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症候群是多出現在20~30歲的女性當中的一種精神問題,終於如願以償在巴黎開始了新生活,但是因為不能很好適應而處於精神困境。這種精神狀態是由在法國居住長達20年之久的精神科醫生太田博昭命名的。泡沫經濟時代,很多學習意欲不高但家裡卻能提供較多經濟補貼的女性到巴黎留過學,他們被語言這道門檻絆倒出現了很多巴黎症候群的病例。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都有換工作的想法,但因此而出現問題的女性卻不多。掌握了法語,於是想從事的時尚、旅行、媒體等行業的工作都是“巴黎化”的,來到了巴黎後,陷入了生活費沒保證,語言也沒什麼長進的“鬱悶狀態”。小說、電影上的信息在她們的心目中所留下的巴黎的印象和現實生活中的巴黎有著天差地別,於是出現了精神問題。太田指出,這些人患病的典型的症狀是即使陷入妄想、幻覺等病理狀態對巴黎也不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