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澤雷克墓冢

巴澤雷克墓冢

巴澤雷克冢墓(英文:Pazyryk Cemetery)南西伯利亞早期鐵器時代墓地。年代為公元前5~前4世紀,一說為前3~前2世紀。1924年發現,1927、1947~1949年由蘇聯考古學家С.И.魯堅科主持發掘,重點是 5座大墓。發掘為研究阿爾泰早期畜牧部落的體質類型和物質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是20世紀前半葉蘇聯考古學上的一個重要收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澤雷克墓冢
  • 外文名稱:Pazyryk Cemetery
  • 時間:公元前5~前4世紀
  • 分布:巴澤雷克谷地
分布,發掘,形成,

分布

分布於蘇聯丘雷什曼河及其支流巴什考斯河之間的巴澤雷克谷地(俄羅斯戈爾諾阿爾泰省的巴澤雷克盆地) ..主要包括自南向北聯成一線的5 座冢墓。冢墓的發掘為研究阿爾泰早期畜牧部落的體質類型和物質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
巴澤雷克人復原圖巴澤雷克人復原圖

發掘

巴澤雷克冢墓於1927~1949年間全部發掘 。墓上均有圓形石冢,地下以雙層原木構成墓穴。墓室南牆附近放置厚木棺具,棺具表面有禽獸圖。室內北面隨葬墓主生前遺物,墓室外葬有馬具和馬屍。阿爾泰地區高山酷寒,流入墓中的積水常年冰凍不化,使隨葬品中許多有機物得以保存完好。隨葬品有來自中國和西亞的絲織和毛織品,上面飾有極具特色的阿爾泰獅身人面像。還有武器、木器、金銀裝飾品、樂器和吸食大麻的菸具等。
巴澤雷克冢墓主人為部落首領或貴族,有文身習俗。其妻妾同時殉葬。所有遺體均經過防腐處理。墓主兼具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的特徵。多數學者認為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3世紀~前2世紀間。當時處於氏族解體階段。
葬制與葬俗
大墓均有由封土及積石堆成的墳丘,直徑24~47米,高1.5~3.75米。墳丘東面通常有一排立石。墓穴多為長方形,少數方形,一般深4米,面積最大者達7.1米×7.8米。穴內南部建兩重槨室。槨底鋪以半圓木,圓木槨頂上通常鋪樹皮和樹枝,然後堆原木直至墓口。槨室上方的重壓全部由 3對立柱支撐的大梁承托。墓穴北部葬馬。在高山酷寒的自然條件下,上述墳丘結構使流入墓內的積水常年冰凍不化,墓內許多有機物得以保存。靠近槨室南壁放置1~2口木棺,墓主人多數為一男一女,少數為一男子。推測男子是部落或氏族首領,女子為殉葬的妻或妾。發現有文身、將死者製成木乃伊和戰死者被敵方剝取頭皮等風俗的遺蹟。
巴澤雷克墓冢的墓葬形式巴澤雷克墓冢的墓葬形式
隨葬器物
儘管墓葬早在古代已遭盜掘,但出土遺物仍很豐富,其中尤以各種絲織品、毛織品、毛皮和皮革製品為大宗。毛織氈毯多掛於槨壁,而以一幅約30平方米的氈帳和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拉絨多彩毛毯最為珍貴。以絲、毛、皮革製作的衣物有頭帽、風帽、襯衫、短祆、皮帶、靴襪等。裝飾用品只見有數件金耳墜、銀垂飾、紅銅錘鍱而成的野獸紋包金飾牌、寶石串珠以及角梳、銅鏡等。墓中還發現少量箭鏃、鐵刀和鹿角制的錘、鑿等武器和工具。陶器很少,主要為壺。另外還發現有坐墊、小桌、木梯、整木輪板車等木器。 5號冢內發現一輛可以拆卸的四輪馬車,高約3米,以4馬套駕。兩件單面的角制筒形鼓和一件豎琴式的樂器及吸食大麻煙的菸具,也是比較重要的發現。 5座墓共葬馬54匹,都配備整套馬具。馬具飾件帶有各種華麗的斯基泰 -西伯利亞野獸紋(見斯基泰文化),也有植物紋和人面形象。有些馬還飾以帶有野獸搏鬥圖象的面具和表現鹿角之類的頭飾。
墓葬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當時居民經營畜牧業,處在氏族制的解體階段。墓葬的宏偉和豪華,表明首領人物已占有大量財富。出土遺物反映出同其他草原民族的廣泛聯繫,如良馬、旋制木器、拉絨毛毯等來自中亞,器物上的某些紋飾母題和神話形象應系傳自波斯,而鳳紋絲綢刺繡和 6號冢所出的戰國山字紋銅鏡則顯然是中國產品。人骨資料說明居民屬帶有蒙古人種成分的歐羅巴人種類型。關於他們的族屬,有人推測系中國文獻中的月氏,即波斯文獻中所記之塞種的東北支。但這個問題連同確切的斷代問題,仍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形成

