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丁

巴丁

約翰·巴丁 (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 ,威斯康星州人。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電氣工程師。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章的得主。1956年同W·H·布喇頓和W·肖克萊因發明電晶體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同L·N·庫珀和J·R·施里弗因提出低溫超導理論再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翰·巴丁
  • 外文名:John Bardeen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城
  • 出生日期:1908年5月23日
  • 逝世日期:1991年1月30日
  • 職業:理論物理學家
  • 畢業院校:威斯康西大學
  • 主要成就:低溫超導理論,共同發明電晶體
簡介,生平,科研方向,

簡介

約翰·巴丁.(John Bardeen 1908.5.23—1991.1.30)
巴丁
理論物理學家,電子工程師

生平

1908年5月23日生於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城,15歲便高中畢業。1923年入威斯康星大學電機工程系就學,畢業後即留在該校擔任電機工程研究助理。1930-1933年在匹茲堡海灣實驗研究所從事地球磁場及重力場勘測方法的研究。1928年獲威斯康星大學理學士學位,1929年獲碩士學位。193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1933年到普林斯頓大學,在E·P·維格納的指導下,從事固態理論的研究。1935-1938年任哈佛大學研究員。1936年以《金屬功函式理論》的論文從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38-1941年任明尼蘇達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1941-1945年在華盛頓海軍軍械實驗室工作,1945-1951年在貝爾電話公司實驗研究所研究半導體及金屬的導電機制、半導體表面性能等基本問題。1947年和其同事W·H·布喇頓共同發明第一個半導體三極體,一個月後,W·肖克萊發明PN結電晶體。這一發明使他們三人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巴丁並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科研方向

1951年至1975年,巴丁任教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物理系和電機工程系教授,並於退休後成為榮譽教授。他的第一個Ph.D學生Nick Holonyak,於1962年發明了史上第一個LED。巴丁和L·N·庫珀、J·R·施里弗合作,於1957年提出低溫超導理論(BCS理論),為此,他們三人被授予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同一領域(固態理論)中,一個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晚年他研究如何用簡單而基本的成分理解大自然非常複雜的性質,對整個近代理論物理學發展提出明確的見解。1980年他發表題為《物質結構的概念統一》的總結性論文,強調相同的基本物理概念可以廣泛地用於表面上似乎懸殊的各個問題上,包括固體、液晶、核物質、高能粒子等領域。
巴丁發明了電晶體.1956年和肖克萊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巴丁,庫柏,施里弗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巴丁於1991年1月30日上午8時45分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