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撒爾嗬

巴東撒爾嗬

撒爾嗬是清江流域土家人的一種祭祀歌舞,它的藝術價值、民俗學價值、人文價值和史料學價值彌足珍貴。已被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撒爾嗬
  • 外文名:無
  • 簡介:清江流域土家人的一種祭祀歌舞
  • 現狀:實際上是一個襯詞
簡介,現狀,保護,發展建設,

簡介

巴東撒爾嗬
“撒爾嗬”是土家語,實際上是一個襯詞,因為每一段歌后面都要用它來和,久而久之,“撒爾嗬”就成了這種歌舞的代名詞,它的漢語名字叫“喪鼓舞”或者“打喪鼓”。顧名思義,“撒爾嗬”是土家族人在辦喪事特別是“喜喪”時,在逝者靈堂前既唱且跳的一種歌舞。有3000多年歷史的土家族人是一個樂天知命,敢於笑對生死的獨特民族。啼哭著來到人間,歡笑著離開塵世,這就是土家人的人生。據隋唐史書記載,很早以前的土家族先民就有“其父母初喪,擊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的習俗。巴東縣野三關、清太平、水布埡、金果坪一帶,地處清江南北兩岸,就是這一奇風異俗的發源地。“聽見喪鼓響,腳板就發癢。人死眾人哀,不請自己來”、“餓死也要跳三年”等俗語,生動地描繪了土家人對“撒爾嗬”的特殊感情。

現狀

早在50年代中期,巴東土家山寨的“撒爾嗬”經文化部門挖掘、整理,參加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就引起了我省文藝界的興趣。隨後,前來巴東土家採風和觀摩學習跳“撒爾嗬”的省內外專家、學者、文化藝術團體絡繹不絕。從此,長期隱藏在巴東民間孝家靈堂的“撒爾嗬”,開始受到省內外文藝家的重視。巴東撒爾嗬如今不僅跳出了鄂西大山,跳遍了大江南北,甚至還跳進了首都北京,跳上了央視的大雅之堂。觀眾們不但不忌諱,相反還很喜歡它,專家們也非常看好它,對它好評如潮。1986年,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烏魯木齊舉行,“撒爾嗬”作為表演項目首次亮相,就贏得了一個“滿堂彩”,被譽為“東方迪士科”;2003年,國家在長陽縣舉行了全國首屆“撒爾嗬”大賽,巴東縣野三關的農民黃在秀用震撼大山的鼓聲,贏得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被譽為“湖北鼓王”。今年年初,巴東一支由農民和縴夫組成的原生態“撒爾嗬組合”參加了央視第十三屆青歌賽,充分展示了這朵土家奇葩的神奇風采和獨特魅力,迷倒了全場的評審和觀眾,獲得了優秀獎。原生態組評審田青用詩一般的語言對“巴東撒爾嗬組合”作出了精彩的評價:“他們整個表演給人的感覺是非常達觀、瀟灑和豁達,把死的訣別化成了對生命的禮讚。一個民族如果能用歌聲和舞蹈來直面死亡,那它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害怕什麼呢?他們承擔了歷史的記憶,守望著精神的家園!”
青歌賽結束以後,巴東撒爾嗬組合先後應邀參加了湖北省賑災義演晚會演出、省民委系統民歌大賽頒獎晚會演出、全省赴澳門演出的節目選拔等活動,中秋節前,還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新視聽”中秋晚會特別節目演出活動,處處展示了土家族文化的原生態魅力。在巴東境內的國際旅遊景點上,“撒爾嗬”是土家族兒女奉獻給中外遊客的珍貴禮物,它不斷受到中外友人的青睞和喜愛。如今,“撒爾嗬”已由在土家人孝家靈堂表演的喪鼓舞發展成了一種觀賞娛樂性極佳的民間歌舞套餐和視聽盛宴了,土家族文化的價值和地位得到了充分顯現。最近,巴東撒爾嗬組合譚學聰及其6位隊友被州委宣傳部、州人事局聯合授予“突出貢獻個人”和“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保護