位於前蘇聯境內丘雷什曼河及其支流巴什考什河之間,有一塊狹長的谷地。每逢冬季,這裡朔風怒號,冰封雪掩。
1927年,前蘇聯考古學家魯堅科率領考古隊來到這片谷地。在艱苦的鑽探考察中,他們發現了一片用巨石和封土堆成的古代墓葬群。
在魯堅科的指揮下,隊員們移開一塊又一塊的砌石和凍土塊,終於使墓穴顯露了出來。但是在積石層下面,考古學家發現有一層厚厚的凍結層覆蓋於墓室上面,用鎬使勁挖下去,冰層紋絲不動,只不過在透明的冰層上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白印。
有人提議“用火燒化它”。但是馬上遭到了同伴們的反對,因為從墓口可以看到,凍結層以內的墓室,是用原木堆積至頂,頂上又鋪以樹皮和樹枝,萬一燒壞墓室怎么辦?
出土的遺體保存完整,屍體上的紋身清晰可辨出土的遺體保存完整,屍體上的紋身清晰可辨
魯堅科猛然想到,既然高溫可以融化凍土,只有用開水才能澆融凍結層。
開水澆下去以後,工作進展十分順利,墓冢被依次掘開,兩口木棺內安臥著一男一女屍體,神態安詳,猶如正在熟睡。男的臉色較黑,顴骨突出,上身刻滿黑色的紋身圖案,女的則深目高鼻,皮膚白皙。
這兩具屍體都經過防腐處理,內臟已被清除,填塞滿各種香料縫合、浸泡在油膏中,固而屍體保存得很好。
其中最為華麗的一幅面積達30米,還有一幅巨大的地毯,上面繡著手執生命之樹的女王,接受一個騎士的致敬. 據考證,這張毛毯可說是迄今為止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拉絨多彩毛毯。
出土的紡織品出土的紡織品
棺內隨葬品中還有不少中國的玉器、漆器、金器、青銅器和整塊的絲綢、布匹和銅鏡等,甚至日常用品,屍體的衣物用絲、毛和皮革的材料製成並飾以上等的皮子,綴著串珠及成百上千的金片。所有器物顏色仍然十分鮮艷。
巴澤雷克墓冢
魯堅科和考古隊員們現場臨摹,使這些精美的紋飾圖案資料能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這次發掘之後,由於戰爭的原因,發掘考察工作直到20年後的1947年才再度進行。考古隊員們大致用了兩年時間,一共發掘了5 座大墓,收穫是巨大的。不僅發現了大量的紡織藝術珍品、樂器、菸具和青銅工具、武器等等,甚至還發現了45匹配備整套馬具的馬屍。
巴澤雷克的古墓葬群的被發現震驚了世界。世界上許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對此引起了高度重視,對巴澤雷克古墓葬群中的一些難解之謎也作了大量的研究、考證工作。
例如,對於古墓葬群的這種特殊的冷凍密封方式。一些考古學家認為,這是由於高山酷寒的自然條件所造成的,再加上墓葬特殊的結構,使流入墓內的積水常年冰凍不化,這主要是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
另一種觀點認為,當地地表並非長年積雪,而墓內的冰土層卻經久不化,這完全是人工有意識採取的一種嚴密措施。建墓的日期很可能是在秋季,濕冷空氣能夠在這個季節中進入墓內,凍結墓內物,然後再在其上砌築木石,夏季的陽光熱氣便被阻隔,使墓內形成了不會融化的凍結層。
近年來,對巴澤雷克古墓葬群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有的學者將俄國彼得大帝所蒐集的西伯利亞古物與已澤雷克墓葬中出土的器物進行了對比,不僅藝術風格相近,而且都具有共同的歐亞草原遊牧民族的特點。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們還在努力考證,相信有關巴澤雷克古墓葬群的一些不解之謎的謎底將會很快水落石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