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賺錢效應

市場賺錢效應是股票心理分析法的重要概念之一。簡單地理解,股票指數出現上漲,股民平均來說應該會賺錢,但是,股票指數一般以股票市值為權重計算股票的加權平均漲幅,而普通投資者可能較多地參與小盤股的投資交易,這使得傳統的股票指數無法準確反映普通投資者的賺錢效應。

基本介紹

效應介紹,效應意義,效應運用,

效應介紹

市場賺錢效應指的是短線交易者的平均賺錢情況。長期投資者,特別是公司大股東、國有股東,他們雖然持有大量股票、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但是他們幾乎不參與股票交易,對股價的漲跌影響有限。相反,短線交易者頻繁交易反而對市場走勢構成較大的影響,而短線交易者的賺錢與否會影響他們的投資信心等心理因素,從而影響他們後期的交易行為。因而,衡量市場賺錢效應的市場賺錢效應指數漲幅,是以股票近期的成交額為權重計算的股票加權平均漲幅。

效應意義

根據心理分析法理論,大眾投資者存在普遍的心理特徵是,當他們的交易一次次地獲得成功,持續地獲取投資利潤之時,他們的信心會增強(嚴重時可能自認為是股神),從而他們也就願意在股市里投入更多的資金,交易也更加積極和頻繁,一有看好的股票就敢於大量買進、相信自己不會有錯;相反,當他們一次次地虧錢時,他們可能會逐漸失去信心(嚴重時,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炒股票),他們開始不敢在股市里投入太多資金,交易也變得不積極和謹慎,即使有看好的股票也還是擔心自己有錯、會虧錢,而不敢大量買進。這樣,從整體市場來看,如果市場賺錢效應顯著,那么資金會開始流入股市、投資者交易積極性增加、市場變得活躍,股票價格也更容易出現上漲;相反,市場賺錢效應不佳可能導致股票價格下跌和市場成交量下降。
股價的上漲需要投資者的不斷買入,而投資者買入一隻股票的前提條件是,他看好這隻股票的後市價格走勢,並且有錢買入。對於整體市場來講,重要的因素就變成投資者的平均預期和市場交易資金。投資者預期是個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市場交易資金並不等同於市場上總共有多少資金參與股票交易。如果我們假設社會其它領域的資金沒有流入股市,股市裡的資金也沒有流出,那么有人賣出股票的同時必然有人買入同樣數量的股票,股票總量沒有發生變化,市場上的資金也幾乎沒變(僅僅是扣除了交易手續費),投資者的平均倉位幾乎不變,市場上依舊存在同樣數量的潛在做多力量和同樣數量的潛在做空力量。因而,股票交易行為本身並不影響市場交易資金,部分投資者倉位的變化並不改變市場的平均倉位水平。
那么,市場交易資金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我們再假設市場預期在一定程度上不變,此時市場上可能存在一些投資者預期下降要賣出股票和另一些投資者預期上升要買入股票,也就是市場存在一定的股票轉手需求。投資者手中的股票需要轉手,也就需要資金參與股票交易,我們假設在這樣的市場預期和股票總市值的條件下,每天由部分投資者開始看空需要賣出的股票市值為1千億。如果市場上擁有資金並開始看多、願意買入的資金超過1千億,股票價格容易出現上漲,相反,股票價格可能會下跌。一定時期內,這些願意交易的潛在資金就叫市場交易資金。它受到市場中資金總量和交易頻率的影響。如果投資者交易十分頻繁,平均每3天資金換手一次,那么3千億的資金總量每天就有1千億資金參與買入股票;相反,如果市場信心補足、交易不頻繁,平均每20個交易日資金才換手一次,那么市場需要2萬億資金才能提供每天1千億的資金買入股票。市場上賣出股票的需求與股票總市值多翻空數量有關;買入股票的需求與市場交易資金和空翻多數量有關。買入股票需求大於賣出需求,股價容易上漲,反之股價下跌。因而,要分析未來股價走勢,需要關注股票總市值、市場預期變化和市場交易資金。當股票總市值增加時,需要更樂觀的市場預期和更多的交易資金維持,否則股價容易下跌。
當市場賺錢效應變得顯著時,市場預期更容易好轉;投資者願意投入更多資金和交易更加頻繁導致市場交易資金增加。這樣,股價也就更容易出現上漲。

效應運用

1、小盤股指數經常是大盤指數先行指標為數眾多的大眾投資者可能更多地參與小盤股的交易,小盤股指數與大盤指數的差異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場賺錢效應與大盤指數的差異。在下跌過程中,雖然大盤指數還在下跌,但小盤股指數止跌回升、個股開始活躍,市場賺錢效應開始顯現,可能意味著很快市場就會出現止跌回升。相反,上漲過程中,小盤股的滯漲會是不利的信號。
2、大牛市的尾聲往往會出現大盤指數繼續上漲而市場賺錢效應不佳的情形。世界各國的股市,大多數大牛市接近尾聲、熊市即將來臨的時刻,都出現了大盤指數繼續攀升而市場賺錢效應不佳的情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