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巴土底歌劇院

巴黎巴土底歌劇院

巴黎巴土底歌劇院,是已故的法國社會黨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內的產物,設計師是加拿大建築師卡洛斯·奧特,劇院於1981年開始動工,就建在原來巴士底獄的舊址上。是密特朗在入主愛麗舍宮後,為了要慶祝法國大革命200周年,提出了一攬子大型建築項目。其範圍,從羅浮宮開始,沿著香榭麗舍大街形成一條5英里長的軸線,巴土底歌劇院是其中的九大工程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黎巴土底歌劇院
  • 地理位置:巴黎
  • 設計者:洛斯·奧特
  • 始建於:1981年
建築特點,建築歷史,

建築特點

奧托的設計,以傳統的城市空間體系為依據,在建築材料上,則注重用石料、金屬和玻璃來構成建築物外部形象,可說是傳統與現代兼顧。
最值得稱道的,是劇院的內部設施,不愧有歐洲第一之稱。舞台的進深有246英尺,比那些深淵般的華格納式舞台有過之而無不及。靠著各種精巧完備的機械裝置,更換布景幾乎可在瞬間完成。一檯布置完畢的場景,能夠原封不動地從舞台上搬到排練劇場。歌劇院另有一個移動伸縮自如的可變式歌劇表演中心,它的高度、座椅數和舞台前部裝置,全可以靠液壓機械裝置任意改動。這樣一來,無論是舉行小型的獨奏會、獨唱會、室內樂音樂會,還是有大型交響樂隊參加的演出,都能應付自如,觀眾的座位,可以從600席一直加到1300席。劇院還擁有面積4 500平方米的排練大廳,以及一應齊全的各式小演奏廳、展覽廳、圖書館、餐廳和書店等等附屬設施。
巴黎巴土底歌劇院內部巴黎巴土底歌劇院內部
至於歌劇院的觀賞大廳,則受非議頗多,尤其主廳的樓座,是一種螺旋式的傾斜狀,看起來危險萬分,座位太窄,台階又嫌小,所以有人打趣說,法國歌劇的愛好者,最好有羚羊般靈巧的身手,否則很有可能跌傷腿腳。

建築歷史

巴土底歌劇院,是已故的法國社會黨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內的產物。它耗資達 4 億多美元,在全歐洲的劇院裡,號稱裝備最完善。密特朗在 1981 年入主愛麗舍宮,為了要慶祝法國大革命 200 周年,他提出了一攬子大型建築項目,其範圍,從羅浮宮開始,沿著香榭麗舍大街形成一條 5 英里長的軸線,巴土底歌劇院是其中的九大工程之一。
這九大工程,引起的是非頗多,但後來漸漸也能得到法國人的認可。像位於起點處的羅浮宮地下入口擴建工程,也就是人們熟知的“玻璃金字塔”, 由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所設計。在當初,它的成功就很來之不易,然而現在卻最受歡迎,已是舉世聞名的建築佳作。
巴黎巴土底歌劇院巴黎巴土底歌劇院
大概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總統,從戴高樂到德斯坦,哪一位也沒敢像密特朗這樣放手花錢,而法國的政壇,原本就動盪多事,這一下子,可讓密特朗的政治對手抓住了一個絕好的把柄。
所以從 1981 年巴土底歌劇院破土動工之日起,就被人形容成是政治家的角斗場,輿論的笑柄,行政工作的泥潭和浪費納稅人金錢的一頭“白象”。 據說雖然原因各不相同,但它卻能惹得人人怨氣衝天。
法國現任總統席哈克,是密特朗的老對手了。他在台上當總理的時候, 一直有奇怪的傳聞,說政府有意想把歌劇院改成一座游泳池。如此聳人聽聞的題目,巴黎的報紙照例不會放過。有個專欄作家提供的解決辦法就令人啼笑皆非——乾脆還把它改成巴士底監獄算了。
劇院建築計畫伊始,政府就開宗明義,標榜要建一座現代化、大眾化的歌劇院,而不以加尼埃風格的皇室豪奢派頭為貴。現代化固然無可非議,但歌劇院這種建築,歷來是最富貴族氣息,於今竟要和大眾化的概念達成妥協, 倒是一件創舉,難免要引得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加尼埃替拿破崙三世建造的巴黎歌劇院,是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奢華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的代表,與這座由加拿大建築師奧托設計的巴土底歌劇院相比,反差確實極為鮮明。 奧托的設計,以傳統的城市空間體系為依據,在建築材料上,則注重用石料、金屬和玻璃來構成建築物外部形象,可說是傳統與現代兼顧。劇院的設計者加拿大建築師奧托,原本藉藉無名,他能從全球 700 余個 競爭方案中脫穎而出,令很多人出乎意料。就有那么一個頗懷惡意的說法在私下流傳:說是按評選規矩,評審團在裁定作品時,照例不知道作者的名字, 而眾所周知,密特朗總統偏愛美國建築師梅耶的設計,於是評審團煞費苦心,挑了一個最像梅耶風格的作品,結果開出來一看,中者是不相干的加拿大人卡洛斯·奧托。這個傳聞,查無實據、事出有因,大概總因為奧托的參賽作品,有近似梅耶風格之處吧。
巴黎巴土底歌劇院巴黎巴土底歌劇院
巴土底歌劇院大體完工,是在 1989 年,也就在這年 2 月,執掌劇院樂團的青年天才指揮家巴倫博伊姆,給劇院炒了魷魚。這次事件,引起了強烈的爭議,按美國《時代》雜誌的評論,巴倫博伊姆“表面上是跳槽到大洋對岸, 接管了芝加哥交響樂團,成為喬治·索爾蒂爵士的繼承人,坐上了美國指揮 界的頭把交椅,但明眼人不難看出,他褲子後面還印著巴土底後台老闆的鞋印呢”!
的確,巴倫博伊姆才華橫溢,如今正在大紅大紫之際,他又是一向有名的聰明、會做人,最能討樂團的歡心和擁戴,要是連他都伺候不好巴土底歌劇院的話,其他人還用想嗎?
當時整個巴黎都在翹首以待,看誰會傻到有勇氣來坐這個位子,結果又出人意料,中選者是韓裔青年指揮家鄭明勛。 鄭明勛何許人也?此前他不過是個小有名氣的鋼琴家,指揮方面,至多在原西德一小城領導過一個廣播交響樂團,而他為人所知,多半因為他是著名女小提琴家鄭京和的弟弟。
然而就是這位名頭不響,事前不被人看好的鄭明勛,卻率領歌劇院創下 了輝煌成績,在他執掌之下,樂團不僅演出水平突飛猛進,而且灌制發行了 一系列優秀的唱片,深得輿論界的好評。但是鄭明勛與院方的合作,卻搞得很不愉快,甚至一度憤而辭職。巴黎人素性詼諧幽默,於是就編出一則笑話, 說是有人問:“巴土底歌劇院和初航就沉沒的鐵達尼號豪華郵輪有什麼區 別?”回答是:“鐵達尼號還有一個樂隊。”
儘管調查顯示,在法國人參加的公共文化活動中,歌劇被認同的程度最低,但是,或許可以認為,使巴黎成為世界歌劇的首都,是包括密特朗在內的許多法國人的心愿。在法國文化史、政治史上,這也是一個不斷浮現的主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參看拿破崙三世興建的巴黎歌劇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