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寧寺鎮中心國小始建於1985年,毗鄰巴中市的平昌、通江兩縣,是一所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州水寧寺鎮中心國小
- 創辦時間:1985年
- 在校學生:1360人
- 教職員工:76人
辦學情況,辦學特色,以深厚濃郁的水韻氛圍定位文化主題,以優美雅致的校園環境營造文化氛圍,以豐富多彩校園活動提升文化品位,
辦學情況
現有在校學生1360人,教職員工76人。近年來,學校在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提升辦學軟實力,充分挖掘校園文化內涵,夯實教學常規管理,凝聚師生共同智慧,創新學生活動載體,以其良好的校風、嚴謹的教風、淳樸的學風贏得了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特別是學校結合多年辦學實踐,提煉的“上善若水、寧靜致遠”的校園文化核心理念更是有口皆碑、蜚聲在外。學校先後獲得“巴中市文明單位”、“巴中市交通安全文明學校”、 “巴中市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巴中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教育導報》、《巴中日報》、巴中電視台等媒體多次對學校的辦學業績給予宣傳報導;教育部學生營養改善司塗義才副司長、省教育廳塗文濤廳長、市、區各級領導多次蒞臨到學校指導工作,給予學校高度評價!
水寧寺鎮中心國小校
辦學特色
以深厚濃郁的水韻氛圍定位文化主題
——突出優勢、定位主題。水寧寺國小位於四川省環境治理優美示範鎮水寧街道,坐擁群山、環抱佳境、一帶澄澈、泠泠的清江水繞鎮而過。教育如水,以其自然方成道,水有仁德、奔流不息;進取之德、哺育萬物;奉獻之德、水滴石穿;柔韌之德、不屈不饒;公平之德、源頭活水;創新之德、甘於奉獻;謙虛之德、流水不腐;清廉之德、以水為淨。學校基於對源遠流長的“水”文化的學習與研究,籍以校名及地理特點定位建設“上善若水、寧靜致遠”的校園文化主題,以“水”的深刻文化內涵,將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有機結合,現代氣息與傳統文化有機滲透,以此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崇尚真、善、美,氣度寬廣,胸襟豁達,仁慈博愛,內心永遠清泰、寧靜、平和。
——深挖資源,豐富內涵。“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大善莫過於水,水謙卑,深沉,真誠。圍繞校園文化主題,學校深挖“水育”文化資源,深刻領悟“水”文化內涵。一是讀水。學校積極開展馥郁潤書香的讀書活動,充分利用圖書資源,網路優勢,閱讀關於水的詩詞,文章,名言。收集編撰《“水”文化知識讀本》,在閱讀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水的美、真、純。二是悟水。通過讀書筆記,“愛我水源、水文化”徵文比賽等活動,讓師生感受到水的深邃與博愛,水造福萬物,滋養大地,不與萬物爭高下,雖柔弱卻能勝強、克剛、滴水穿石。活動中師生從“水之韻”、“水之品”、“水之德”、“水之魂”中淺入深出感知到水的至善至純的品質。三是學水。在常規教育中,教育學生務實誠信,用《中小學生行為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做人像水一樣馨真純淨,對人像水一樣謙卑真誠,交友像水那樣相親尊重,言語像水那樣熱情真誠,做事像水那樣認真勤奮,為政像水那樣清澈乾淨,胸懷像水那樣豁達無爭。
以優美雅致的校園環境營造文化氛圍
環境是文化建設的載體,優美的校園不僅是師生學習生活場所,更是育人啟智的課堂。近年來,學校加大校園環境美化力度,讓學生在綠意盎然,詩意迭生的校園裡吮吸著知識的甘泉,享受著環境的幽雅。
——讓每一處景都說話。一進校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園文化景觀,一瀑清澈的活水從屏風頂端傾瀉而下,跌入池中,池中荷葉叢生,亭亭玉立,水中各色魚類追逐嬉戲,一塊上書“上善若水、寧靜致遠”校園文化理念的奇石矗立其中,讓人感受到校園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處處呈現一種淡定自若的氣息。“水”文化大理石浮雕,浮雕上簡潔靈魂的圖片,哲思縷縷的詩句從外到內展示了水的美麗情態、豐富意蘊、深刻內涵。“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水心如鏡面、千里無纖毫”詩句揭示了水的動如雷霆的豪邁氣勢,靜如明鏡的優美風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彰顯出水的無私奉獻、寬厚包容的品德。“博學”樓前法國梧桐上懸掛關於水的詩詞:“問渠哪能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語句無不像水一樣潛移默化、滋潤著學生靈魂。
於無聲中寓教育,於有形處寓啟迪。一幢幢高低錯落的樓房有著水般的色彩(淺藍色),在藍天白雲下顯得深沉、清新,與周圍環境相互映襯。教學樓以“致遠”命名,意在教育學生志在高遠,勤奮拼搏;以“德馨”冠名辦公樓,旨在啟示教師要做謙謙君子,博覽群書,奉獻教育;食堂命名為“知恩堂”,是告訴學生粒粒皆辛苦,要懂得珍惜與奮鬥。這些匠心獨具的布置無不體現著教育的細節,無不傳遞著教育潤物無聲的薰陶。
——讓每塊綠地都抒情。校門口幾塊造型別致的花園,綠樹成萌,鮮花簇擁,兩塊石碑矗立中央,上面鐫刻著“創新”、“勤奮”,“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成長……”,“我們是媽媽播下的一粒種子,要像沉睡千年的蓮子,只要有雨露和陽光,我們便會悄悄地發芽、滋長”等。校園春見花、夏見蔭、秋見景、冬見青,花草相融,人景和諧,處處涌動著生命的氣息與文化的潤澤。每一句溫馨的提示語,每一幅精緻的宣傳畫,每一塊靈動的櫥窗欄,每一處愜意的花草園,無不滲透出一份幸福的心境,無不傳遞著一脈文化的意蘊。
