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又稱“永安寺”,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北部天山深處的老巴侖台溝,東南距和靜縣城約60千米,西北距巴侖台鎮約15千米,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落成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

巴倫台黃廟是南路舊土爾扈特部的總廟,與卻金庫熱等14座廟宇組成氣勢森嚴的喇嘛寺廟古建築群,占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黃廟是主廟,位於寺廟群的中心,其它13個寺廟則錯落有致地分置於黃廟的四周。存黃廟、卻金廟、避暑王府3處建築,其中黃廟、卻金廟仍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有喇嘛、滿金(小喇嘛)等十餘人在此居住。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是南路土爾扈特部落政治、文化和宗教活動的中心,是中國最西部的蒙古族部落歷史文物的遺蹟,是東歸歷史事件的物質載體,是東歸後蒙古人生存發展的重要見證;還是和靜地方百年發展變遷的重要文物古建築遺存。作為從清朝到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的歷史古建築,巴侖台黃廟建築群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從建築整體的選址文化內涵到建築細節的裝飾要素、宗教壁畫、唐卡、雕塑等,構成了巴侖台黃廟豐富獨特的藝術表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013年3月5日,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北部天山深處的老巴侖台溝
  • 所處時代:清朝
  • 占地面積:約 24000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489-3-787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清乾隆年間,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始建。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落成。
民國五年(1916年),卻進廟修建。
1959年,黃廟有大小銅佛2990尊、銀製法器1392件、甘鈴22對、銅器7.4萬件、地毯740條、綢緞68條,另有金條、珠寶、玉器若干。
十年動亂期間,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遭遇了嚴重性破壞。未投入使用的措沁大殿始遭破壞,佛像和經書被焚燒,殿宇皆空。有些庫熱的扎倉成為公社的集體的倉庫,有些活佛的官邸也成了牛棚。
1985年,和靜縣人民政府審批了26萬元的專項經費對殘垣斷壁的巴侖台黃廟予以修繕。
1996年,新疆巴州北四縣遭遇特大洪水,巴侖台黃廟前的大橋被沖毀。洛桑堅贊(六世生欽活佛)親自赴新疆考察了和靜縣受災情況後,通過友好人士的援助籌集到240萬元用以援助巴侖台黃廟的道路修復、寺廟建築的修繕工作。又投資210萬元修建了兩座佛塔,併購置大量佛經放置在巴侖台黃廟內。
1991年5月開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先後對巴侖台黃廟的生欽活佛拉布仁、確金廟、確熱廟等進行了翻修工作。
2003年,丹佩勒堪布主持重新修建了卻熱廟(卻拉廟),此廟是完全按照藏傳佛教寺院建築的特點所修建的。

建築格局

巴倫台黃廟,又稱“永安寺”,是南路舊土爾扈特部的總廟,宗教法名“夏爾布達爾傑楞”,意為“黃教聖地”。巴倫台黃廟整個建築結構嚴謹,與卻金庫熱等14座廟宇組成氣勢森嚴的喇嘛寺廟古建築群,占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占地長約2.5千米,寬約600米。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整個廟群外表為黃色,故稱黃廟,土爾扈特第24世汗王布彥綽克圖在位時開始興建,是新疆境內規模最大的喇嘛教廟宇之一。黃廟是主廟,位於寺廟群的中心,其它13個寺廟則錯落有致地分置於黃廟的四周。存黃廟、卻金廟、避暑王府3處建築,其中黃廟、卻金廟仍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有喇嘛、滿金(小喇嘛)等十餘人在此居住。

