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貝勒維爾國立高等建築學院(音譯),學院原名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de Paris-Belleville,又名巴黎美麗城國立高等建築學院(意譯),隸屬法國文化部的國立建築學院:全法國共有二十所公立建築學院(6所在巴黎大區,14所在外省)。
被建築理論家肯尼斯·弗蘭姆普敦譽為世界十所最具深度建築院校之一。
被 Domus雜誌評為歐洲頂級建築院校之一。
多個機構的排行榜中,法國綜合排名第一的建築院校。(硬體條件,教學資源,國際合作院校,學校及教師聲譽)
基本介紹
教育體系,辦學歷史,教學課程,學校合作,科學研究,學校地址,校園環境,
教育體系
法國建築學院獨立於法國教育部下屬綜合大學體系之外,直屬文化部管轄,是唯一可以頒發法國職業建築師文憑的教育機構。法國截至2021年共有二十所公立建築學院,它們都是1968年以後從美術學院中獨立出來的,這些學院中有六所分布在大巴黎地區,其他十四所較為平均地分布在外省各城市。為了與歐洲大學體制接軌,建築學院於2004年開始進行學制改革。由原來的DPLG(diplôme par le gouvernement)改為目前的LMD體制(Licence, Master, Doctorat)。建築學院的培訓年限也由原來的六年演變為現在的(3+2+1)年。
目前的建築學院學習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1、Licence,三年,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建築表現技巧、相關的構造知識和初步的城市規劃理論。該階段需要完成至少六個為期半年的設計課,種類繁多的藝術課、建築理論、建築歷史、構造等輔助課程和為期分別為兩個和四個星期的兩個實習。完成Licence階段學習的學生可獲得diplôme d'études en architecture,即建築學習學位,該學位相當於大學體系中的學士學位。
2、Master,兩年,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和分析建築與城市問題的能力,該階段主要包括一個為期半年的論文;三個分別為期半年的建築或城市設計;一個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相應的理論課、歷史課、構造和計算機課;以及一個為期半年的畢業設計課。
經過以上五年的學習,建築學院的校內教育就基本結束了,圓滿通過相應考核的學生這時可以獲得diplôme d’Etat d’architecte即國家建築師學位,該學位等同於大學體系中的Master即碩士學位。學生可以在獲得master學位以後直接向大學申請doctorat學位,從事研究工作,也可以繼續在建築教育職業領域深造。獲得該學位的學生即可稱為一名職業建築師,但如果想本人開設私人建築設計事務所,直接與業主簽訂契約並申請‘Permis de Construire’即‘建設許可證’的話,就必須再接受一年的職業教育,即下面的第三階段。
3、HMO,全稱為HMONP (Habilitation de Maîtrise d’Oeuvre au Nom Propre),該階段需學生與一家法國設計公司(或這建築或規劃相關單位或部門)及學校三方簽訂至少六個月的工作契約,並在履行契約期間按照學校要求到學校進行相應的課程培訓,目的在於使建築師有足夠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負責一個建築工程。
辦學歷史
該院校成立於1969年,立足於與建築文化切實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如下一系列基本的原則:
1,強化建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強調研究,並為各種學位獲得者提供相應的實踐課程。
2,基於建築教育的科學性,匯集融合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
3,在不同的教學之間尋求長效的聯繫與合作,致力於發展國際合作夥伴關係。
4,一再強調建築教育不是簡單的職業教育。
該學校在1969年與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建築系脫離。起因是一群老師和學生希望與保守的學院派教育劃清界限,從而聚齊不同領域的多方面學科。設計(projet)教學為重中之重,但是跨越不同學科。通過分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來推進設計,從而給予學生們一種建築意識,並認識到建築在歷史,思想,社會,哲學範圍的界限。任何學科只有當能從一個領域跨越到其他領域時,它才會進步。這一思想在辦學之初即已形成。
學校在創立之初,便意圖在設計教學和設計科學之間建立一個 獨特的對話關係,鼓勵老師將他們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同時帶入課堂。學校還建立了ipraus 等眾多研究實驗室。
理論與實踐並重,令畢業生們具備在公共建築,社會住宅和城市設計方面的能力。
學校同樣注重建築遺產的教學,改造和創新(理論和設計)並重,建築單體與城市環境並重,構造技術(學校還提供與CNAM合作的建築設計與工程師雙學位)與社會責任並重。無論什麼尺度的項目,都認真謹慎的對待。
美國著名的建築評論家,歷史學家弗蘭姆普凱敦(《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及《建構文化研究》的作者)在1998年曾表示,貝勒維爾建築學院(ENSAPB)屬於世界上最具學術深度的十所建築院校之一。鑒於學校非常明確地選擇,不要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進行職業教育,而是提供貫穿5年的,持續的,漸進的,累積的各種形式的課程,包括多種交叉學科、貫穿始終的歷史必修課、高強度的理論研討課和一些選修課,以期讓學生建立一個基於自身的文化立場和判斷能力,與現實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
