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五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五居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0年
- 設立年份:1961年
- 所在區域:內蒙古自治區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Bayansain Jiēdào Bànshìchù Dì-5 Jūmínwěiyuánhuì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五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五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隸屬於巴音賽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1961年劃為第三居民委員會,1971年從第三居民委員會劃出,定為第五居民委員會,200...
截至2011年末,巴音賽街道轄幸福、先鋒、團結3個居民委員會。截至2021年10月,巴音賽街道轄3個社區;巴音賽街道辦事處駐巴音賽東街。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音賽街道地處烏達區中心,東、北與濱海街道隔路相望,南至烏爾特溝河槽與三道坎...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一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巴音賽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一居民委員會1961年建立,2000年因重新劃分該名廢止。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六居民委員會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六居民委員會,1978年設立,197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巴音賽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1978年由烏海市人民政府命名,1978年因重新劃分該名廢止。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四居民委員會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四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巴音賽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1961年建立,2000年因重新劃分該名廢止。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七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巴音賽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1961年成立,時名第四居民委員會,1973年劃為第七居民委員會,2000年因重新劃分該名廢止。
截至2011年末,五虎山街道轄育紅、鐵西2個居民委員會,下設229個居民小組。截至2021年10月,五虎山街道轄2個社區;五虎山街道辦事處駐五虎山大街。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虎山街道地處烏達區西部,東與巴音賽街道相交,南與三道坎街道相連...
截至2011年末,濱海街道轄濱海、勝利、團結北路3個居民委員會。截至2021年10月,濱海街道轄3個社區;濱海街道辦事處駐濱海小區A區。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濱海街道地處烏達區東部,東至黃河與海勃灣區隔河相望,南與巴音賽街道相鄰,西與五虎...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巴音賽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1961年建立,2000年因重新劃分該名廢止。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八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巴音賽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原稱第一居民委員會,1961年成立。1978年劃為第十居民委員會,1981年劃為第八居民委員會,2000年因...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二居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巴音賽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巴音賽街道辦事處第二居民委員會1961年建立,2000年因重新劃分該名廢止。
三道坎街道,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區,地處烏達區最南端,東臨黃河與海南區隔河相望,南、西與阿拉善盟接壤,北與巴音賽街道相連,三道坎街道辦事處距烏達區6千米,行政區域面積34.2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三道坎街道總人口...
橋西街道辦事處第一居民委員會,1981年設立,198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為巴音賽城市人民公社第八居民委員會,1981年4月劃為紅旗村街道辦事處第一居民委員會。1984年11月更名為橋西街道辦事處第一居民委員會。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
橋西街道辦事處第二居民委員會,1981年設立,198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為巴音賽城市人民公社第九居民委員會,1981年4月劃為紅旗村街道辦事處第二居民委員會。1984年11月更名為橋西街道辦事處第二居民委員會。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