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地理概況,宜昌概況,氣候環境,宜昌襄樊,文化遺產,著名景點,三游洞,三峽大壩,地圖信息,
簡介
宜昌——三峽地區是巴文化的發祥地,楚文化的搖籃,巴楚文化在此交融發展;巴山楚水孕育下的古代人民,創造了地域特色鮮明的巴楚文化,在中華古代文明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巴楚樂宮是巴楚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屈原賦為代表的楚國詩、歌、樂舞,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源出清江的巴人歌舞,在神州大地上獨領風騷。宜昌、三峽巴楚故地出土的音樂文物豐富多彩,不僅樂器“八音”齊全,樂舞圖象更是婀娜多姿,充分反映出巴楚音樂、舞蹈藝術的非凡成就。
《巴楚樂宮》展出的巴楚樂器“八音”齊全,樂舞圖象婀娜多姿,在古色古香的舞台上,身穿古典民族服裝的演(奏)員,以復仿製的15類97件巴楚樂器,奏楚曲巴樂,拌巴歌楚舞。您將在悠揚的音樂中,仿佛聽到屈子仰天吟《國殤》,昭君離鄉琵琶聲;在濃郁的民族舞蹈氣息里,可以感受到龍舟競渡的波飛浪濺,桔茶飄香的豐收喜悅。從而更增添了愛宜昌,愛三峽,獻身中華的赤字之情。
地理概況
宜昌概況
宜昌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被人們譽為漢江上的一顆明珠。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從陝西寧強縣發源,穿過崇山峻岭,奔騰呼嘯,流入湖北,在丹江口以下進入宜昌市境,變成了一條能承載300噸級船隻的黃金水道。漢江南岸的大巴山和北岸的秦嶺山,從陝川甘接壤地帶自西向東,在宜昌的西界走到了它的盡頭。宜昌的東部,桐柏山連線大別山,綿亘千里,把河南與湖北兩省截然分開,宜昌聯南攜北,把中原大地和江漢平原連線起來。
氣候環境
宜昌市呈不規則的正方形,屬於中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西部為荊山山脈放武當山余脈的山區,東部為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間的低山丘陵區,北部地處武當山、桐柏山之間,素稱“鄂北崗地”,漢水流域及南部地區為較開闊的沖積平原。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16℃,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具有中國南北過渡型的氣候特徵。
宜昌襄樊
宜昌襄樊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CCTV中國魅力城市評比中,襄樊從600多個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入圍“十大魅力城市”。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華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在襄陽城西13公里處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後出師表”和“隆中對”,聞名中外的《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1回發生在襄樊這片大地上。米芾、孟浩然、張繼、宋玉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蘊。境內有國家級、省級風景區36處,其中古隆中為國家級4A風景區。
文化遺產
巴楚文化,顧名思義,顯然不是一元的,而且不線上性的常規中演講。即使只求定性,三言兩語也斷然無濟於事,而非做多層面、全方位的解析不可。
巴民族與楚民族的交往,以及巴文化與楚文化的交流,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無論民族和文化,都是楚中有巴而巴中有楚。
巴文化和楚文化都是多源的文化,本來就賦有融合遺傳的優勢。彼此交流,容易產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文化事象,融合遺傳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作為歷史性文化兼地域性文化,巴楚文化從來是巴楚二元複合的文化實體。複合,始則耦合,繼而融合。
著名景點
三游洞
三游洞地勢險峻,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呈不規則長方形,深約30米,寬約23米,高約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層岩面不斷溶蝕,並經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層地質年代為寒武紀,距今約五億至六億年,洞中岩石褶皺起伏,斷裂縱橫,千姿百態,有似圓若方的鐘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橫列,將洞隔成相通的前後兩室:前室明曠,詩文滿壁;後室幽奧,旁有耳洞,可通於外。後室頂部空圓若懸鐘,以石投擊,其聲如鐘,石子落地,其響如鼓,故有“天鐘地鼓”之說。
三游洞景色奇麗,曾被古人喻為“幻境”。歷代途經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並以楷、隸、行、草各種字型和詩歌、散文、壁畫、題記等形式寫景抒懷,鐫刻於石壁之上。至今洞內外尚存有宋代歐陽修題記、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種壁刻和碑文40餘件,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史料。
三峽大壩
巴楚樂宮東面有聞名世界的三峽大壩。2007年5月8日,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峽大壩旅遊區於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現擁有三峽展覽館、罈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及截流紀念園5個園區,總占地面積共15.28平方公里。旅遊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遊客提供遊覽、科教、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使之成為國內外友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三峽大壩是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現為國家首批AAAAA級景區),也是三峽壩區最早開發的景區,於1997年正式開始接待中外遊人,因其頂端觀景台形似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該景區所在地為大壩建設勘測點,海拔262.48米,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僅僅能欣賞到三峽大壩的雄渾壯偉,還能觀看壁立千仞的“長江第四峽”雙向五級船閘。整個園區以高度的遞增從上至下分為三層,主要由模型展示廳、萬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峽壩址基石、銀版天書及罈子嶺觀景台等景觀,還有壯觀的噴泉、秀美的瀑布、蜿蜒的溪水、翠綠的草坪貫穿其間,放眼望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置身於美妙的樂園。
遊客登上海拔185米高的壩頂,近距離向下俯視泄洪場景,雷霆萬鈞的洪流被踩在腳下,感覺比以前會更壯觀、更直接。 站在壩頂上,看著腳下泄洪時白浪滔天的恢宏,遠處又平靜的江面,遊客感受靜韻與動美交相輝映。若是晴天,泄洪的巨浪上漫天的水霧裡,還可看見一彎美麗的彩虹。江風輕拂,讓心慢慢安靜,看江水奔騰,聽浪濤拍岸,驚嘆的、激動的、振奮的、驕傲的,萬千情感漸漸融入這一江山水。或許只有徜徉在大壩的懷裡,才能愈發真切地感受“當驚世界殊”的驚喜。
地圖信息
地址:夜明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