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化史:亞歷山大大帝》是2017年8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羅伊森。
基本介紹
- 書名:希臘化史:亞歷山大大帝
- 作者:德羅伊森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 頁數:552 頁
- 定價:11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6756108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亞歷山大大帝》是德國歷史學家德羅伊森的處女作,單卷本首次出版於1833年。四十幾年後(1877/78年),暮年的德羅伊森親自修訂此書,並將其與另外兩卷後繼者史(分別寫於1836、1843年)合併,統一定名為《希臘化史》(Geschichte des Hellenismus)。
在德羅伊森眼中,亞歷山大大帝絕不是浴血冒進的一介武夫,征戰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東西方文明的融合才是他心之所向,天下大同才是他的終ji目標。亞歷山大大帝英年早逝,死後他創建的帝國隨即分崩離析。表面上這是武力制勝的必然悲劇,其背後不可見的精神交融卻孕育出堅不可摧的強大生機。亞歷山大大帝不是古希臘世界的終結者,而是一個全新文明的開創者。他用激情挑戰著血肉人身的極限,用沉著、自信和無畏,開示出超脫塵世的精神力量。如果說英雄成就歷史,那么亞歷山大大帝的傳奇和他身後百年“希臘化”的種種,就是對這神秘宿命的證明。
本書為1878年三卷版中的第一卷。底本選用1980年德國袖珍書出版社(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的重印本。
作者簡介
作者 約翰·居斯塔夫·德羅伊森(Johann Gustav Droysen,1808-1884)出生於切比亞圖夫(Treptow an der Rega,今屬波蘭),是十九世紀的德國歷史學家。他的史學觀深受黑格爾哲學影響,認為理念決定了人的選擇和行動,而歷史研究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提取史實,更要以清晰的脈絡體系統合史料。歷史不是抽象客觀、無法改變的死物,而是人性的外化,並能因不同歷史學家的理解而不斷豐富發展。他的歷史哲學對狄爾泰和後世詮釋學影響深遠。
譯者 陳早,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博士,現任教於深圳大學。出版譯作有《布里格手記》(2015年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圖書目錄
中譯本導言亞歷山大與西方古代的“大一統”(劉小楓)1
第一部
第一章3
第二章54
第三章76
第二部
第一章103
第二章156
第三章200
第四章239
第三部
第一章261
第二章280
第三章316
第四章356
第四部
第一章383
第二章407
第三章438
索引459
附錄1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330年)495
附錄2馬其頓世系497
附錄3亞歷山大大帝年表498
附錄4對亞歷山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措施及其
主導思想的論述504
附錄5背景情況506
譯後記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