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村位於大田鎮東北4公里,東臨舊店鎮,西鄰東澗村,南鄰邦子村,北臨石灰陳家村。全村擁有耕地面積1243畝,人口208戶,61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豆子村
- 耕地面積:1243畝
- 人口:208戶,619人
- 所屬位置:山東省青島市大田鎮
基本情況,經濟狀況,優勢產業,社會事業,經濟發展引,特色產業,村莊風光,
基本情況
[span]
經濟狀況
巴豆子村以石材開發、養殖業為重點,2001年引進石材開採戶3戶,固定資產2000萬,發展本村石材加工戶4戶,從業人員102人。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0萬元,居民人均所得4604元。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34元,其中,養殖收入440萬元。
優勢產業
石材開發、加工、養殖業、林果業是本村經濟支柱之一。全村有規模養殖大戶27戶。果園面積300畝,年收果品800餘萬斤。
社會事業
2004年村集體出資2.2萬元安裝了有線電視,2007年村委出資4.5萬元為村民拉上自來水。2007年硬化村內主街一條,1350餘平方米;2008年硬化大街小巷7條,6000餘平方米,並美化、亮化。目前有村衛生室一處,固定電話162部,有線電視172戶,村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率達到100%。
該村連年獲得各級“文明村莊”稱號,連年獲得優秀“基層黨支部”稱號。民風樸實,村風文明。
經濟發展引
大田鎮巴豆子村黨支部以“三項創建”為契機,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思路,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村級經濟快速發展,村容村貌日新月異。2005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1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160元,較2004年增加了528元,全村20%的農戶家庭人均收入超萬元,村里興建了村民議事室、水泥路、國小辦公室和具有現代化氣息居民新村。幾年來,巴豆子村先後獲得市“文明單位”等十幾種榮譽稱號,受到了上級領導和全村村民的高度讚揚。2005年底,全村208戶,601人。耕地面積1422畝。
位於磨山腳下的巴豆子村受地理條件影響,村級經濟一度停滯不前,村民窮、村風差、村民怨,是有名的“老大難”村。2003年前人均收入不足千元,一些村民靠政府救助艱難度日。黨支部書記孫明欣克服重重困難,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致富之路。
巴豆子村人多地少,人均不到2畝地,農田崎嶇不平。思路決定出路,村黨支部果斷出擊,三路突圍。首先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鼓勵種田能手規模化經營,將成片的土地交給種田能手承包,降低農戶的經營成本,讓土地資源在重組中發揮效益。老黨員孫德華種田是把好手,原來僅種3畝旱地,家庭非常貧困,村里實行土地流轉後,在黨村支部鼓勵下,他一下子承包了29畝農田,引進良種,科學種植,當年收入達3萬餘元。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全村20戶種糧戶承包了全村近2百畝糧田,湧現5戶種植規模五十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全村2/3勞力外出務工經商。面對人多地少的狀況,村黨支部深刻認識到:帶領農民民眾奔小康,關鍵還是要狠抓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引導農民大膽闖市場,向市場找出路。
村黨支部在指導農民引進花生、玉米良種同時,立足遠離工業污染、土地肥沃的自然優勢,確定了建設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的發展思路。經過多方考察,巴豆子村率先種植板栗,村黨員幹部帶頭種植,全村22戶村民參與種植,香甜的板栗千家萬戶,暢銷賓館、酒店,成了果品市場的“新龐”。村民孫明東種了不到一畝的板栗,收入2000多元,他逢人便說村黨支部是他的致富靠山。農民掙到了錢,嘗到了甜頭,種植熱情空前高漲。今年村支部打算在現有基礎再發展100畝,得到了村民的積極回響。巴豆子村荒山較多,村黨支部因地制宜開發荒山造林,2004年栽種的8萬株蘋果,今年可心眼兒蘋果600萬斤,僅此一項可為村民增收180萬元。