主要建築

黃廟
黃廟建築位於巴侖台黃廟群的中間核心位置,坐北朝南,磚木構架的二層閣樓式建築,平面呈長方形,縱向布局,進深約7間,間深約4米,面寬3間,兩側間寬約4米,中間寬10.5米,建築面積約550平方米,屬於漢藏混合磚木架結構的兩層閣樓式建築。二層閣樓為歇山頂,黃色琉璃瓦,門南開,門上懸掛漢、藏、蒙文書寫的“永安寺”匾,閣樓背後有一排兩間兩面坡頂的廂房。
黃廟佛殿建築採用藏式柱式結構,廊內門、柱子、大梁進行彩繪和雕刻,全部賦予建築宗教思想和吉祥圖案。黃廟建築以中軸線貫穿其中,左右對稱,有前廊。大門正中兩側分別立有2根廊柱,共4根廊柱,廊柱之間設有法論。黃廟內分為前後兩個大殿,前殿為經堂,是講經說法的場所,這裡經常舉行大型佛法活動。地設座板、紅毛氈以供宗教活動所用,大殿空間內布滿經幡、彩帶。黃廟前廊及前殿內牆壁之上均繪有彩色宗教壁畫,雖已剝蝕,但畫跡仍清晰可見。殿內供有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和宮明·姜巴曲日木活佛的遺像,緊靠宮明活佛遺像有金宮明塔,裡面專門放置九世宮明活佛骨灰。後殿為佛堂。正中位置放置有一尊高約2.7米的金色麥德爾佛(彌勒佛),是當年建造黃廟時從青海省塔爾寺運來的,又俗稱“青海佛”。麥德爾佛左側是約五尺高的釋迦牟尼像,下方有多布棟策楞車敏(五世生欽活佛)的佛像,麥德爾佛右側是一座空蓮花台,再往右側有四尊小銅佛。在後殿左右兩側分別有一個耳房。左耳房放置酥油燈、佛像等其他貢品,右側耳房則是放置著四十三幅佛像鏡框。最早黃廟裡供奉吉祥天女神、毗沙門財神、大紅司命主、拉姆佛、吉傑多吉(可謂金剛)、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密集金剛佛。現在黃廟裡除供奉上述佛以外,還有宗喀巴師徒三尊、釋迦牟尼、怙主、法王等畫像。黃廟作為主廟又是傳授佛經哲理的場所,每逢節日,喇嘛們及宗教信徒都會聚集於此,磕頭、進香,祈求佛法保佑。
卻金廟
卻金廟位於黃廟東約500米,平面呈方形,建築風格與黃廟相似,坐北朝南,亦屬於漢藏混合土木(磚木)架結構的兩層閣樓式建築。面積約302平方米。殿中木構件較多,木柱上陽刻有龍等圖案。
卻金廟屬於漢式歇山頂建築。正脊中央有剎,檐脊有龍形吻獸,閣門南開。閣樓背後有一排兩面坡頂的廂房。整體形制、布局與黃廟相似,但規模較小。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六間。卻金蒙古意為“護法神”,土爾扈特人西遷伏爾加河流域時就曾派人從西藏請卻金,他是麥德爾佛的護衛者。西藏一般較大的寺廟都會建有卻金廟。門廊牆壁上繪有四大天王護法神像彩色壁畫,院內的牆壁上那木斯萊(毗沙門財神)、班丹拉姆(吉祥天母)、貢格爾(白衣怙尊)、吉傑多吉(大威德)、達木林(馬頭明王)、乃瓊護法神、貢布(怙主大黑天)、卻吉(閻羅王)、高畢勒杭蓋等忿怒護法神像。大殿後,設有三間平行並列的小堂,中間設有多布棟策楞車敏(五世生欽活佛)畫像,左邊是寺廟主神卻金護法神,右邊供奉的是宗喀巴師徒三人。卻金廟大殿內設定有54個紅色毛氈以供喇嘛們誦經念佛。12根雕龍大柱豎立在大殿內,正中間的四根大柱殿有四條頭朝下尾朝上的蛟龍。大殿內四周掛有許多垂帳,另有藏傳佛教各種佛像及護法神像唐卡置於大殿之中。
避暑王府
避暑王府位於黃廟西約500米,為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築。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
避暑王府正面

文物價值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是南路土爾扈特部落政治、文化和宗教活動的中心,是中國最西部的蒙古族部落歷史文物的遺蹟,是東歸歷史事件的物質載體,是東歸後蒙古人生存發展的重要見證;還是和靜地方百年發展變遷的重要文物古建築遺存。作為從清朝到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的歷史古建築,巴侖台黃廟建築群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從建築整體的選址文化內涵到建築細節的裝飾要素、宗教壁畫、唐卡、雕塑等,構成了巴侖台黃廟豐富獨特的藝術表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北部天山深處的老巴侖台溝。
巴州巴侖台黃廟

交通信息

自駕: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路程約51.6千米,用時約74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