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教育制度

巴拉圭教育制度(education System of Paraguay),巴拉圭原為瓜拉尼族印第安人居住區,16 世紀 30 年代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1 年獨立。人口 440 萬(1991 年),95%為印歐混血種人,余為印第安人和白人。92%的人講瓜拉尼語,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1270 美元(1991 年)。獨立時只有幾所天主教會辦的國小。1870 年,憲法規定初等教育免費。1967 年,憲法重申國家提供免費初等教育,並要求全國所有年滿 7 歲的兒童都要受 6 年初等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拉圭教育制度
  • 外文名:education System of Paraguay
  • 檔案:《1969—1980年教育發展計畫》
  •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
1969 年制定的《1969—1980年教育發展計畫》規定,教育發展的目標:(1)提高居民的職業技術和文化水平;(2)培養學生從小加入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3)培養國家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熟練勞動力、技術員和專業人員;(4)增加教育經費,提高教育投資效益;(5)研究和逐步完善教學計畫與教學大綱,使教育方針政策能適應合理培養和使用人才的需要。教育系統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級。初等教育由 1 年~2 年的學前教育(5 歲~6 歲)和 6 年國小義務教育(7 歲~14 歲)組成。由於教學語言是西班牙語,與民族語言不一致,為教育的普及帶來了很大困難。農村國小實行教師控制的學生自動升級制度,城市國小根據學生季度平均成績決定是否升級。中等教育 6 年,分基礎(3 年)和高級(3 年)兩個階段。基礎中等教育為定向教育,各校均設公共核心課程,同時設職業指導和職業側重課程。高級中等教育為多樣化教育,設人文和技術兩類高級中學。畢業生均獲學士學位證書,可升入大學,攻讀相應的高等專業課程。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由教育和宗教部、國防和內務部以及各私立部門所屬的學校負責,年限從幾個月到 6 年不等。高等教育機構有國立亞松森大學和私立亞松森天主教大學。自 1973 年始,兩所大學均增設短期學位課程。成人教育發展較早。1931 年法律規定:凡工人超過 150 人,附近又無公立學校的工廠和企業,均有義務開辦成人教育學校。1966 年,政府實施掃盲和成人教育試驗計畫,創辦了許多成人速成初等學校。學習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 170 天,每天上課 2 小時(3 節課)。至 1972 年,文盲率從 1950 年的 43.4%下降到 14%,1990 年又下降到 9.9%。國小教師 1973 年前由中等師範學校培訓,1973 年提高標準,要求高中畢業後再受 2 年師範教育。中學教師由大學培訓,修業 4 年。整個教育系統由中央政府的教育和宗教部領導。教育經費由政府和家長共同承擔。政府所占份額在公立國小為 95%以上,公立中學約為 76%;私立中學只占 3%左右,但農村私立國小占 45%以上。1989 年,教育經費為 477 億瓜拉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1.0%,占政府預算的 12.1%。1991 年,教育經費為 312.3 億瓜拉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15%,占政府預算的 1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