——讓每一面牆都育人。教室走廊上的一幅幅名家書畫作品,勤學勵志的故事,教室的名人畫像、班訓、黑板報,學生寢室內的古詩詞、信息牌、圖書室閱覽室隨處可見的名言警句,會議室、辦公室內懸掛的教育名言,無處不體現出校園文化的印痕。遒勁飄逸的書法,淡雅清新的丹青,意蘊深刻的名句共同營造了學校“善、容、勤、恆、潤、美”的精神文化磁場。
——讓每一個人都行動。學校是城鄉環境治理示範單位,為全面綠色、美化校園,學校將公共區域責任到人,以班為單位承包花園、操場的管理工作,死角整理、花園除草、垃圾袋裝等活動安排有條不紊。讓孩子們參與勞動,主動管理,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更加懂得珍惜這份難得美麗與乾淨。學校按《水寧國小學生行為習慣訓練細則》,持之以恆的組織學生訓練,引導他們明白一舉一動,展示學校風采;一言一行,事關校園文明。
以豐富多彩校園活動提升文化品位
實踐中,學校利用“水育”文化資源多層次、多角度開展主題活動,積極營造“活潑、拼搏、奉獻、和諧”的文化氛圍,豐富的多彩的活動開展促使學生的思想不斷升華,老師的業務不斷提高,學校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思想教育,純淨心靈。每天十分鐘的班會課,每周一次國旗下的講話,每月一場愛國、勵志影片觀看活動,每期一評的學生評價活動的開展,有效的淨化學生心靈,引導學生崇尚團結、友愛互助、包容奉獻精神,弘揚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
——閱讀經典、浸潤人生。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全天開放,成立班級圖書角,開展誦讀經典活動。一至三年級在老師的指導下背誦一些經典兒歌,四至六年級閱讀寓言、童話,背誦詩歌,七至九年級每期閱讀一本課標推薦名著。經典的精彩段落、優美語句、感人故事、崇高精神影響、浸潤著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充實與提升,在閱讀中不斷積澱和成長。同時在教師中學校認真開展“讀專著、促成長”活動,通過閱讀《愛心與教育》、《一份特殊的教案》等教育專著,使老師讀書中故事,悟書中道理,領悟到教育的真諦。
——文體活動,異彩紛呈。“五四”、“六一”、“一二·九”、“元旦”等重大節日開展各類主題文化活動。一首首優美的歌曲,一個個表現動態美,曲線美的舞蹈,一曲曲體現旋律美、節奏美的音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繪畫,一部部在現社會新風尚的情境劇,都讓孩子們通過對審美對象的欣賞、領悟而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從中受到潛移墨化的感染和薰陶,彰顯出學校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社會實踐,飲水思源。“環境綜合治理”、“小手拉大手”、“敬老院服務日”、“防邪教育進社區”、“學雷鋒月”到社區服務,科普宣傳月到街道宣傳科普知識。這些活動既煅煉了社會實踐能力,又增加了知識,發揮學校教育作用,拓寬教育領域,輻射社會,促進良好風氣社會的形成。
——教學研討,促進成長。每周的教學研討,每期一次大型教研活動的開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升教師業務水平,更新教育觀念。“水之韻”杯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示,反映了老師們豐富的教育經驗,嫻熟的課堂駕馭能力,靈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嚴謹務實的課堂結構;“啟航杯”新教師匯報課”活動開展,在學校更是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有序競爭態勢。
——關注留守,傾注真情。學校有“留守學生”600多名,學校為“留守學生”建立檔案,開通了“親情電話”,建立了“留守學生之家”,健全了留守學生幫扶制度。一名教師聯繫五名留守學生,生活上悉心照顧,學習上耐心輔導,心靈上真誠溝通,體現了教師的仁慈博愛。讓孩子們的童年不再寂寞,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與父母的溫情。同時,學校完善了困難“留守學生”幫助機制,從辦公經費擠出一定經費、教師捐助部分,成立“愛心”基金。資助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能順利完成義務教育。幾年來,學校先後有十多名特困留守學生順利畢業,進入到高中學習。
校園文化是一項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工程,是學校師生的精神載體,更是學校持續發展的不竭源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校堅持各類活動的開展緊緊圍繞校園文化,在活動中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在活動中不斷促進辦學品質不斷提升,在活動中不斷培育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校園精神。
弱水潤桃李,馨香滿校園。在當前新的教育形勢下,水寧國小師生朝氣蓬勃,鬥志昂揚,教育教學成果纍纍,已在巴中教育跨越發展的大潮中勇立潮頭。在以後的工作中學校將繼續不懈努力,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校園內涵,以水般尚美澄澈的品格感染學生,以水樣深沉浩大的淵博教育學生,以水般奉獻無私去傳遞著教育真諦,為共同營造“上善若水、寧靜致遠”的精神家園而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