另外學校還提供諸如建築設計和遺產研究的DSA培訓及繼續教育課程。
多來年,巴黎貝勒維爾國立高等建築學院一直是法國建築業界公認的綜合排名第一的建築院校。
教學課程
巴黎貝勒維爾國立高等建築學院的教學總體概括就是基本功非常紮實。強調在項目概念生成前的深度調研和理解。不僅僅從城市的角度,還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對項目的影響。老師通常會在歷史分析和案例分析中傳授這些方法,因此學校也非常重視學生對歷史和理論的學習。學校的理論課程教學質量非常高,分不同類型和支線,邏輯型地為學生架構理論體系。
學校每年由建築學教授組織學術旅行,研究當地的城市和建築。學校還鼓勵學生在課餘通過多種形式豐富專業學習:如參加外國著名設計師的講座,組織學生作品展覽以及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等。
學校尤其注重基礎教學,特別是通過具體建築項目,幫助學生將課堂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相結合。該校近一半的教師本身就是世界知名的建築師。此外,學校還十分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繕,學生創造力的開發(主要通過論文和項目)以及建築物設計和城市規劃。該校教學因此具有跨學科和多元化的特點。
本科一年級是較為密集的基礎課程和訓練,從本科二年級開始直至研究生二年級上學期,都會以工作室制運行。每學期開頭學生聽不同工作室老師進行課程介紹,按興趣進行選擇,可以從不同老師處學習到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論。選擇通常有8-10個。研究生階段有為期三學期的論文研討課,學生在進入畢業設計前,需要完成一本個人論文。最後一學期為畢業設計課程。每學期除了必修的理論和專業課,還有art plastique的藝術類選修課。其中包括攝影,繪畫,雕塑,木刻版畫,video製作,家具設計(木工課)等。學生可盡情發揮自己藝術方面的興趣和天賦。
學校合作
一方面,巴黎-貝爾維爾建築學院積極與巴黎和法蘭島大區的各大高校建立緊密合作關係,為法國巴黎東區大學成員之一。另一方面,與世界其它國家的高校合作緊密,合作院校遍布全球,如中國同濟大學、天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台北科技大學,韓國慶熙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芝浦工業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紐約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斯圖加特大學,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芬蘭阿爾托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俄羅斯塔林大學等。
科學研究
巴黎城市、建築與社會研究中心(IPRAUS),作為巴黎貝勒維爾國立高等建築學院以及巴黎第十大學的科研實驗室,於1986年與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聯合創立。IPRAUS與另一實驗室(ACS)合作成為法國重要的城市研究團體(L'UMR AUSSER n°3329)。該中心匯聚了建築師、城市規劃師、歷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在建築和規劃項目、設計、建造和使用的不同階段探索建築與社會、住宅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以巴黎地區為基礎,其研究領域擴大到全法國、歐洲、地中海地區、非洲馬格里布地區以及中東、亞洲和遠東地區。
學校地址
2009 以後 : 60 boulevard de la Villette (巴黎十九區)
1981-2009 : 78 rue Rébeval (巴黎十九區)
1974-1981 : 69 rue du Chevaleret(巴黎十三區)
1969-1974 : Rue de Viarmes (巴黎第一區)
1648-1969 :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內
校園環境
建築師菲里彭於2010年設計,學校內的導視系統的目的是與未來的建築師“對話”,因而它主要注重的是視覺圖形設計,它必須引人注目,但主要不是供人們閱讀,而是為了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欣賞。
主要的導向部分嚴格地基於大型的規劃圖的基礎上,它像牆紙一樣從地板一直覆蓋到屋頂,並且建築內的導向信息被減到最少。如果哪兒必須有指示標識,那兒可能便只是放一個彩色的箭頭。設計引導標識的形象時,文字由排好的大大的字母組成,形成一個完整的圖形設計,採用了所有不同表面的色彩。
學校具有非常好的學習氛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密切。身處巴黎市中的絕佳地理位置讓學生們可以參與各種事件和文化活動。學校的教育體系是本科/研究生3+2制。學校會時不時地提供短期旅遊或者去其他國家進行workshop的機會。Workshop一般為期一至兩周,同時又有非常多的機會申請去其他國家交換。學校課程為法語授課,很少部分的workshop和工作室是英語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