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及研究者、“非著名攝影師”彭懿首次推出攝影圖畫書,以鏡頭記錄一群漂泊在海上的孩子。 世界上較美的地方,有一群快樂的孩子,在他們身上,我們發現幸福的真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前言,
內容簡介
“我們是巴夭人的孩子。
我們是漂浮在海上的遊牧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藍色的珊瑚海上。
有人說我們住的地方太美,美得像天堂。
我不知道什麼叫天堂,我只知道我生在這裡,這裡是我的家。”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非著名攝影師”彭懿,首次推出攝影圖畫書,把鏡頭對準了一群在“世界上較美的地方”生活的孩子,記錄了他們貧苦卻又快樂的生活:他們住著簡陋的水上屋,爺爺和爸爸都以打魚為生,媽媽則在家裡忙個不停;每天,他們奔跑、戲水、爬樹、盪鞦韆,再乘著獨木舟,在陽光燦爛的海上睡一個舒服的午覺……
巴夭人是一個漂泊在海上的民族,有“海上的吉普賽人”之稱。他們天堂一般美麗的生活環境,以及充滿神秘氣息的文化,都在書中有精彩的呈現,帶給讀者強烈的驚奇和視覺衝擊。
以攝影作品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本書在藝術上的一大創舉。讀者可以在書中欣賞到馬來西亞仙本那一帶令人屏息的絕美風光,而書中傳遞的人文情懷以及普世價值,更給讀者帶來了深沉的閱讀感受。
作者顛覆了外來者居高臨下的視點,採用巴夭人孩子的口吻,講述他們漂泊在海上的真實生活。本書帶領讀者去思索:這些孩子幸福嗎?什麼是童年的幸福?幸福怎樣才不會被剝奪?……
本書另有導讀折頁,記錄了創作背後的豐富花絮,作者精彩而幽默的講述,以及更多生動、美麗的圖片,一定能讓讀者大開眼界。
我們是漂浮在海上的遊牧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藍色的珊瑚海上。
有人說我們住的地方太美,美得像天堂。
我不知道什麼叫天堂,我只知道我生在這裡,這裡是我的家。”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非著名攝影師”彭懿,首次推出攝影圖畫書,把鏡頭對準了一群在“世界上較美的地方”生活的孩子,記錄了他們貧苦卻又快樂的生活:他們住著簡陋的水上屋,爺爺和爸爸都以打魚為生,媽媽則在家裡忙個不停;每天,他們奔跑、戲水、爬樹、盪鞦韆,再乘著獨木舟,在陽光燦爛的海上睡一個舒服的午覺……
巴夭人是一個漂泊在海上的民族,有“海上的吉普賽人”之稱。他們天堂一般美麗的生活環境,以及充滿神秘氣息的文化,都在書中有精彩的呈現,帶給讀者強烈的驚奇和視覺衝擊。
以攝影作品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本書在藝術上的一大創舉。讀者可以在書中欣賞到馬來西亞仙本那一帶令人屏息的絕美風光,而書中傳遞的人文情懷以及普世價值,更給讀者帶來了深沉的閱讀感受。
作者顛覆了外來者居高臨下的視點,採用巴夭人孩子的口吻,講述他們漂泊在海上的真實生活。本書帶領讀者去思索:這些孩子幸福嗎?什麼是童年的幸福?幸福怎樣才不會被剝奪?……
本書另有導讀折頁,記錄了創作背後的豐富花絮,作者精彩而幽默的講述,以及更多生動、美麗的圖片,一定能讓讀者大開眼界。
作者簡介
彭懿,博士,兒童文學作家及研究者。先後畢業於復旦大學、日本東京學藝大學及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文學博士。現任職於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幻想小說及圖畫書,著有《西方現代幻想文學論》《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讀》《宮澤賢治童話論》《走進魔法森林——格林童話研究》《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等學術著作,及《我撿到一條噴火龍》《歡迎光臨魔法池塘》《老師,操場上有個小妖怪叫我》《藍耳朵》等幻想小說。他曾與眾多的兒童閱讀推廣人一起,四處講演,努力在中國推廣和普及圖畫書,《中華讀書報》就曾以一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題為“一個人,一本書和114場演講”的長篇報導。他那部被讚譽為“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界一本填補空缺的圖畫書論”的《圖畫書:閱讀與經典》,獲得了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暢銷十萬冊,是家長和老師研究圖畫書的必讀書,倍受好評。
前言
巴夭,又譯巴瑤,出自印尼語Bajau,是“海上之民”的意思。巴夭人是一個神秘的民族,因為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珊瑚礁三角區,漂泊海上,又有人把他們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
巴夭人的起源尚無定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們已經在海上生活了好幾百年。他們多半住在簡陋的水上屋裡,靠打魚為生,水性好的男人不戴水中呼吸器,可以潛到二三十米深的海底用魚叉捕魚。
巴夭人的村子有大有小,大多住在無名小島的邊上,也有的一家十來口擠在一條不大的船上。巴夭人每家孩子極多,五六個算少的。因為巴夭人的身份不被承認,沒有國籍,所以他們不能上岸,自然,他們的孩子也就不能上學了。
本書記錄的是漂泊在馬來西亞仙本那一帶的巴夭人的日常生活。
本書試圖以一個巴夭人孩子的視角與口吻,講述巴夭人自己的真實故事,不帶任何主觀色彩。通過這本書,作者想告訴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生活著這樣一群人,過著這樣一種生活,這裡的孩子很快樂。
巴夭人的起源尚無定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們已經在海上生活了好幾百年。他們多半住在簡陋的水上屋裡,靠打魚為生,水性好的男人不戴水中呼吸器,可以潛到二三十米深的海底用魚叉捕魚。
巴夭人的村子有大有小,大多住在無名小島的邊上,也有的一家十來口擠在一條不大的船上。巴夭人每家孩子極多,五六個算少的。因為巴夭人的身份不被承認,沒有國籍,所以他們不能上岸,自然,他們的孩子也就不能上學了。
本書記錄的是漂泊在馬來西亞仙本那一帶的巴夭人的日常生活。
本書試圖以一個巴夭人孩子的視角與口吻,講述巴夭人自己的真實故事,不帶任何主觀色彩。通過這本書,作者想告訴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生活著這樣一群人,過著這樣一種生活,這裡的孩子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