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生於猶太家庭。1910年在普瓦捷大學任教,不久辭去教職,去巴黎從事寫作,參加了法國共產黨。1920年起為巴比塞的《光明》周報撰稿。1923年在羅曼·羅蘭倡議下創辦《歐羅巴》月刊,團結了一批進步作家。《歐羅巴》屬社會主義和國際主義刊物,在法國和西方知識界有一定的影響。布洛克反對藝術除本身外沒有其它目的的主張,認為“只有最終把對於人們的社會需要引起的愛惡哀樂吸收到作品裡面來,文藝才能夠再度具有人的意義”。而“我們的文藝(特別是舞台藝術)只有一條出路,就是使它成為革命的”。他的論文集《狂歡節死去了》(1920)、《戲劇的命運》(1930)、《一種文化的誕生》(1936),都闡明這個信念。他重視舞台藝術,他的劇本《最後一個皇帝》(1926)、《一個城市的誕生》(1937)、《丹東》(1946),也是基於這個信念創作的。1936年法國人民陣線執政時期,他主持過戲劇革新的嘗試。
正文,
正文
法國作家。生於猶太家庭。1910年在普瓦捷大學任教,不久辭去教職,去巴黎從事寫作,參加了法國共產黨。1920年起為巴比塞的《光明》周報撰稿。1923年在羅曼·羅蘭倡議下創辦《歐羅巴》月刊,團結了一批進步作家。《歐羅巴》屬社會主義和國際主義刊物,在法國和西方知識界有一定的影響。布洛克反對藝術除本身外沒有其它目的的主張,認為“只有最終把對於人們的社會需要引起的愛惡哀樂吸收到作品裡面來,文藝才能夠再度具有人的意義”。而“我們的文藝(特別是舞台藝術)只有一條出路,就是使它成為革命的”。他的論文集《狂歡節死去了》(1920)、《戲劇的命運》(1930)、《一種文化的誕生》(1936),都闡明這個信念。他重視舞台藝術,他的劇本《最後一個皇帝》(1926)、《一個城市的誕生》(1937)、《丹東》(1946),也是基於這個信念創作的。1936年法國人民陣線執政時期,他主持過戲劇革新的嘗試。
布洛克的小說技巧繼承巴爾扎克的傳統,但內容受到現代生活的激發,同當時的政治鬥爭緊密結合,並注意小說寫作技巧的革新。他的小說有描寫猶太人的中篇小說集《里維》(1912),寫一個猶太族的阿爾薩斯工業家發家史的《某公司》(1917)。1925年發表的詩集《庫爾德之夜》,是一部描寫庫德族鬥爭的優美的散文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被德軍占領,布洛克輾轉離開法國,到達莫斯科。1941至1944年在莫斯科電台作法語廣播,號召法國人拿起武器,打擊德國侵略者。他的講稿編為廣播文集《從被出賣的法國到武裝的法國》出版。
布洛克的小說技巧繼承巴爾扎克的傳統,但內容受到現代生活的激發,同當時的政治鬥爭緊密結合,並注意小說寫作技巧的革新。他的小說有描寫猶太人的中篇小說集《里維》(1912),寫一個猶太族的阿爾薩斯工業家發家史的《某公司》(1917)。1925年發表的詩集《庫爾德之夜》,是一部描寫庫德族鬥爭的優美的散文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被德軍占領,布洛克輾轉離開法國,到達莫斯科。1941至1944年在莫斯科電台作法語廣播,號召法國人拿起武器,打擊德國侵略者。他的講稿編為廣播文集《從被出賣的法國到武裝的法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