟精美的石雕裝飾。![帕威夏寺 帕威夏寺](/img/d/9c3/lRjZ4kTO5IWO3QTOiJ2N5gzM2MTO0Y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帕威夏寺 帕威夏寺](/img/d/9c3/lRjZ4kTO5IWO3QTOiJ2N5gzM2MTO0Y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帕威夏寺遺址 帕威夏寺遺址](/img/3/874/3MjZhRzYhVGN0U2YxUmM2EzM3YjM4UW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關於寺廟的糾紛
柏威夏寺建於公元9世紀至12世紀,是高棉帝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宮建築物之一,藝術成就堪比吳哥的諸多名剎殿宇。柏威夏寺建於海拔五百二十五米的馬夸山(扁擔山)「鷹喙」式摩艾丹崖頂,「喙尖」朝向高棉,「喙根」朝向泰國。在高棉一側是陡峭的山崖,難以攀爬,香客和遊人只能由泰國一側山腳到達山頂的神廟。1904年2月,泰國當時的暹羅當局與統治高棉的法國殖民者商定邊界協定,雙方同意沿馬夸山山脊劃定邊界。按照這個條約,柏威夏神廟應在泰國境內,但負責勘界的法國軍官在地圖上作弊,塗改分水線,讓柏威夏神廟被劃在法屬高棉一方。泰方為了主權獨立而急於簽約,也因為地圖知識匱乏,沒有發現地圖被動了手腳。泰方對地圖簽字認可,儘管他們在1935年就已經發現地圖有問題,卻懾於法國的強大隻表示了不滿,1937的修約談判,泰方也未敢表示異議,仍繼續沿用舊地圖。當法軍1953年底撤出柏威夏寺地區後,泰柬兩國都宣稱對該寺附近地區擁有主權,雙方第一次兵戎相見。1962年,海牙國際法庭裁定高棉只擁有柏威夏寺,而不是整座山。邊界線被劃在該入口通往神廟的第一百八十六級台階上,將神廟最方便的入口通道劃給泰國。這樣一來,儘管神廟屬於高棉所有,但泰國卻掌握了進出神廟的主通道。此後泰、柬兩國又達成協定,泰國讓出神廟附近十五米道路允許高棉使用,十五米以外屬於泰國主權領土。自此,邊境安寧,兩國民眾可以一道禮佛祈禱。在泰國境內,神廟山腳下的小村落,成為兩國民眾雜居的土地,加上周圍的叢林,總計四點六平方公里。這片土地就是如今雙方爭議的焦點
帕威夏寺
![帕威夏寺 帕威夏寺](/img/9/3b4/xATO0IGZ4MjN5MmZkFzNxQzYzMmZyMW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2006年,高棉向聯合國申請帕威夏寺為世界文化遺產,泰國提出,寺廟是你們的,可這邊上的地是我們的,想要登廟得過我的地盤,我們一起申遺吧。高棉人覺得,廟是我們的,你們來插一槓子算怎么回事,況且,邊上那塊地是誰的還沒定呢。於是,就回絕了泰國的要求,單獨把帕威夏寺的世界文化遺產資格給申請了下來。
這下泰國人不高興了:當初你們為了去帕威夏寺,在我們國土上修公路我們都沒說什麼,現在申遺你們就把我們踢開了?不行,那我們不能讓你們用泰國地盤上的公路了,看你們怎么上寺里去。於是,泰國宣布高棉修路是侵犯了泰國國土。更有泰國憤青“黃衫軍”主張說,這廟本來就是泰國!他們衝到帕威夏企圖盤踞在那裡,高棉趕緊派兵進駐寺廟,不許泰國憤青進去,還抓了硬行闖入者。泰國大怒:你不讓我申遺,占我的地修路,現在還抓我的人……於是也向帕威夏地區增兵,兩國就針對寺廟邊爭議地區開戰,一打就是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