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索菲·斯庫勒 | 朱麗婭·耶特斯 | ---- |
漢斯·斯庫勒 | 法比安·亨里奇 | ---- |
莫爾 | 傑拉德·亞歷山大·海德 | ---- |
羅蘭·弗雷斯勒 | 安德列·漢尼克 | ---- |
Else Gebel | Johanna Gastdorf | ---- |
Christoph Probst | Florian Stetter | ---- |
Alexander Schmorell | Johannes Suhm | ---- |
Willi Graf | Maximilian Brückner | ---- |
Robert Scholl | Jörg Hube | ---- |
Magdalena Scholl | Petra Kelling | ---- |
Werner Scholl | Franz Staber | ---- |
Gisela Schertling | Lilli Jung | ---- |
Professor Wuest | Norbert Heckner | ---- |
Norbert Heckner | Anton Figl . | ---- |
Lohner | Klaus Händl | ---- |
Rechtsanwalt August Klein | Paul Herwig | ---- |
Paul Herwig | Walter Hess | ---- |
Reichsanwalt Weyersberg | Christian Hoening | ---- |
Wärterin | Maria Hofstätter | ---- |
Jakob Schmid | Wolfgang Pregler | ---- |
Anneliese Graf | Frederike Schnitzler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
馬克·羅斯曼 Fred Breinersdorfer Sven Burgemeister Ulrich Herrmann Jochen Kölsch Christoph Müller Bettina Reitz Andreas Schreitmüller Hubert von Spreti | 馬克·羅斯曼 | Philip Haucke Hellmut Fulss Meryem Lehrer | Fred Breinersdorfer | Martin Langer | 雷恩侯德·黑爾 約翰尼·克萊默 | Hans Funck | Nessie Nesslauer | Jana Karen | Natascha Curtius-Noss | Dominik Trimborn |
角色演員介紹
- 索菲·斯庫勒演員:朱麗婭·耶恩奇慕尼黑反希特勒組織“白玫瑰”成員,在慕尼黑大學散發傳單的時候遭到逮捕。起初索菲假裝無罪,盡力爭取釋放。然而,當得知死刑已經等待著他們,索菲則開始努力保護弟弟和難友們。
- 漢斯·斯庫勒演員:法比安·亨里奇曾在德國東部戰場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因而組建了慕尼黑反希特勒組織“白玫瑰”,在慕尼黑大學散發傳單的時候遭到逮捕,最後被法西斯處死。
- 莫爾演員:傑拉德·亞歷山大·海德一名蓋世太保,對索菲產生了崇敬之情,並試圖通過讓索菲認罪而幫助她擺脫困境,但索菲拒絕了他的建議並義正詞嚴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正義的看法。
- 羅蘭·弗雷斯勒演員:安德列·漢尼克納粹法庭“人民法庭”法官,在已經秘密對斯庫勒姐弟做出了死刑判決的情況下,為了掩人耳目,開庭對姐弟倆進行審判,審判過程中被索菲辯駁得又羞又惱,張口結舌。
幕後花絮
- 該片片尾演職員表上,有一張索菲·斯庫勒的真實照片,還可以看到她的兄弟漢斯和克力斯托弗。
- 該片有些場景是在慕尼黑大學拍攝的,索菲和漢斯正是在這裡學習並被逮捕的。
- 該片的一個審問場景中,審問人摩赫前面的一堆數據資料卡在桌子的位置不斷變動,每個鏡頭中資料卡所在的位置都不同。
- 索菲在警察局去盥洗室的時候,可以在洗手池上面的鏡子中看到一個話筒的倒影。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禮 | 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
2006 |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 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馬克·羅斯曼 | 提名 |
2005 | 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銀熊獎-最佳女演員 | 朱麗婭·耶恩奇 | 獲獎 |
銀熊獎-最佳導演 | 馬克·羅斯曼 | |||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競賽單元 | 馬克·羅斯曼 | |||
金熊獎 | 馬克·羅斯曼 | 提名 | ||
2005 | 第18屆 歐洲電影獎 | 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 朱麗婭·耶恩奇 | 獲獎 |
觀眾獎-最佳女演員 | 朱麗婭·耶恩奇 | |||
觀眾獎-最佳導演 | 馬克·羅斯曼 | |||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 | Fred Breinersdorfer Sven Burgemeister Christoph Müller 馬克·羅斯曼 | 提名 | ||
歐洲電影獎-最佳製作設計 | Jana Karen | |||
2005 | 第55屆德國電影獎 | 金質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朱麗婭·耶恩奇 | 獲獎 |
銀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 | Fred Breinersdorfer Sven Burgemeister Christoph Müller 馬克·羅斯曼 | |||
觀眾獎-年度德國電影 | 《希望與反抗》 | |||
金質電影獎-最佳劇本 | Fred Breinersdorfer | 提名 | ||
金質電影獎-最佳攝影 | Martin Langer |
製作發行
幕後公司
類別 | 公司 | 地區 | 時間 |
---|---|---|---|
製作公司 | Broth Film | ||
Goldkind Filmproduktion | 德國 | ||
發行公司 | X Verleih AG | 德國 | 2005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德國 | 2005 | |
Warner Home Video | 德國 | 2005 | |
Filmcoopi Zürich | 瑞士 | 2005 |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2005 | ||
2-1-0 Films | 2006 | ||
Alfa Films | 阿根廷 | 2006 | |
Atlantic Film | 2005 | ||
Cinemien | 荷蘭 | 2005 | |
Four Films | 智利 | 2006 | |
Future Film | 芬蘭 | 2005 | |
Gateno Films | 2006 | ||
Golden Village Entertainment | 新加坡 | 2006 | |
Istituto Luce | 義大利 | 2005 | |
Les Acacias | 法國 | 2006 | |
Zeitgeist Films | 美國 | 2006 |
上映日期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
德國 | 2005年2月24日 | 瑞典 | 2005年9月2日 |
荷蘭 | 2005年9月15日 | 義大利 | 2005年10月28日 |
英國 | 2005年10月28日 | 日本 | 2006年1月28日 |
匈牙利 | 2006年2月16日 | 挪威 | 2006年2月17日 |
美國 | 2006年2月17日 | 巴西 | 2006年2月24日 |
西班牙 | 2006年2月24日 | 法國 | 2006年4月12日 |
香港 | 2006年5月11日 | 泰國 | 2006年7月20日 |
新加坡 | 2006年8月10日 | 希臘 | 2006年10月26日 |
墨西哥 | 2006年10月27日 | 阿根廷 | 2006年11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