加強勞務輸出的有序引導是巴豆子村黨支部又一重頭戲。為了使更多的剩餘勞動力外出創業,讓村民在外安心務工,黨支部根據自願、依法、有償的原則對土地進行流轉。在安排外出務工人員時,村黨支部逐步引導務工人員由分散走向集中,攏指成拳,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村里98%的外出務工人員集中在青島、濟南、煙臺三市。村黨支部還有意識地把青年黨員送出去鍛鍊,學習先進致富本領,並要求在村民勞務輸出集中區的黨員要發揮模範事實作用,幫助村民提高勞動技能,帶動村民適應市場發家致富。黨員孫明全頭腦靈活,市場意識強。在村支部鼓勵安排下,前往青島市創業,因吃苦能幹被一公司聘為副廠長,在他的帶領下,在該企業工作的60多村民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今年孫明全還準備回鄉創辦企業。在巴豆子要勞務輸出集中區,黨員和民眾並肩奮戰,攜手共進,魚水相融,全村2005年外出務工人員達100餘人,務工年收入高達90多萬元。春節期間,高興的外出務工人員寫了一副對聯:“興致外出務工萬事順心感謝共產黨,歡喜掙辛苦錢回家過年看望老母親”。
民眾富不富,關鍵在幹部。巴豆子村黨支部班子深刻認識到:沒有一支過硬的既能發家致富又能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的幹部隊伍,要徹底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是不現實的。他們認真分析現狀,從班子自身建設入手,提出了村幹部必須是富裕戶的要求。以支部書記孫明欣為首的村幹部和村民全股興辦4個養豬場,年出欄3000多頭,當年5名村幹部家家人均收入超萬元,起到了榜樣帶頭作用。巴豆子村先後投資4萬元澆水路、興修水利設施、規劃建設文明新村,村里今年還將投資5萬元興建老年活動中心和農村遠程培訓教室。
特色產業
青島市薄皮核桃生產基地
2007年開始青島林業局幫扶巴豆子村,利用三年時間,市林業局通過提供資金補貼、免費供應核桃苗等方式鼓勵村民發展薄皮核桃生產,共投入資金45.9萬元,發展核桃350餘畝,力爭將巴豆子村打造成“青島市薄皮核桃生產基地”。2011年開始,350畝核桃已開始結果,薄皮核桃基地初具規模,村民收入隨產量逐年增加。
依託該基地,於2011年5月註冊了青島巴豆子核桃專業合作社,並於同年7月,成功申報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巴豆子村”薄皮核桃商標正在註冊過程中。
2011年8月17日,大田鎮巴豆子村專門邀請了核桃種植專家、前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劉樹增先生進行核桃生產技術培訓。培訓會上,劉教授就夏秋核桃種植管理技術及綜合防治技術作了詳細的講解。理論培訓結束後,劉教授又帶領村民們來到核桃園,對整形、拉枝、修剪等技術為學員做了現場示範,同時就村民提出的相關問題作了耐心的解答。自2007年,該村每年分兩次聘請專家到村進行培訓,為村民做好核桃生產技術指導。
到2015年9月,巴豆子薄皮核桃專用包裝盒已經生產出來,上面還寫了關於巴豆子村的簡短介紹。
村莊風光
一張人文風情 , 一張自然風情,自然風情又能映射人文風情
圖一:雪後初霽。
又名:瑞雪兆豐年/回家過年/寒山.陌路.村莊/康莊大道奔小康/閒冬
村雪,雪村,山腳下的小村莊
山雪未踏情自化,千里遊人暫歸家,待到春暖花開時,一朝一夕奔天涯。
----《冷村》
老家的雪,不管下得大抑或小,雖然沒來得親自踏雪尋思,但都在遊子的思念中,慢慢的化去,年復一年,朝副一朝,過年的時候,遊子歸家,看著皚皚殘雪,箇中滋味無限,只能體會暫時的小聚,卻滿心歡喜各種惆悵,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不知哪天又得奔放天涯,離開家。
——現實的無奈,家鄉的美好與變化,心裡慢慢思念吧!
圖二:晴雪彌望
又名: 雪中痕/原馳蠟象/在希望的田野上/千秋雪
村外的耕地
圖三:村莊的夏日風光
村中主幹路兩邊都種植了玉蘭。村民們熱愛生活,都會在自己門口或房子兩邊種植一些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