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是麥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羅琳.恩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 
  • 作者:卡羅琳.恩可
  •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 出版社:麥田
  • 頁數:256 頁
  • ISBN:9789863446569
  • 原作品:Gegen den Hass
  • 售價:NTD 320
內容簡介
德國最高人文榮譽「書商和平獎」作家剖析民主未來走向的必讀之作!當「仇恨」在全球成了毒害民主、壓抑自由的真兇,我們還能置身事外嗎?【本書特色】德國亞馬遜排行民主類書籍第1名、種族主義與仇外類書籍第1名!結合西方文學、思想與政治人物的反思,挑戰我們對「人權」的扁平印象。《從帝國廢墟中崛起》作者潘卡吉.米什拉、耶魯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賽拉.班哈波柏、台大外文系教授葉德蘭、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共同推薦,讚譽本書為現今時代的必讀之書本書作者行遍世界各個紛爭之地,包括阿富汗、哥倫比亞、加沙、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科索沃、古巴、海地,走訪在地的社會運動、被仇視者的生活模式,揭示討論「仇恨」時容易忽略的歷史背景與社會環境。【內容簡介】漠視暴力的旁觀民眾、相互感染的恐懼畏縮、虐殺異己的駭人奇觀仇恨何以阻止我們伸出援手?我們還有可能安全共處嗎?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同性戀遭ISIS軍隊從高牆上推下來墜地而死穆斯林與猶太人因為宗教信仰而在西方國家受到歧視與屠殺倡議性別平權的女性主義者卻被視為帶來禍害的基進分子爭取應有權利的公民運動總是被國家視為異端,賦予暴民的不理性形象同性戀、跨性別、變性者因為殊異的情慾模式而無法以公民身份繼續生存,在醫療資源、社會福利、婚姻制度等方面,被國家剝除原本屬於他們的資源歷史上從來沒有真正落實人人自由與平等的社會。對「社會異類」的仇視,我們總是視為理所當然,仿佛是與生俱來的憎恨與厭惡,但其實不然。本書作者過去以戰地記者身份,行遍世界各個紛爭之地,包括阿富汗、哥倫比亞、加沙、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科索沃、古巴、海地,走訪在地的社會運動、被仇視者的生活模式,希望揭示討論「仇恨」時容易被忽略的歷史背景與社會環境。【「社會異類」脆弱不安的生存條件】對作者來說,仇恨的根源來自我們不理解「非我族類」,又容易相信並複製刻板印象,將他們視為社會潛在的威脅,進而採取激烈的手段,限縮他們的生活空間,奪取生活資源,甚至透過暴力虐待與殘忍獵殺,企圖抹除他們的生命痕跡。在暴力肆虐的仇恨年代,「非我族類」一直活在矛盾的社會之中。他們一方面是「不可見的」低賤生命,人性尊嚴遭到踐踏;另一方面卻也是「可見的」社會異類,因為他們淪為主流社會的攻擊對象。「仇恨」也往往被包裝成弱勢的情感,例如恐懼、害怕、憂慮,以合理化他們的暴力行為。然而,作者也在絕望的環境看見希望的可能。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社會改革,例如平權運動、#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網路串聯運動等,都展現了抵抗種族主義、性別霸凌、宗教攻擊、仇恨犯罪,重新實踐民主價值的未來。【面對日漸殘暴的世界,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作者主張公民社會的每個成員都應該集結起來,共同對抗狂熱主義、憎恨以及暴力。「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相信使我們成為人類的素質,也就是開始的能力。我們可能重新開始,作為個體也作為社會整體……鬆動限制與壓迫我們的種種體制,一起向前邁進,發現新的社會形式。」沒有人是局外人,也沒有人應該遭到孤立。當受害者不再需要為自己辯護、旁觀者能挺身而出、仇視者開始反省「仇恨」何以是種「有毒的政治情緒」,我們才可能找回個人之間的連線,從整體社會打造穩固的民主地基,讓彼此有所差異的社群得以生活在一起。正如恩可在榮獲德國書商和平獎的演說中提到的,「我們絕不能讓自己落入無力抵抗與無話可說的窘境。我們可以倡議與行動。我們可以承擔責任。換言之,我們可以透過文字與實踐,積極介入日漸殘暴的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