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盜龍

布氏盜龍

布氏盜龍(英文名字:Buriolestes)是一種來自巴西南部晚三疊世早期Santa Maria組(卡尼克階,距今大約2.28-2.35億年前)的原始蜥腳形類恐龍,從牙齒的形態來看,它們屬於肉食性動物,體形非常小巧,大約只有1.5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布氏盜龍
  • 拉丁學名:Buriolestes
  • 二名法:Buriolestes schultz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蜥臀目
  • 亞目:蜥腳形亞目
  • :Buriolestes
  • :schultzi
  • 分布區域:南美洲,巴西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物種分類,

形態特徵

布氏盜龍的生存年代是距今2.28億年 ~ 2.01億年前的中三疊世。布氏盜龍是小型恐龍,體長1.5米。這種奇特的蜥腳形類恐龍被命名為舒氏布氏盜龍(Buriolestes schultzi)。體形非常小巧,大約只有1.5米。前肢較小,後肢較長,是典型的兩足動物,與四足行走的龐大蜥腳類恐龍截然不同,其口中鋒利如同刀片般的牙齒是它最獨特的地方,因為典型的蜥腳類恐龍牙齒呈現類似勺子的狀態,更合適採食植物。布氏盜龍則不同,是以小型動物為食的掠食者。這是首次在蜥腳形亞目中發現肉食性成員的證據,也證實了蜥腳形亞目恐龍在早期是掠食者。布氏盜龍的發現也為早期恐龍的食性提供了關鍵證據,如何從肉食性演化成雜食性或植食性。

分布範圍

布氏盜龍主要發現於南美洲,巴西地區。

物種分類

在現已知的 1212 種恐龍中,體形排在第1012位。與布氏盜龍體形接近的恐龍,有似鳥龍,拜倫龍,始盜龍,鶴龍,纖細盜龍,雅角龍等。
除此之外,在對布氏盜龍研究的過程中,學者們重新定義了早期恐龍之間的分類關係。使得一些曾經不屬於恐龍的基幹恐龍形類成為了恐龍(如西里龍),一些曾經屬於基幹獸腳類的則變成了更原始的基幹蜥臀目恐龍(如埃雷拉龍)。除此之外,在對布氏盜龍研究的過程中,學者們重新定義了早期恐龍之間的分類關係。使得一些曾經不屬於恐龍的基幹恐龍形類成為了恐龍(如西里龍),一些曾經屬於基幹獸腳類的則變成了更原始的基幹蜥臀目恐龍(如埃雷拉龍)。
布氏盜龍骨骼布氏盜龍骨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