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汗日本關東軍毒氣實驗場遺址

巴彥汗日本關東軍毒氣實驗場遺址

日本關東軍毒氣試驗場遺址位於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的巴彥汗,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地區設定的最大的生化武器試驗場,現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彥汗日本關東軍毒氣實驗場遺址
  • 外文名:Bayankhan, the Japanese Kwantung gas field experiments site
  • 地點: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汗
  • 建立時間:1940年
工事結構,地理位置,基本信息,歷史意義,

工事結構

內蒙古境內多處文物遺蹟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累累罪行,成為日本侵華的文物實證。巴彥汗日本關東軍毒氣實驗場遺址分布在近11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建於1940年。這些工事主要包括指揮所、實驗工事群、大小牲畜及小動物實驗坑、蓄水池及地下工事、汽車和坦克掩蔽部、塹壕、交通壕、碉堡、步兵作戰掩體、土築炮陣地、單兵坑等類型。
日軍為了修築海拉爾軍事工程,從中國內地的山東、河北等地抓來或騙來做勞工的,在修築工事中累死、病死或工事完工後,為確保這龐大地下工事的機密不泄漏,把他們用鐵絲穿連起集體槍殺在長150餘米,寬80餘米的沙坑裡,這便是“萬人坑”。如今,這裡風沙一吹,便露出一片白骨。
除這些之外,內蒙古境內還有科爾沁右翼前旗日軍工事、機場、火車站舊址,諾門罕之戰遺址,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舊址,延安民族學院城川舊址等等多個文物遺蹟。這些遺址銘記了前輩英烈們的抗戰功勳,揭露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累累罪行。

地理位置

巴彥汗日本毒氣實驗場遺址建於1940年,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托海鎮,處於巴彥汗山(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最高山”)西部,北與海拉爾區哈克鎮相鄰,與哈克站相距10公里;東北連巴彥嵯崗蘇木,東南、西部與錫尼河東蘇木接界;西、西北部與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接壤。實驗場得名於巴彥汗山,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地區設定的最大的生化武器實驗場,土築遺構約有千餘處,分布在近11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是控訴侵華日軍侵略罪證的有力證據。這些工事主要有塹壕、交通壕、汽車和坦克掩蔽部、單兵坑、指揮所、大小牲畜及小動物坑等20餘種。主實驗區比較集中分布的有6處,其中,西南為單坑,交通壕及部分在北部,西北多為能容納汽車和戰車的大坑和其他形制的大坑,在東北部是一片較大連片的塹壕、交通壕、能容納汽車和戰車的大坑,單兵掩體等;在東南高地,則是一個單獨的連片實驗工事,有多種形制。

基本信息

2013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核定並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巴彥汗日本毒氣實驗場名列其中。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國發〔2015〕47號)核定並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巴彥汗日本毒氣實驗場名列其中。

歷史意義

巴彥汗日本毒氣實驗場遺址能夠讓我們在開展紅色旅遊的同時,充分認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記中華民族抵禦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以及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和重要歷史貢獻,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