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保護區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境內,保護區占據了巴丹吉林沙漠的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1°40’~ 12°44’,0北緯39°26’~ 40°05’。該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保護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自然景觀及其賴以生存的珍稀物種以及古地質、古生物化石。是內蒙古自治區旅遊的一顆璀璨明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阿拉善右旗
  • 級別:省級
  • 區域面積:717060公頃
  • 保護對象:荒漠生態系統及湖泊濕地
歷史沿革,區域範圍,保護對象,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地理環境,

歷史沿革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99年,初期為旗級自然保護區。
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區域範圍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1706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241733公頃,緩衝區面積為29161公頃,實驗區面積為446083公頃。

保護對象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自然景觀及其賴以生存的珍稀物種以及古地質、古生物化石為主要對象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植物資源

沙丘和沙山上長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棗、籽蒿、麻黃為主;東部主要為籽蒿和沙竹,沙拐棗、麻黃等逐漸減少。高大沙山間的低地有144個內陸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東南部。由於蒸發強烈,湖泊積聚大量鹽分,邊緣生長蘆葦、芨芨草等,為主要牧場。有些湖盆邊緣有淡水泉出露,為治理沙漠提供了條件。在沙丘的背風處,在沙丘的底部、湖岸邊、泉水旁,生長著許多沙漠植物和沙漠動物,是沙漠中的另一道風景。在廣闊的沙漠之中,除了漫漫的黃沙,星星點點的湖水,還有美麗的綠色,為沙漠平添了幾分生命的痕跡。在沙丘的背風處,在沙丘的底部、湖岸邊、泉水旁,生長著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邊的蘆葦、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紙,梭梭、檸條、霸王、籽蒿、胡楊、駱駝刺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樹種,也是沙漠中動物的食物。沙蔥是美味的菜蔬,莎草、莎米的果實可做麵粉的替代品,沙棗的果實含有大量澱粉,可供多種用途,沙棘、白刺的果實富含維生素,可提取果汁、釀酒等。在沙漠之中還有多種藥用植物,鎖陽寄生在白刺身上,是珍貴的中藥材,而肉蓯蓉更有著“沙漠人參”的美稱。

動物資源

巴丹吉林沙漠分布有許多珍稀物種,他們較集中地分布在保護區內,已發現的珍稀動物有野驢、鵝喉羚、盤羊、青羊以及大天鵝、多種雁鴨類和多種猛禽。1993年,中德聯合考察隊對巴丹吉林沙漠進行了綜合考察,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發現了鴕鳥蛋和恐龍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圍還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舊石器,經考古分析,這裡在3000~5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蹟。1996年德國探險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書,轟動了歐洲探險界。

地理環境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這裡分布著世界最高的沙山,堪稱“沙漠珠穆朗瑪峰”。以其高、陡、險、峻著稱於世。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堪稱巴丹吉林“四絕”。高大的複合型沙丘鏈盒金字塔狀沙丘貌似群山、沙峰、沙壑、沙峭、沙壁、沙窩、沙刃隨處可見,景象奇偉壯觀,繽紛多姿。在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巒疊嶂,沙脊如鞘;鳴沙遍布於巴丹吉林沙漠,它所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深遠,數公里外清晰可聞,被譽為“世界鳴沙王國”。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泉眼眾多、相對集中,共有199個大小湖泊(綠洲、海子),水域總面積4670公頃。高大的沙山盒晶瑩的湖水相映成趣,湖光沙色,確有“漠中江南”的奇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