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人

布爾人

布爾人,源於荷蘭語“Boer”(農民)一詞。現已不使用該詞,改稱阿非利卡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是居住於南非納米比亞的白人種族之一。是荷蘭法國德國白人形成的混合民族的稱呼。 尤指德蘭士瓦(Transvaal)和奧蘭治自由邦之早期居民。

基本介紹

來源,語言,政治,

來源

1707年開普的白人有1,779人,其中大多具荷蘭德國血統,間有一些法國新教徒。2019年大部分的阿非利堪人即為這些人的後裔。在20世紀後期阿非利堪人近260萬,占白人總數60%左右。165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派出一隊官兵,由里貝克(Jan van Riebeeck)領導在好望角設船運站。起初,該公司鼓勵移民,但至18世紀的前10年之後,開普的人口即自然增加。雖然此時殖民地繁榮了,大半的白人卻轉營遊蕩式的田園生活,這是因為開普敦的農產品產量過剩,又有奴隸操作殖民地勞動工作,故沒有其他動力促使殖民地的人口持續增加,因而鼓舞其向外搬遷,並成為自給自足的田園主。

語言

布爾人對非洲本地人及開普政府皆懷敵意,因為,非洲本地人經常與其發生激烈戰爭,而開普政府則企圖抑制其播遷及商業活動。他們有自己的特殊文化,並將自己的生活方式比為舊約希伯來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是虔誠的加爾文教徒,自視為上帝的選民,天命他們來統治這片土地。此外,在18世紀末,他們也像其他開普殖民地的白人一樣,使用由荷蘭語分歧出來的阿非利堪斯語

政治

拿破崙戰爭之後,開普殖民地成為英國屬地。布爾人最初雖接受英國統治,但旋即不滿他們的自由政策,尤其是關於邊界及釋放奴隸之事。1835年至1840年代初,約12,000∼14,000名布爾人離開殖民地向空曠的大草原和納塔爾(Natal)南部大遷徙。1852年英國政府同意德蘭士瓦的居民獨立(後為南非共和國),1854年同意瓦爾-奧蘭治河流域之居民獨立(後為奧蘭治自由邦)。
這兩個國家都實行種族隔離政策。1867年至19世紀末期間,鑽石及黃金的發現,為日後的南非戰爭(1899∼1902)埋下了導火線;此戰爭乃肇因於英國宣稱其對富有的南非共和國具有宗主權,及其不滿於布爾人拒絕承認外方人(大多為德蘭士瓦黃金、鑽石礦區的英國移民)公民權使然。由於受到奧蘭治自由邦荷蘭人的支持,南非共和國大英帝國相持2年多。布爾人雖為久經鍛鍊的游擊戰士,但終於1902年投降於英軍,結束了布爾共和國的獨立。但阿非利堪人仍保有他們固有的語言、文化,並且最終也以政治方式取得其以前未能以軍事手段取得的國家政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