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訪談是美國著名文學雜誌《巴黎評論》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創刊號中的E .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最偉大的作家長篇訪談,最初冠以“小說的藝術”之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訪談已然成為《巴黎評論》的招牌,同時樹立了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
- 作品出處:上海文藝出版社
- 作者: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 編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作家訪談是美國著名文學雜誌《巴黎評論》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創刊號中的E .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最偉大的作家長篇訪談,最初冠以“小說的藝術”之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訪談已然成為《巴黎評論》的招牌,同時樹立了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範。
一次訪談從準備到實際進行,往往歷時數月甚至跨年,且並非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書的出版而作,因此毫無商業宣傳的氣息。作家們自然而然地談論各自的寫作習慣、方法、困惑的時刻、文壇秘辛……內容妙趣橫生,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加上圍繞訪談所發生的一些趣事,令這一欄目本身即成為傳奇,足可謂“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經《巴黎評論》授權,我們從中挑選了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訪作家的訪談,分三卷陸續出版。第一卷收錄的受訪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納博科夫、凱魯亞克、厄普代克、馬爾克斯、雷蒙德·卡佛、米蘭·昆德拉、羅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羅·奧斯特、村上春樹、奧爾罕·帕慕克、史蒂芬·金、翁貝托·埃科。
作者簡介
杜魯門·卡波蒂、歐內斯特·海明威、亨利·米勒、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約翰·厄普代克、傑克·凱魯亞克、加西亞·馬爾克斯、雷蒙德·卡佛、米蘭·昆德拉、阿蘭·羅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羅·奧斯特、村上春樹、史蒂芬·金、奧爾罕·帕慕克、翁貝托·埃科
目錄
杜魯門·卡波蒂(1957) 黃昱寧 譯
歐內斯特·海明威(1958) 苗 煒 譯
亨利·米勒(1961) 王岳杭 譯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967) 丁 駿 譯
傑克·凱魯亞克(1968) 菊 子 譯
約翰·厄普代克(1968) 盛 韻 譯
加布里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81) 許志強 譯
雷蒙德·卡佛(1983) 小 二 譯
米蘭·昆德拉(1984) 葉 子 譯
阿蘭·羅伯-格里耶(1986) 林 盛 譯
君特·格拉斯(1991) 吳 筠 譯
保羅·奧斯特(2003) BTR 譯
村上春樹(2004) 比目魚 譯
奧爾罕·帕慕克(2006) 方柏林 譯
史蒂芬·金(2006) 張 坤 譯
翁貝托·埃科(2008) 張 芸 譯
歐內斯特·海明威(1958) 苗 煒 譯
亨利·米勒(1961) 王岳杭 譯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967) 丁 駿 譯
傑克·凱魯亞克(1968) 菊 子 譯
約翰·厄普代克(1968) 盛 韻 譯
加布里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81) 許志強 譯
雷蒙德·卡佛(1983) 小 二 譯
米蘭·昆德拉(1984) 葉 子 譯
阿蘭·羅伯-格里耶(1986) 林 盛 譯
君特·格拉斯(1991) 吳 筠 譯
保羅·奧斯特(2003) BTR 譯
村上春樹(2004) 比目魚 譯
奧爾罕·帕慕克(2006) 方柏林 譯
史蒂芬·金(2006) 張 坤 譯
翁貝托·埃科(2008) 張 芸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