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羅鎮在美國最北端,人口約4000人。根據初步構想,基地將建在該鎮附近,時間最晚在明年春天。海岸警衛隊阿拉斯加地區指揮官、海軍少將阿瑟·E·布魯克斯說,海岸警衛隊計畫先利用巴羅鎮現有設施,設立一個季節性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羅軍事基地
- 地點:美國最北端
- 人口:4000人
- 建立時間:1942年
- 基地任務:執行海上搜尋、救援等任務
- 基地前身:美國海軍預警雷達站
- 指揮官:阿瑟·E·布魯克斯
北建基地,有利可圖,爭奪北極,
北建基地
海岸警衛隊會在這裡部署直升機、小型船隻或者固定翼飛機,執行海上搜尋、救援等任務。早在1942年太平洋戰爭期間,巴羅鎮就建設了美國海軍的早期預警雷達站,是防範日本入侵阿拉斯加的“戰略之眼”。冷戰期間,巴羅觀察站幾度在美國海軍與海岸警衛隊之間交接。有意思的是,往往在美蘇關係緊張時,巴羅觀察站便收歸美海軍作戰部長直轄,因為該站位置剛好處在蘇聯戰略轟炸機從堪察加半島或摩爾曼斯克基地突破美國本土防空網的捷徑上。
有利可圖
美國軍方在遺忘巴羅觀察站多年後,突然對它產生濃厚興趣,絕非“念及舊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巴羅鎮所處的北極圈正成為炙手可熱的“圈地對象”。北冰洋冰層融化速度超過預計,未來十多年裡,北冰洋內可能出現“西北航道”。屆時歐洲船隻將不必遠走巴拿馬運河,而可以沿北冰洋海岸,穿越白令海峽,直達亞洲。大西洋至太平洋的航線,由此縮短將近1/3。美國國防部高參們目前正在為將於明年初提交國會的《四年國防評估》報告而展開激烈的爭論。這項評估報告是為美國防部制定四年一度的《防務指南》而確定的框架檔案,將決定未來美國軍隊的規模以及用於新型武器的數千億美元的流向。
爭奪北極
環境學家認為,如果北冰洋冰層融化持續加速,從歐洲開往亞洲的船隻將不必遠走巴拿馬運河,而可以沿北冰洋海岸,穿越白令海峽,抵達日本和亞洲其他地方。北極地區航運潛力巨大,海底資源豐富,周邊的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等國紛紛加入爭奪戰。《國際先驅論壇報》說,海岸警衛隊“進逼”北極,是美國爭奪北極資源的重要部署。此外,冰層融化還使海底油氣等資源開發變成現實,這一前景使得周邊的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等國紛紛加入北極爭奪戰。面對這些“先下手為強”的競爭者,美國決心以軍事基地顯示自己對北極相關區域的主權,無疑是最具有“山姆大叔本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