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半棱鯷

布氏半棱鯷

布氏半棱鯷,大洋性表層洄游魚種,群游性。一般群游於近岸至離岸數百浬處,有時也會進入大型、較深且水質清澈的內灣或舄湖區。鰓耙發達,以過濾浮游生物為食。同時也是鮪、鯖等大型魚種之餌料生物。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南岸、紅海及波斯灣,東至夏威夷、大溪地及索羅門群島等,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皆產。台灣各地皆產,以東北部及澎湖海域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布氏半棱鯷
  • 拉丁學名:Encrasicholina punctifer
  • 別稱:刺公鯷
  • 分布區域:印度至太平洋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布氏半棱鯷(刺公鯷) 學名;Encrasicholina punctifer  命名者:Fowler,1938
棲息深度:0-30米
模式種產地:SocietyIs.
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最大體長:13cm
棲息環境大洋、近海沿岸、舄湖
布氏半棱鯷

形態特徵

體細長,略呈亞圓筍形,腹鰭前方具4-5個針狀棱棘。頭中大。吻端尖。眼大,眼徑大於吻長。口大,微斜;上頜前端突出於下頜,上頜骨末端短鈍,向後延伸未達鰓蓋骨前端。鰓耙細長而密,下枝鰓耙在23-26間。體被圓鱗,鱗小而薄,易脫落,無側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軟條13-14;臀鰭起於背鰭基部後之下方,具軟條16-18;尾鰭叉型。體色銀白略透明,體側具一條銀白色之縱帶。背鰭及尾鰭淡青色,其餘各鰭半透明。

漁業利用

漁業利用:小型食用魚,一般多曬成魚乾出售,主要漁法為焚寄網或巾著網等,周年可見,無明顯盛漁期。台灣東北部及澎湖產量較高,是當地?鱙漁業的重要魚種之一。
同種異名:Stolephorus buccaneeri,Stolephorus buccaneri,Stolephorus punctifer,Stolephorus zolengeri,Stolephorus zollingeri
英文俗名Oceanic anchovy,Buccaneer anchovy,Anchovy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