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金寺(都江堰布金寺)

布金寺(都江堰布金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布金寺位於都江堰柳街鎮七里村,據《灌縣宗教志》記載,始建於唐代。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時任蜀州通判)於淳熙元年(公元 1174 年)留宿布金寺,並賦詩一首——《夜宿布金寺》:“幾點飛霜浸眉頭,北望九洲過蜀州,寶象花現風低處,老僧寂寥撞晚鐘。”。

布金寺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清諸朝,數度興廢。現占地數千餘平方米,三重殿宇依中軸線而建,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都江堰布金寺
  • 地理位置:成都市都江堰柳街鎮
  • 開放時間:9:00-17:00
  • 門票價格:免費
  • 始建時間:唐代
  • 景觀類型:人文景觀
歷史沿革,建築分布,建築布局,主要殿宇,歷史典故,瑩華會,肉身菩薩,遊覽信息,

歷史沿革

布金寺,據王純五主編的《灌縣宗教志》記載,又叫布金院,始建於唐代,距今已一千多年,歷史悠久。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 1174 年),陸游經蜀州治下圓通寺(今崇州市元通鎮)老僧推薦,到布金寺遊覽。寺中濃蔭蔽日,古木參天,殿堂三重,典雅別致,塑像逼真,神態安詳,池中龜出,林上鶴舞。陸游見此祥和景致,遂題詩於壁,留下了“幾點飛霜浸眉頭,北望九州過蜀州。 寶像花現風低處,老僧寂寥撞晚鐘。”的詩句。
1261年,布金寺毀於洪水。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重修布金寺。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再建,以後多次擴建,至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六月,布金寺各殿基本完成。
布金寺歷經滄桑變化,數度興廢。現存建築為80年代末,各方善信發心重建。

建築分布

建築布局

布金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數千餘平方米,主要殿宇三重。東西兩側還配以鐘樓、齋堂、寮房、財神殿、西方三聖殿、藥王殿等建築渾然一體,寺院規模不大,卻莊嚴肅穆,古樸寬敞,為典型的川西建築。

主要殿宇

布金寺三門別具特色,上嵌文殊院宗性大和尚手書“布金寺”匾額。
第一進殿為天王殿,供奉彌勒菩薩及四大天王。
出彌勒殿,為阿彌陀佛亭,供奉數米高漢白玉阿彌陀佛一尊。
第二進殿為觀音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大士。
此外,寺內還建有鐘樓、西方三聖殿、藥王殿、財神殿、五觀堂等殿堂。

歷史典故

瑩華會

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因安龍一胡姓鄉民,患腳疾三十年,一夜夢瑩華祖師顯靈,以水塗抹患處,醒後一日痊癒。後遍告鄉鄰,善男信女踴躍出資,在布金寺修建瑩華殿。從此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布金寺都舉辦瑩華會,遠近鄉民善信,雲集於此,焚香許願,打齋供天。

肉身菩薩

安龍一向姓大戶人家子弟,少時於布金寺出家,後成為當家。圓寂後取肉身成聖之意,用白綢纏裹屍身,塑以泥土,描以彩繪,故栩栩如生。因上香祝告多有神驗,被遠近善信奉為肉身菩薩。

遊覽信息

交通:布金寺位於都江堰柳街鎮七里村,乘坐758等公共汽車可以到達。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9:00-17: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