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有以土家吊腳樓為代表的民族建築文化,有以龍船調、長江峽江號子為代表的民族音樂文化,有以撒爾嗬、清江舞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有以巴東堂戲為代表的民族戲曲文化,有以西蘭卡普為代表的民族服飾文化等等,這些都是寶貴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近幾年來,恩施自治州在建設民族文化大州戰略指引下,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制定《恩施州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尋訪與命名民間藝術大師、建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出版恩施州民族文化系列叢書、實施縣市民間文藝成果再搶救工程、尋找原生態山民歌手、建立民間藝術表演隊等工作,在恩施州民族文化發展史上影響深遠。巴東縣自《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設民族文化大州的總體要求,在挖掘、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文化工作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申報工作有序進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精品的魅力不斷顯現,民族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取得較大進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地面文物復建工程和考古工作成效明顯,民族文化藝術與旅遊、教育工作的聯繫更加緊密,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2006年5月,巴東縣舉辦了首屆全縣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參演演員達千人之多,其中農民演員約500餘人,共演出5場,其中有53個節目是原生態的民間歌舞、民間吹打樂和山民歌。該活動在全州屬首次舉辦,活動引起了強烈反響,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昌爾前來觀看,並對巴東縣為保護傳承民族文化舉辦的民族民間藝術節給予了高度評價。
民族文化挖掘和保護工作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綜觀全州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一是保護民族文化意識淡薄。對民族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未來的文化產業將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甚至還認為搶救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是民族部門和文化部門的事。二是民族文化傳承後繼乏人。大多年輕人不願意學習傳統文化,而原傳承人又年事日高,甚至相繼謝世的局面,致使部分民族民間文化生存的文化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如巴東堂戲老藝人黃大國,在世九十多歲,他用腦子記存了二百多個堂戲劇目,但去世後,許多堂戲劇目也隨之作古,現在除了老民間藝術大師譚文碧以外,會唱會演的人就寥寥無幾了,會皮影戲的人就更少了。跳“撒爾嗬”的人也越來越少,除了受外來文化衝擊、年輕一代對傳統藝術不感興趣、城裡人一般不跳“撒爾嗬”等因素以外,現在農村大多數青壯年都遠在山外打工、求學,村里死了人,一般鄰里也難以趕回來,而留在家裡的老弱病殘即使能唱能跳,也沒辦法撐起一夜“喪鼓”架子。至於那些在外地打工的青年人有多少會跳“撒爾嗬”,就不得而知了。三是特色民居日漸稀少。如土家吊腳樓,現在不僅在城市周邊和較發達的鄉鎮難覓其蹤跡,就是在偏遠的鄉村也很難找到,富裕起來的農戶不願住老屋,有的乾脆把吊腳樓拆了建成了平房。其它樣式的古民居也越來越少,野三關石橋坪村鄧玉磷將軍的故居就是一個四合院,因年久失修,已經破爛不堪了,據村里概算,要修復這個四合院,至少也要一百多萬元,村里沒有財力組織修復。四是展現民族文化的景點不多。比如民間藝術一條街、農家樂一條街、民族飲食文化一條街現在還沒有。巴東沿渡河鎮借移民搬遷的機遇,在集鎮上修建特色民居一條街,因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也還沒有形成規模。五是部分民族文化逐步消亡。土家族的傳統服飾只在偏遠村寨才有人穿,土家族新娘出嫁的哭嫁歌在民間已極少聽到。少數民族語言、有些民風民俗已漸漸失傳。包括巴東的長江峽江號子,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這種活態文化也將瀕臨消亡。長江峽江號子是縴夫們創造出來的,隨著三峽庫區水位逐步上升,神農溪上的“豌豆角”小木船越來越少,縴夫們也不用拉縴了,峽江縴夫號子失去生存的土壤,也可能逐步失傳。此外,對民族文化開發的技術還不夠先進,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居多,用影視進行保護和傳承的力度還不夠。同時,民族民間文化與當地自然生態結合也不緊密,對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不夠等等,都是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保護和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以撒爾嗬為代表的民族民間文化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它不僅是一個民族的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應該盡全力保護和利用好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使其在經濟建設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出台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政策。一是出台民族民間文化傳承獎勵政策。建立出作品、出人才的工作機制,設立“老藝人帶徒傳藝獎”、“青年人學藝有成獎”、“民族民間文化創作獎”,縣市人民政府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優秀文藝工作者,為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環境。二是出台優秀民間藝人生活補貼政策。要切實關心民間藝人,做好民間藝術和民間文化藝人建檔命名工作,對有突出貢獻的民間老藝人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讓他們愉快地從事民間藝術的傳承工作。三是出台文化經濟政策。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長,增長幅度應高於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四是出台文化先進縣(市)創建政策。學習借鑑長陽縣的經驗,開展文化先進縣(市)、文化先進鄉鎮、文化先進村和文化中心戶創建活動。力爭在“十一五”期間,恩施州各縣市有近三分之一的鄉鎮成為州級文化先進鄉鎮,培植一批文化先進村和文化中心戶,積極爭創全國、全省文化先進縣(市)。
制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規劃。《規劃》對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原則、目標、內容、步驟等要作明確的規定,《規劃》的內容應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區,確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如巴東撒爾嗬組合的領頭人譚學聰應作為民間文化傳承人重點保護,要扶持他發展;清江流域的野三關、水布埡、清太坪等鄉鎮應劃作傳承撒爾嗬的重點保護區,每個鄉鎮興建幾處撒爾嗬屋場。二是建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工作機制。縣市應成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委員會,各鄉鎮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文化生態保護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負責指導和組織實施當地民族文化保護工作。三是實施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六個工程,即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工程,民間藝術傳承工程,民俗村保護工程,民族民間文化研究創新工程,民族民間文化開發利用工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等。

