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團風雨橋

巴團風雨橋

巴團風雨橋是一座造型獨特的人畜分道風雨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獨洞鄉巴團寨旁的苗江上,距縣城38公里,規模略小於程陽橋。該橋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建成於清宣統二年(1910)。橋長50米,橋台間距為30·4米,二台一墩,兩孔三亭,結構形式與程陽橋相似,不同之處是在人走的長廊邊另設畜行道小橋,成為雙層木橋,兩層高差為1·5米。人畜分道,能使人行道上清潔安全,也利於延長橋樑的使用時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團風雨橋
  • 外文名:Basha mission Bridge
  • 所在地:廣西三江縣獨洞鄉
  • 建立時間:1896年(清光緒22年)
  • 投用時間:1910年(清宣統2年)
  • 長度:50米
巴團風雨橋介紹,巴團橋的特色,

巴團風雨橋介紹

巴團人畜分道風雨橋,是侗族風雨橋建築工匠石玉朝、石含章、石井著、吳金添、吳文魁等5位棗巴己潤師傅精心設計建造的。巴團橋很注重利用地形地物,橋的西岸只有一條向南通道;而東岸向東、向北各有一條鄉道。工匠們就在東岸橋頭置兩個出入口,並設橋閣使兩個出入口相通;而西岸南出入口則順應道路方糊祝向與橋軸構成80度轉角,前祖詢駝置橋門牌坊。該橋翹角重檐,幾十株參酷刪套驗天古松蔭護橋頭,橋與山水及侗寨風光緊緊相連,使不少遊客潤促犁樂而忘返。

巴團橋的特色

巴團橋的特色,除了人畜分道以外,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廊、亭依山就勢,與山水渾然一氣,十分得體。入口處設牌樓,以雲台抱柱連線環山古道。牌樓造型典雅,翹角重檐,與端亭在一起,遠望似搖頭張口的龍頭,橋廊與尾亭則像擺動著的龍尾。風雨橋以此橋最為傳神。二是橋的出入口與橋軸以80度角連線山間小道,優美的橋門融合著古津,外加幾莖樑柱、數步台階、一副八字手,巴四橋笑容可掬的迎客姿態便神氣活現地呈現眼前,讓人身歷其境,化外蓬瀛去阿廈之感隨景而催兵拜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