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小說

【希伯來小說】(Hebrew fictions)希伯來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學者認為,希伯來小說包含以下作品:歌頌民族團結的《路得記》、《約拿書》,反對異族壓迫、宣揚愛國主義的《以斯帖記》和《次經.猶滴傳》,歌頌正義、反對邪惡的《次經.蘇撒拿傳》、《次經.彼勒與大龍》和《次經.多比傳》。以上作品均為短篇。它們雖數量不多,卻多彩多姿,各具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希伯來小說
  • 外文名:Hebrew fictions
希伯來小說大致包括如下一些特徵:
1、希伯來小說具有雄偉的風格。作品正面主人公大都顯示出強大的精神和道德力量。他們不是為著狹隘的私慾四處奔走,而是超越自我,為了他人,為了民眾,乃至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英勇鬥爭,表現出強烈的正義感、堅定的信念和勇於犧牲的獻身精神。以斯帖敢於冒死闖宮見王,猶滴敢於隻身入敵營殺敵帥,但以理則在險惡的環境中力勝頑敵。他們不以體力取勝,而是以精神、道義的巨大力量壓倒敵人或對手,使讀者為之驚嘆、振奮。
2、希伯來小說的情節大多曲折多變,跌宕起伏,具有一種動態美。小說素材往往來自歷史軼事或民間傳說,故事性較強,有較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以斯帖的故事迂迴多變,矛盾衝突十分激烈,《多比傳》的情節更為複雜錯綜。動態美還表現為作者不注重人物的靜態描寫和心理刻畫,而注重通過複雜的矛盾衝突揭示主人公的獨特性格。如解救蘇撒拿,消滅大龍,偵破彼勒的奧秘,充分顯示了但以理的智慧;身居獅洞毫無懼色,則突出了他的勇敢。猶滴的膽略和機智,也是通過她在民族危亡關頭的英雄行為展現出來的。
3、希伯來小說大都結構工整,具有一種對稱性美。《以斯帖記》中的人物明顯具有對稱性,以斯帖與瓦實提兩後對稱,末底改哈曼兩相交鋒,國王亞哈隨魯則居於中心,把4個人物連線起來。另外,故事中還常常出現對稱性情節,如宰相哈曼派人做了一個大木架,準備用來吊死末底改,可結果自己反被吊死在上面;在《彼勒與大龍》中,一些巴比倫人把但以理投進獅洞,而最終他們自己卻葬身獅腹。故事的情節線索也具有一定的對稱性。如在《多比傳》的前半部,兩條線索平行發展:一條寫老多比,一條寫撒拉,他們都是義者,同時受到磨難,同時祈禱上帝,甚至一同求死。
4、從創作方法看,希伯來小說既有寫實主義的描繪,具有樸素美和真摯美,又富於浪漫主義色彩,表現出一種幻想美。《路得記》是一篇寫實主義小說,讀者從中可看到2000年前希伯來農村的生活風貌,體會到希伯來人對於純樸生活的熱愛。路得忠誠、善良、勤勞,以其真摯、美好的感情為故事賦予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另一方面,希伯來民族富於宗教感情,這種感情激發了他們的豐富想像力,從而構成小說的浪漫主義色調。小說中離奇的情節(見於《約拿書》、《多比傳》)、強烈的對比(《以斯帖記》)和樂觀主義的結尾(《多比傳》、《猶滴傳》等),構成希伯來小說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