發展建設

開展專題民族民間文化活動。縣市可定期舉辦文化藝術節、青年歌手大獎賽、農村文藝會演等大型的民族民間文化活動,不定期的舉辦清江舞比賽、撒爾嗬比賽、民間吹打樂比賽等文化活動。鄉鎮也可根據本地的文化特色舉辦文化節,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活動,以此豐富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巴東綠蔥坡鎮就可以舉辦“高山蔬菜文化節”,野三關鎮可以舉辦“勸農文化節”,沿渡河鎮可以舉辦“綿竹峽漂流節”和“神農文化節”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有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培訓。要培養一批較高層次的民族民間文化人才和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加強民族民間文化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舉辦山民歌、撒爾嗬、清江舞、土家織綿等各種類型的巴土文化藝術培訓班,在民族學校開設巴土文化藝術班,在部分條件成熟的中國小校開設民間藝術課,編寫鄉土教材,以此形成巴土文化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
完善民族民間文化投入機制。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採取多渠道籌資的辦法,建立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確保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要設立“民族民間文化創作基金”,用於各專業文化協會的開辦和扶持、獎勵優秀文藝作品創作;同時支持文化單位對傳統文化進行技術改造,加強民間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工作,組織專門班子對現有的各種民間文化藝術形式採用錄音錄像的方式進行分類蒐集,製作成資料片進行推介和存檔;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外地有實力的企業來投資興建和經營民俗文化村;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文化產業,逐步形成以社會力量為主、政府投入為輔的文化產業發展投入新格局。
大力開發民族民間文化產業。必須著力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開發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培植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文化品牌,興辦具有較大經濟實力的文化產業,使之成為區域經濟格局中的支柱產業。巴東縣應以旅遊為突破口,重點開發文化旅遊產業。一是要深度開發神農溪風光旅遊。國際旅遊景點神農溪是國家4A級景區,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全方位推介,把神農溪景區建成三峽大旅遊的重點景區和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同時,要大手筆打造旅遊精品景點,招商建設神農溪羅坪水上公園,在沿渡河集鎮建民族風情一條街。二是要突破開發土家文化旅遊。神農溪沿岸的人民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進程中不斷創造著具有本民族特點的音樂文化,如長江峽江號子、巴東堂戲、山民歌等等,可以說美麗的神農溪就是一座“活的音樂博物館”,蘊藏著深厚的民間文化。其它旅遊景區如水布埡、蓮峽河等也有很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要在各旅遊景區精心安排民族歌舞和傳統體育項目表演,豐富景區的文化內涵。在挖掘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精心打造一台名戲、一首名歌、一個名劇,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大力推進名戲、名歌和名劇的市場化進程。巴東縣將於明年初舉辦“巴東?中國三峽縴夫文化節”,整個節慶活動圍繞“六個一”展開,即:一場縴夫祭拜活動(開幕式)、一台演唱會、一場縴夫文化論壇會、一場旅遊商務推介會、一組系列歌曲、一套文化旅遊叢書。利用舉辦縴夫文化節的機遇,在神農溪沿岸建一個縴夫文化村寨,以土家縴夫蘇成樹和日本姑娘梅村恭子之間的一段愛情故事為主線,在這個村寨拍攝一部反映縴夫生活的影視作品,這樣既全方位推介了巴東縴夫文化,又留下了一處旅遊景點,可以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要積極開發水布埡水電工程旅遊。重點開發壩、閘、庫、站等水電工程旅遊景觀,形成水布埡風光、土家文化、水電工程“三位一體”的新型旅遊線路。四是要開發土家文化旅遊商品和土特產品。如三峽奇石、西蘭卡普、土家菜、土家酒、土家茶、巴東小雜糧、土家服飾等。除此之外,還要大力開發傳媒業、圖書出版發行業、演藝娛樂業、體育休閒業、文博會展業及其它文化產業。
民族文化建設是事關一個民族能否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大事,保護和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既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又是一個複雜的課題,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民族文化工作者,我們一定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在理論上不斷總結創新,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在繼承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整合,努力建設民族文化大州”的總體要求,不斷開創民族文化建設工作新局面,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