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那松(學名:Araucaria angustifolia (Bertol.) Kuntze)是南洋杉科南洋杉屬植物。高大喬木,樹高25-35(-52)米,直徑達1.2米。樹幹筆直,呈圓柱狀。葉銳尖,針狀,披針形,中脈可見,通常成對,深綠色或有白霜,長30-60毫米,寬6毫米。雌雄異株。雄球果緊密,短伸出葉腋,長10-18厘米,寬1.2-2.5厘米,鱗片覆瓦狀。雌性球果球形,長18-25厘米,寬13厘米鱗片具一長而下彎的苞片或傘形花序。種子成長於裸露花房裡呈三角狀矩形,淺棕色,長50毫米,寬8-20毫米,具狹窄的翅。
原產於南美,分布於巴西、烏拉圭和阿根廷北部;主產於巴西。中國湛江市區等地有栽培。生長於海拔500-2300米的山地,分布區的年平均降雨量1200-2 500毫米,年平均溫度在11.5-21℃,寒冷月份平均溫度在9℃,在高海拔地區的冬季時有零度以下的低溫出現,在低海拔地區會呈現高溫多濕的環境,土壤pH值6-7,具有較寬的生態適應性。
巴拉那松是優良觀賞和用材樹種,木紋平直優雅,材質細密,呈蜜黃色,強度、硬度與美國黃松相似,但加工性能更好。還是一種速生的經濟林木,也可作為造林綠化和水土保持樹種。枝葉可用於造紙原料。種子富含蛋白質、澱粉,可供食用。樹脂可用來提取多種化工產品。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經濟,其他,
形態特徵
高大喬木,樹高25-35(-52)米,直徑達1.2米。樹幹筆直,呈圓柱狀;分枝水平,枝條輪生成杯狀圓錐形圍繞主幹,下部枝條會自然脫落;樹冠平頂,樹齡增長。樹皮褐色,受傷時會流出白色樹脂,受傷部位顏色柔和而紅潤,橫向具條紋。小枝以4-8的輪生排列。葉銳尖,針狀,披針形,中脈可見,通常成對,深綠色或有白霜,長30-60毫米,寬6毫米,上面的氣孔,下面凹陷,傾向於在枝的外端叢生。可育小枝上的葉濃密螺旋狀排列,非常短,濃密,下面具突出的氣孔。
雌雄異株。雄球果緊密,短伸出葉腋,長10-18厘米,寬1.2-2.5厘米,鱗片覆瓦狀。雌性球果球形,長18-25厘米,寬13厘米,栗棕色,2-3年內成熟,濕重約1千克,鱗片具一長而下彎的苞片或傘形花序。種子成長於裸露花房裡呈三角狀矩形,淺棕色,長50毫米,寬8-20毫米,具狹窄的翅。
產地生境
原產於南美,分布於巴西、烏拉圭和阿根廷北部;主產於巴西。中國湛江市區等地有栽培。生長於海拔500-2300米的山地,分布區的年平均降雨量1200-2500毫米,年平均溫度在11.5-21℃,寒冷月份平均溫度在9℃,在高海拔地區的冬季時有零度以下的低溫出現,在低海拔地區會呈現高溫多濕的環境,土壤pH值6-7,具有較寬的生態適應性。
繁殖方法
採用營養袋育苗法。袋子大小10厘米×7厘米,內裝1/3腐殖土、2/3當地紅土,拌勻,混合消毒。將種子播入土中(尖頭朝下),覆蓋2厘米表土,壓緊,澆足水,保持土壤濕潤。試驗過程中,將育苗袋放在排水好、半陰半曬、通風好的大棚中。種子20天開始出苗,2個月苗出齊。幼苗進行日常管理,適當澆水施肥,保持土壤濕度。且防止人畜破壞,小苗時防止蟲蟻吃根部。移栽時噴灑適量農藥,用於防治金龜子及蟻害。
栽培技術
6月移栽到20厘米×21厘米小花盆,移栽時株高平均39.7厘米,地徑0.9厘米。苗木第2年內平均株高達98.8厘米,地徑2.1厘米。幼苗期需要半陰條件,苗木能充分利用光照,進行光合作用。但幼齡林及成齡林的巴拉那松需要充足陽光,才能生長較快。苗木在定植成活後適當施有機肥。在管理過程中發現有的植株葉開始變黃,沒有病蟲害,也沒有被折損,通過澆灌少量水分,適當施有機肥如豬糞,幾天后葉慢慢變綠,半月後變翠綠色。
主要價值
經濟
木材:巴拉那松心材褐色常具或不具亮紅色條紋;邊材白色。紋理常通直。肌構較北半球所生長的針葉材為均勻。年輪不明晰。木材自輕軟至中等重硬的都有。乾材平均重量約為550千克/立方米。乾燥處理比多數針葉材困難,且性質不佳。強度性質與歐洲赤松相近,但脆性較大。木材不耐腐,且常受長小蠹鯽、竊蠹蚜和白蟻危害。加工容易,打光、油漆、膠合等效果良好。木材用途廣泛,原木在南美用制膠合板。木材常用代歐洲赤松。常用制汽車車廂、門窗、室內用具;但因木材脆性較大不宜作梯邊、腳手板等耐動材;又因木材不耐腐也不宜作室外用途。
枝葉、樹脂:枝葉可用於造紙原料,樹脂可用來提取多種化工產品。樹脂可用來提取多種化工產品。
其他
巴拉那松也可作為造林綠化和水土保持樹種。種子富含蛋白質、澱粉,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