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大起義

巴勒斯坦大起義

Intifada在阿拉伯中意為“起義”,現在一般指1987年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一起投擲石塊的抗議活動。1987年12月9日,一輛猶太人的卡車闖入加沙地區“加伯利亞難民營”,故意壓死4名巴勒斯坦人。加沙巴勒斯坦人怒火中燒,走上街頭,展開與以色列當局持續數年的對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總部當時設在突尼西亞,“哈馬斯”組織被猜測為幕後指揮者。這也被稱為”第一次起義“。

基本介紹

  • 名稱:巴勒斯坦大起義
  • 地點:耶路撒冷
  • 時間:1987
  • 參戰方: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當局
  • 方式:遊行、罷工、抵制美以貨物
  • 起義次數:兩次
過程,原因,影響,

過程

在那次起義中,巴勒斯坦人採用遊行、罷工、抵制美以貨物等和平方式,不與占領當局合作。這次起義到1993年“奧斯陸協定”簽署之後才告一結束。可是沙龍在2000年9月28日強行參觀位於東耶路撒冷的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從而重新引發了巴勒斯坦人的反對,與以色列當局發生了曠日持久的暴力衝突。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居住區也出現了抗議行動,也被稱為”阿克薩起義“。因此前也有過一次,有再燃的含義,所以也叫”第二次起義“。

原因

其發生的主要原因還是自1993年”奧斯陸協定“之後,中東和平進程並未取得很好的進展,巴勒斯坦人對此非常不滿,在”第一次起義“中只是以投擲石塊等為主要手段,在”第二次起義“中就使用了小型火器、迫擊炮、自製火箭彈等,自爆事件接連發生。對此,以色列當局使用了坦克、轟炸機、搭載飛彈的直升飛機等壓倒性的武器進行了攻擊,指責說是”恐怖事件“。

影響

約旦河西岸,通過交涉,巴勒斯坦人開始在大半個區域內實現了自治。2005年1月阿巴斯成為了巴勒斯坦人的領導,此後事態一直保持平穩。在2006年以色列不認可的哈馬斯執政之後,同年7月,以色列的一名士兵在加沙地區被捉走,從而封鎖了加沙地區。哈馬斯評議會的議員也有被拘禁起來的,占領與抵抗之間的”起義“還在延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