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上曾侍郎書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吳敏樹

作品體裁:散文

基本介紹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己未上曾侍郎書

作品原文

己未上曾侍郎書(1)
頃者恭聞先生大軍已克景鎮(2)、定江西,將移師防川(3),還駐越境(4),敏樹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5)。而楚南之賊,先以聞風敗遁,各路諸軍,皆將隨先生以共清皖省,圖復金陵(6),聞此尤為喜躍。計先生大功之遂成,而果為古今所未有,如敏樹所日夜禱祝于山中者也。
自湖上先後兩次奉謁以來(7),雖以駑怯(8),未獲受事於左右,其心蓋無日不若隨侍於舟中之坐。每聞傳有捷報,及憂危未免之事,無不竊竊同之,而未敢輒從人一通賀慰。蓋功名形勢之會(9),一世之所趨求,宜有所避以謝於不知而妄意相與之徒(10),謂其獲交寵於大君子之門而能為之馳走者,此固先生之所不罪也。而舍甥王慶奎,前歲嘗蒙恥一求供役,竟蒙在驅使之末,銘感在心,豈勝言謝(11)!
茲有友人學博楊君鴻烈(12),乃前數歲所欲為今世人才起見、欲一通之麾下者(13)。此君往與芸台、筱岑皆為密游(14),兵事初起,嘗從江忠烈戰長沙、湖北間(15),其人名字,或亦先生之所宿聞。所以返回而不敢遽言之者有故(16),筱岑已有書道之,無用申說。要之其人自是負氣性男子,自其早歲讀書,即喜談兵、習武事,欲以雄奇功跡顯見於時。而遭時多事,諸庸愞書生皆奮興(17),此君獨困厄至無聊賴以自存,豈不可嘆也。今使前諸軍門,倘許加察而一試之,幸甚幸甚。
敏樹於先生,本不宜以形跡自外,獨自恨無當世才,不能附從以自達。記往歲都門嘗戲相比許,有歐、梅之目(18),先生命世大賢,何止歐公?乃敏樹於聖俞,亦未欲多讓之。頃讀《宛陵集》,見其間與歐公唱酬。多至不可數,不覺廢卷嘆息(19)。蓋使敏樹得相從幕中,承講論道藝之暇,亦未必不以寒陋之姿,盛邀獎飾(20),非止夸今世耳目,且以炫耀將來,僥倖於無窮也。而其事與古人有異,即兢兢不欲同之,坐此落然不常合併(21),豈非命耶?筱岑昨寄先生所為《歐陽生集序》中(22),於鄙薄亦許在名流之次(23),而妄見所疑於古人者(24),乃竊與筱岑論之,彼書聞已寄呈左右,使人惶懼慚愧之極。然先生此文,乃敏樹心所誠服,以為氣力當在廬陵、震川之上也(25)。且序中所稱文派,本近來風氣實然,將來論者,亦必援為案據(26),所以敏樹尤欲自別耳。
敏樹近於詩文,俱罕有作。惟見阮氏所編我朝經解中(27),有仁和翟灝《四書考異》,因就加論辯,自謂頗有得處,足以破考據家之習弊,而收其一二之功。僅成《學庸論語》八卷,適官中委辦捐輸而止(28),俟成後,當就正有道之前(29)。臨書神馳。

作品注釋

(1)己未:1859年(鹹豐九年)。曾侍郎:曾國藩
(2)景鎮:景德鎮,屬江西。太平軍攻占江西已經六年,此時又被曾國藩兄弟的湘軍奪去。
(3)防川:防太平軍進入四川。
(4)楚境:指湘軍的老巢湖南。
(5)湖上:洞庭湖。作者家鄉岳陽在洞庭湖畔。
(6)金陵:南京於1853年被太平軍攻克,定為太平天國的都城,命名“天京”。
(7)奉謁:恭敬拜見。
(8)駑:能力低下的馬,喻才能低劣。
(9)會:際會,時機。
(10)這句指那些妄想假借曾國藩聲名的人。
(11)勝(shēng):盡。
(12)學博:清代對州縣學官的別稱。
(13)通:通報,介紹。麾下:對將帥的尊稱。
(14)雲台:指吳雲台。筱岑:歐陽兆熊,字筱岑,亦作“小岑”,湖南湘潭人。
(15)江忠烈:江忠源,字常孺,湖南新寧人。與曾國藩同在湖南辦團練,鎮壓太平軍。謚忠烈。
(16)遲回:遲疑徘徊。
(17)愞(nuò):怯懦。
(18)歐、梅: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梅堯臣。梅堯臣,字聖俞,有《宛陵集》。目:名稱。
(19)廢:擱置。
(20)邀:希求。獎飾:謙詞,猶獎譽。含有稱許過當的意思。
(21)坐:由於,因。
(22)此句見曾國藩《歐陽生文集序》。
(23)鄙薄:自稱。
(24)妄見:謙稱自己的見解,古人:指文學史上的一些人物。作者《與筱岑論文派書》說:“弟素非嘉姚氏(姚鼐)者,未敢冒稱。”
(25)廬陵:歐陽修,為江西廬陵人。震川:歸有光,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明代文學家。
(26)案據:考據,查證。
(27)阮氏:阮元,字伯元,號芸台,江蘇儀征人,清代著名學者,提倡樸學。這裡提及的“我朝經解”,即阮元所匯刻的《皇清經解》。
(28)捐輸:清代百姓按政府規定輸納捐獻銀兩,有時是為了戰爭,有時是地方興修文廟等公共建築物。
(29)有道:有才藝有道德的人。此指曾國藩。

作品賞析

吳敏樹與曾國藩的私人交情很好,常有書信往來談文論道,但他拒絕加入曾國藩的湘軍幕府,對曾把他歸入桐城派之列也很不安,可見他為人矜重不群的一面。這封信有祝賀、有答謝、有薦事,還有作者自解申辯,事情較多,寫來絲毫不鬆散,轉折有力,挽合緊密,寫法上有借鑑的價值。

作者簡介

吳敏樹(1805—1873),清代散文家。字本深,號南屏,巴陵(今湖南省岳陽市)人。清宣宗道光年間(1821—1850)中舉。官瀏陽縣訓導(府州縣學校中地位略次於教諭的官)。他的文章接近桐城派,但不以桐城相標榜。政論文雖對時事表示憂慮,但見解大都陳腐。文筆則頗洗鍊。著有《柈湖文集》、《柈湖詩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